2015年2月28日 星期六

【競合時代~兩岸人才管理策略】課程內容摘要及心得版

作者:劉莉芬



主辦單位:104.2.25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林娟老師自2003.7月起到大陸工作,於2010.7月回台灣任職,豐富的中國大陸工作歷練來談今天的主題非常適合,以過來人的身份,”HR人員要到當地去看文化、人文及環境,實際體驗生活才能近距離了解中國大陸這是老師對HR的提醒



改革前及改革後,不同時間到中國大陸感受就不同,簡單將兩造差異表列分析:



項目
台灣
中國大陸
備註
人口
2300萬
14億
但大陸有城鄉差距,菁英約有1億人
經濟類型
海島型
大陸型

資源型態
有限島國
資源多元

經濟發展
漸進式
跳躍式

發展軌跡
1973年十大建設開始,但之後較無顯著的建設
1.2008年北京申奧
2.交通縮短城鄉的差距
3.互聯網,連擁世界通,和國際接軌








一般企業的成長有三階段:



創業:模仿
山寨品,因為模仿而有了生產能力,版型國際,但因為使用材料不同,價值不同,就有了新的生機

創新:差異化
營銷創新:
以小米機及小米手環為例,20104月成立,至2014年僅四年時間,即創造出743億人民幣的營業額,員工人數達3000
海底撈為例,一間餐廳,用IPAD點餐可減少錯誤率,提供等待用餐客戶免費的彩繪指甲、擦皮鞋、綁髮帶、拭鏡布,還有很多的遊戲區…..(編按:我去年去美國演講,聖地牙哥吃一碗拉麵,店家是用加裝了一台刷信用卡的iphone幫我們結帳,然後簽名直接簽在手機螢幕上)

價值 VS 服務,性價比與超出預期的服務
台灣目前應是處於創新階段,有能力做到,但沒有做

創造:新模式



產業發展演進史:

項目
台灣
中國大陸
備註
產業歷程
製造業—服務業—文創業
製造業—服務業

管理模式
精細管理
精放管理

投資理念
成本導向
市場導向(圈地)

管理思維
SOP控制、效率
彈性、人治

人才價值觀
儒家思想
馬克思,毛語錄
思想決定你的價值觀
個人對客觀事物及自我主張
利他精神
敬業精神
自我實現
利已精神
個人主義
外在成就
林娟老師特別以台灣的王福裕博士及嚴長壽先生二人為例







林娟老師也訪問了張正明先生,以他在大陸工作的經驗,透過影片向大家分享:
張正明任職於愛立信中國通信,負責業務區域以北京日本為主,他談到大陸人才的技術性專業很OK,也很專一,比台灣的學生深入,尤其是在數學方面,所以在溝通時要提醒同仁往提升顧客滿意的方向去思考



團隊合作:
1.中國大陸著重獨立作業,高度競爭,在多人下脫穎而出,所以平時競爭性很強,不像台灣及日本,部門間山頭主義較重,因此,要明確安排工作中的角色,及明列激勵獎勵措施
2.國際觀的觀察:雖已有很多人出國旅遊、遊學,但不表示有國際觀,只會往國內看,較無法用替別國的角度去設想,所以主管要隨時去提醒、點出盲點




王一郎老師:
在學習能力上,中國大陸願意花重金,在週間上課,團隊課程不應是主軸,因為很難評估,量化、質化,所以台灣的企業比較少辦這類課程



中國大陸因為幅員廣大,員工上課需提前趕到,故活用課程前一晚及課後當晚的時間,拉長上課的時間,中國大陸願意花錢買時間,重點是要看到成果,因為看到自己的瓶頸,願意投資,因為人的素質若沒跟上,那有進步的機器也沒用



一郎老師特別舉了一間公司為例,在金融海嘯時期,公司利用業務暗淡期做公司TPI的重整,花了一年時間,把原2700米長的生產線,改善流程縮短成450~~~"學習能力的可提升度,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老師也舉了另一個例子,有位任職於知名服裝品牌公司裝修部的學員表示,自己很常被同仁投訴,因為他管轄的裝修部門速度太慢,但這位年僅30多歲的學員,一年要負責2000多家店面的裝修~~~~"今天的努力,承擔了我們的未來"



中國大陸的很多現狀雖是我們所無法比擬,但一郎老師也不忘替大家打氣:
台灣有孩子的教育問題,經濟成長也趨緩,但如果台灣最美的是人、溫暖的是風景,那我們也不要妄自菲薄,中國大陸市場對人的操練格局不同,但比較起來,孩子童年期在台灣成長,對孩子人格的養成較中國大陸更好



抬頭面對,勇敢跨越希望台灣成為學習的島嶼,成為人才的培訓基地



周昌湘老師:
"愛台灣,所以要賺中國人的錢,回來台灣用"簡單一句話,周老師道出了自己當初為何出走台灣的緣由



面對人口數是台灣60倍的中國大陸,你打不過他,就要和他在一起,借力使力,由中國公司做市場,老師提供服務,這是周老師初往中國大陸發展時的策略



中國大陸當初在人力資源管理、績效部份落後台灣有十年,但現在有很多的議題台灣都還沒看到,~~~台灣的媒體業視野太小,周老師說,現在的HR要打開視野,不要受限,不要怕,把優勢發揮出來~~老師對HR的提點



對個人的建議:台灣人只有乖巧,敬業,好用,守規矩,但缺乏大企圖你想要什麼?你的光和熱是什麼?你想要什麼樣的發展?透過網際網路進行專業的學習,可以同步和中國大陸接受信息,要多加強國際觀及語文能力

不要太有主觀的意見,自我設限,先專注公司所在地的新聞、環境,了解狀況,因為中國大陸太大了,要跟菁英競爭,別理那些隨地吐痰的人

"你個人職業的發展規劃,要和企業的發展相同,否則就該換工作"



對公司的建議:若有中國大陸的據點,你的HR有沒有管到?若沒,那HR危機重重
在台灣開中國大陸的課常沒人要上,因為不想去面對,但若公司中國大陸的業務愈來愈重,那HR的職涯是?公司對中國業務的規劃如何?若僅用代工業的思考為策略,則只是低階勞工

公司在人資的策略規劃,如何協助中國企業?沒有融入中國社會的話,這樣的台籍幹部很危險,如果無法生存的話,就會被淘汰,現在很多台資企業正在進行一場不流血革命,處理不適任的台籍幹部



林娟老師最後就市場、技術、人才及投資等四大策略方向,在兩岸人才管理策略提出建議:



心態面
走出去:開拓視野,放大格局
請進來:開放合資,擴大交流
開放心態:優勢互補,創造雙贏



情感面
台灣講究法理情~~要做點調整
中國著重情理法



管理面
激情:願景領導,目標管理
溫情:員工關懷,福利一致,薪資差異
實情:績效考核,薪酬管理



台灣的老闆要讓員工有機會向中國學習,比如說,同一課程讓二岸的HR一起上,激盪出的火花會更大,而工作同時分配給二岸的HR,能夠讓他們彼此互相學習



走過中國大陸各地,老師的感觸是~~走的更遠,看的愈多,對萬事萬物就更懂謙卑,接觸人群愈多,愈懂包容與尊重人的價值觀不同,競爭優勢不同,若已略有年紀,想在好的環境下退休,可以留在台灣,不一定要到中國大陸去,但如果希望自己能有一番作為,中國大陸則是我們不能逃避、忽略的戰場



不管是個人或是企業都可以用來打氣的警語~~
企圖決定版圖
態度決定高度
思路決定出路
格局決定結局



提問時間中有人提問到,中國大陸員工忠誠度低,但公司花這麼大的投資在員工教育訓練上,這樣值得嗎?~~我想這問提問的來賓應該是老闆身份吧^_^



林娟老師的回答讓人感動~~
企業就思考面來看,不願意教員工是怕跳槽,但就利他面想,人教了後雖會跳槽,但對整體的人才素質也有提昇~~~嗯,很直接,一針見血的點破很多老闆的迷思及私心



聽完當天的課~~
開心,因為一郎老師說了好幾個小故事,台灣是如何讓中國人覺得感動及不可思議,光聽故事都不自覺抬頭挺胸起來^_^

敬佩,昌湘老師對人資人員再三提醒,要加強自己的專業能力,也沒忘了告訴老闆要尊重HR的專業
省思,小確幸及大企圖,和個人的生涯規劃有關,沒有對錯,只是,如果台灣人都只傾向追求小確幸,我們的確幸能維持多久?




林娟老師在2007年由天下出版社發行的絶版著作~~大陸工作一卡通,對於要到中國大陸工作的人來說,仍然是全方位,很好的參考工具書,有需要的夥伴可以找我借~~~~我有簽名版喔^_^(編按:謝謝您的補充,我馬上去露天買了兩本)

【這場講座,就是過完年最好的收心操】

作者:宋豪軒



其實在收到協會的確認通知時,腦中閃過一個念頭「這次就不去好了」。



今年的過年特別晚,所以過年之前,莫名的忙碌,真的是忙到除夕前一天,才整個開始沉澱下來。而過完年沒幾天,又是接著三天連假,雖然看起來好像很不錯,但經驗卻不斷提醒自己,這三天一定會跟打仗一樣!也因此在收到報到通知簡訊時,覺得那天準時下班的機率依定很低,這樣要在混亂的交通中趕到大廈館,實在太緊繃,不如就別去了,才剛過完年嘛,幹嘛就搞得自己焦頭爛額是吧~



因此「再看看吧」的念頭,就放在了心中,直到當天下午,可能是因為前一天已經加了班,所以那天不想要加班;也可能是覺得已經報了名,就該乖乖的去(編按:看吧,我一再呼籲辦活動就要接報名,不要搞自由入座,報了名的聽眾會更當一回事,再次得到印證),總之就不知道為什麼的,開始趕著想要準時下班。或許這也驗證了林娟老師最後分享的四句話之一「思路決定出路」。結果我竟然順利的準時走出辦公室,踏上前往大廈館之路。



很少看到演講的老師會這麼早到現場,然後找了一堆助教來,然後很用心的設計了每一個橋段,讓一場演講的架構這麼清晰、完整而且豐富。不論是開場的破冰活動、小組的討論與計分方式、中間另外兩位大師的分享;這樣的內容規格已經大大的超越了一場2小時的演講,老師這樣的細膩與付出,想要給我們最好的學習體驗,讓人深深覺得這就是大師級的態度,這也再度驗證了另一句話「態度決定高度」!



林娟老師在過程中分享了她去過中國大陸哪些地點,也在現場做了小小的調查。結果滿讓我很驚訝的,因為其實不少人都還沒去過中國大陸。後來,林娟老師所特地安排的王一郎老師、周昌湘老師,分享之中也談到了他們的足跡、經驗與建議。這些綜合起來,使我想到不論自己是因為想超越中國的競爭者,或與之對抗;想經營中國市場,或學習其中的經驗與智慧;想讓自己成為多元化的管理者,或是當被管理時知道如何互動,都該來聽聽此次「競合時代,兩岸人才管理策略」的演講。



因為有太多太多的寶貴經驗在其中。而更重要的是接下來,仍該更積極的去了解、去探究這個國家的人、事、物。就像我非常認同「不該鎖住自己」的提醒,若只是抗拒、排斥、逃避這個地方的人、事、物,一點企圖都沒有的話,到最後那怕是跟工作完全無關的「個人旅遊的版圖」,也不會出現中國這個區域。因為「企圖決定版圖」!



自己也有很早就前往中國大陸,擔任所謂台幹的朋友,有的回來了,繼續在原本的母企業發展,或是另外闖出一片天。也有的回不來了,因為落地生根了,或是成了所謂的「台流」。聽到周老師提到處理台流的問題時,自己是很難過的,因為這的確令人唏噓。所以整場講座結束後,我慢慢的騎著摩托車,一邊咀嚼著三位老師所分享的內容,一邊思考著「最後會是怎樣」的問題。到底自己應該怎麼看待「兩岸人才管理」的議題?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企圖去思考這個議題?而我發現,如果把自己當作自己未來的經營者看待時(的確也該這樣看待),似乎看到的最後結局,就會與之前所思考的有些不同,「格局決定結局」!






非常感謝林娟老師,讓自己有了這樣的一個晚上,不再只是想著自己當下的忙、碌,而是往前看、往遠看、往接下來看。這真的是過完年之後,最好的收心操

《藉由模仿找差異,創造獨特的自己》

作者:廖慧如



競合時代兩岸人才管理策略 心得報告



我叫廖慧如,目前就職於傳勝股份有限公司。我喜歡觀察人生百態,就由聽故事去體驗這個世界我未曾接觸的經歷,由此開啟我前往人力資源管理發展的大門。我設定的目標是:成為慧眼識伯樂的人力資源管理師,並在基礎做扎根。



因為非該科系出身,我對人力資源管理這個努力方向有些茫然,加上網路即時新聞的兩岸報導,在學習新知的同時,常深感焦慮。



這次講座的諸位老師給予我莫大的激勵與明確的努力走向,他們一步步剖析化解我的學習目標與焦慮所在。






林娟老師首先就她的所見所聞分享她自己一路走來的的心得:體驗生活,才能明白員工的心,進而管理。走得愈遠,看得愈多,愈知道謙卑與尊重。這道理自古以來一直以不同方式呈現,信念則始終如一,謙卑與尊重可說是去蕪後的精華智慧。



接著老師點出中國大陸快速發展的幾個原因,造就了她的崛起,再分析台灣與中國大陸企業的不同。我對於台灣的漸進式型態中國大陸的跳躍式型態感觸很深,回頭對照自己當前的學習境況,確實如此。台灣的企業管理模式是成本導向,沒有八成的機率不會出手中國大陸則是市場導向,有五成機率就敢挑戰(編按:謝文憲憲哥鼓勵我有四成把握就可以挑戰了)。藉此可以看出台灣缺少勇於冒險的企圖嗎?



舉自己的例子,其實並非沒有企圖心,只是當目標設定後,檢視自己有所不足時,選擇了彌補自身的不足,再繼續前進。



這就是漸進式的台灣心態。



林娟老師提到中國大陸跳躍式的發展型態,我試著設想情境,當機會擺在眼前,一個台灣人首先評估這個機會所需那些條件,接著精進自己後擁抱機會、而中國大陸人不思考太多,先抓住機會了,在過程中發現不足,然後學習。這樣的講座內容給予我極大的衝擊,不僅反映兩岸間人才思維的差異,更開啟我另一道視野。



我是否受到制約的思維我是否應該學習勇於挑戰的精神先掌握機會再提升自己?我思考著。



王一郎老師的分享中,他給予我強烈的激勵與信心。我曾拜訪中國大陸與當地師生交流,因此一直都知道他們的學習能力是我所不及,一大早就在校園四處捧著書閱讀是我記在腦海引以為學習標竿的印象。當老師提及中國大陸企業式願意花錢買時間、願意栽培人才時,我感觸良多,當下不禁想立刻上網找尋到中國大陸就業的機會。這樣的企業文化是我認同的,也是我願意奉獻的。



冷靜下來後我省思,難道台灣真的沒有願意栽培人才的老闆嗎?其實不是。我深刻認同曾遇過的一位講師,她說:千里馬要自己到伯樂面前嘶鳴給他聽,不然誰知道你是千里馬?



又老師提到一個中國大陸人真正喜愛問的問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對吧?我去了三次,三次都碰到,但都答得不好,因此四處尋找更好的答案,講座上老師的回應令人誠服,替我點起一盞明燈。台灣是中國五千年文化承載的一環。(編按:台灣曾受多國統治:荷西、東寧王國、大清帝國、日本、國民黨政權)



周昌湘老師與我們談到中國大陸未來的發展,給予我明確的努力方向。曾有人向老師說:台灣人好用,但不夠大企圖。



我想並非完全,就前面所提,只是顧慮太多。



老師的視野之大,是我尚未能及,但卻能先行更新我的行為準則。在沒聽這場講座前,我對中國大陸人民的印象始終始終不友善,因為他們總惦記著台灣這塊自由,尤其發生在哈佛的抗爭事件之後,更是抵觸。



其實不僅周老師,我發現諸位老師所提及的,有很多部分都相同,點醒了我,也開拓了視野與胸襟。瞎子摸象的故事大家都讀過,用在這時在恰好不過。



主觀意識在未真正接觸前都應該被捨棄,我該關注的是站在我前方的菁英。很感謝老師的分析、分享,強化我的企圖、開展我的態度與思維,並擴大我的格局與視野,使我在自己目標的路上看得更清楚,了解自己的優勢與弱勢,藉由模仿找出差異,創造獨特的自己。



衷心謝謝!

《企圖決定版圖、態度決定高度、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

緣起:我的好友,前鼎捷集團 人力資源部總經理林娟在二月有一場演講名為:《競合時代--兩岸人才管理策略》,由於我之前行程安排有很高的機會人會在日本(後來則是在台灣看診),為了表示對好友的支持,我鼓勵她的聽眾,只要寫聽她演講的心得,我一樣致贈我精心挑選的書。



對我來說花了一本書錢、花了郵寄掛號費,但我賺到一篇讓我身歷其境的演講文,我挺了朋友,我推廣了一本書,而且林總很夠義氣還加碼,又加贈一本書,這四位朋友每個人都會收到兩本書。



作者:詹佳恩






楊醫師您好:



很開心您能提供這次寫心得送好書的活動,讓我們有這個機會省思今天的演講內容並能與您分享還可以借機獲得好書。今天的演講主要是由三位講師講述中國大陸與台灣各方面的差異,在三位講師的分享下,體驗到中國大陸的快速發展,不論是速度、數目都是相當的令人驚嚇。



(此影片為林娟老師在別處演講)



林娟老師講述了在中國大陸許多特別及新鮮的體驗,讓我們了解人生就是要勇敢的嘗試並且不要排斥任何事物,人生就是由旅行踏遍每個鄉鎮才能最深刻的感受及體會當地的人文及習俗,文化、人文、環境、還包括當地的氣侯、景點、吃的習慣,都是HR非常重要的情報來源。在老師的講述下好像自己也遊玩了許多景點,讓我了解到其實生活就是由不斷的嘗鮮勇敢的嘗試才能創造更多精采的人生。



老師還提及兩岸人才價值觀的差異性:台灣利他精神、敬業精神、自我實現中國大陸是利己精神、個人主義、外在成就。兩岸都有他的優缺點,台灣人太保守太過安逸少了國際的競爭力及敢衝的大氣度。大陸太自我少了團隊合作的精神。兩岸差異都是我們互相學習比較的對象。



(此影片為一郎老師在別處演講)


王一郎老師講述了中國人在培育人才上是非常用心肯投資的,大家不遠千里只為了提昇自我能力,此外他也一直以這句話『今天的努力承擔了我們的未來』來警惕大家,告訴我們要抬頭面對勇敢跨越。另外他也分享接待中國籍朋友來台灣旅行的經驗,以羅東葱油餅的例子:買蔥油餅時不小心掉了老闆還送他一個吃,還有北橫大貨車靠邊讓小客車先行通過的例子,最後還有騎單車環島時沿途去警察局借廁所的例子,來一一訴說台灣人濃濃的人情味及讓中國人羨慕的文化特色及環境。



聽完老師生動活潑的講述,讓我頓時間覺得生在台灣在這寶島上生活是非常幸福光榮的,也許台灣的積極性在經濟的發展及各方面的開發都快被中國給追過去了,但老師說人文素質是我們台灣的優勢,不要忽略了我們這麼強大的優勢因為這是很難被取代培養的。老師最後還提到我們是島嶼的國家,島嶼的國家會培育勇敢的基因,所以我們都要勇敢的為自己為台灣努力一次,讓台灣人的細膩及人文素養的優點發揮光大。



(此影片為周老師在別處演講)



周昌湘老師從個人與企業兩大方面來探討:

個人:

1.國際化:語言能力是與其他國家往來的重要因素。

2.專業:利用網際網路來學習收集資料。

3.人生職涯發展規畫是否與現在的公司是同個方向。



在個人方面可以從這三個方向來進行自我的檢視及規劃,讓自己更具市場的優勢及競爭力。

企業:

1.公司的HR是否會管理到中國大陸的人事問題。

2.中國大陸怖局的規劃。

3.不要主觀的判定中國大陸的人事物。



在企業方面我們要了解企業的未來是否有可能出走,所以在我們職涯上該如何加強及轉變都是我們現在就要提早規劃檢視的。



最後以林娟老師跟我們分享的一段話來做結尾『企圖決定版圖、態度決定高度、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思路可以用閱讀、旅行、聽演講來強化自己的能力。今天聽完演講帶著滿滿的收穫寫下這心得獲得楊醫師所贈送的書來好好閱讀,再來趟小旅行,想必我的思路又替我增加了不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沒有什麼是對或錯,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才是好出路好結局,人生就是不停的創造屬於自己的色彩,讓生命更有價值更豐富。



謝謝楊醫師的活動讓我能把這次演講跟您分享,還能獲得那麼好的禮物,感恩…

2015年2月18日 星期三

《翻轉‧面對‧改變》

作者:國立臺灣文學館許惠玟(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需要翻轉的心態



一份死氣沉沉的簡報,還可以有怎樣的進步空間?
從來,我的簡報就是一堆文字,總覺得如果沒有貼上全部的字,讀者會聽不懂看不懂,於是我會一直想在有限的空間中填入最多的字,讓人眼花瞭亂。
我沒有太好的配色概念,除了套用既有格式外,我最常藍底配上藍色字,間以綠字、粉色字,一貫性的標楷體,頂多標題與正文字體大小不同而已。細數自己的簡報,至少套的是這樣的例子。



然後,這些「自以為」被翻轉了。
原來,與其選擇花俏的版型,遠不如單一的底色,原來,黑色當底色的版型可以用來向上級或資深前輩報告;白色底色可以拉近跟學生的親和力;灰色可以通吃資深與資淺的聽眾。原來,顏色可以用來凸顯對比及強調重點,黑底白字或黑底黃字;白底黑字或白底藍、紫字,可以達到一目瞭然的效果。字體的大小、字型的選用外,善用「淡出」這個方式,也可以有效聚焦。



再來就是一大堆文字,邱吉爾說,演講要像迷你裙,愈短愈好,同理,簡報文字也一樣,愈精簡愈好,用最少的文字發揮最大的效度,其實,簡報文字也是一種「詩」的表現形式。所以,懂得並狠心對自己的文字「自宮」,是我接下來的挑戰。



既然我的缺點是一堆文字,也就不難理解,我根本不擅長使用圖片。不管是「滿版出血」這種早在大學編刊物就使用也知道的概念,完全不會舉一反三用在簡報上外,怎麼取得圖片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困境,總算,在這堂課中,不管是已付費或未付費網站,不管是自己拍攝或掃描,我都得到了改進的方法。



於是,我翻轉了自己原來的重大缺點,決定了去「蕪」與存「菁」,讓自己的每張投影片不再是「投影件」。




需要面對的勇氣



修改的時間很短,只有6分鐘,要如何利用課堂上學到的技巧修改?圖在哪裡?解析度呢?6分鐘是否要拿來報告自己的豐功偉業?還是可以轉化一下?



我當機立斷,決定回歸自己做為一個老師的身份,如果我的專業是臺灣古典詩,我要如何讓這個專業更被聽眾接受?如何讓內容更加生動有趣?因此整個修改題目與內容,只是,這就超出了原訂6分鐘的時間限制,原先,在我講述這首詩時,至少需要30分鐘,因為中間太多要與聽眾互動的地方,會佔去不少時間,我知道互動、眼神交會是我的強項,但怎麼運用「新」的投影片內容?就變成我在第一次演練時最大的弱點,我對投影片順序的陌生,限縮了我原先講授的流暢度,我對自己的表現很不滿意,而這也讓我不得不面對自己的缺點,再三思考,我要如何可以讓自己的簡報變得更好?



如果我只有6分鐘介紹一首詩,我該怎麼呈現?我該如何活用文字與圖片,讓我的時間可以縮短?講解最多的部分?這一次的課程,我第一次感受到接受新事物是需要心態大幅的調整,第一次感覺到原來準備不充份的上台,是會汗流浹背的,原來,適應改變後的自己,是要有勇氣面對的






 以後,如果要講授杜牧的〈秋夕〉,我應該去買一隻螢火蟲模型當道具



需要改變的決心



從陳畊仲醫師精彩的二組簡報對照,我看到了以前自己的不負責任,也找到自己未來可能可以達到的目標,從趙迪彥主任的測試,我看到另一種互動的方式,不管是簡報態度的「改變」,或是互動方式的「改變」,都需要「決心」,下定決心好好審視自己的缺點,下定決心改變這些缺點,都是這一門課所帶來的影響。



除此之外,對於這門課,我有個深切的期待,我想改變,改變所謂公務體系的官僚心態。有多少公務員也是抱著敷衍的態度、僵化的簡報,去報告自己的業務內容?有沒有可能,藉由這門課的誘發,改變我們自己的簡報,並進而改變我們身為公務員的心態,然後,對於這個國家有更進一步的貢獻?



至少,我不願意成為一名領死薪水不做事的,官僚公務員。



謝謝楊醫師,謝謝您帶來的超強助教群,謝謝您帶給我們的啟發,衷心期盼,在不久的時間之後,我可以呈現一份另自己覺得滿意的簡報。






2015年2月16日 星期一

《整本書的精華都在這裡了》

作者:童啟翔(編按:幾年前我讀過一篇文章,應該就是同一位童啟翔先生寫的: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很高興能參加這個活動,在報名的時候還很擔心當天早上要上半天的班,怕會來不及。所以報名完立馬訂高鐵票,後來也順利趕上活動。我到現場才知道也有很多聽眾是大老遠來聽,其中我最佩服一位坐客運的大學生,從高雄早早就坐車北上,精神令人佩服。



活動一開始有一張問卷給大家填寫,還約定不能用手機,測驗大家對於TED和這本書的了解程度。後面還有一大張版面,可以用來寫楊士比亞曰。不知道楊醫師是這些楊士比亞曰是如何這麼順的穿插在演講當中?而且許多楊士比亞曰是在一些現場突發狀況後突然冒出來的。我猜可能是楊醫師依據演講現場的狀況,從自己的知識和經驗裡面咀嚼出一些有趣的句子吧。每一句楊士比亞曰都很有特色,像是真相是殘忍的、打不贏的敵人就納為朋友、吃燒餅哪有不掉芝麻的、群體智慧可以大於個人智慧、改變從不習慣開始、演講要讓外行聽懂內行更懂等等,每句話都說到心坎裡呢!楊醫師在演講裡面提到,邱吉爾先生說演講越長,準備時間越短;不知道這三個半小時的演講楊醫師準備了多久呢?(編按:超過三個月)






在這場演講當中,講者與聽眾的互動很多,楊醫師提出的許多問題台下的反應都很熱烈,許多問題感覺不像是一般的「常識」,但是台下一定有人能回答得出來,代表這場演講的講者與參與者水準很高。而我本來以為這個活動會有很多宣傳這本書的歌功頌德的語言,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這場演講就像是這本書的應用,告訴我們若是學會了這本書的技巧,使用起來效果就會和這場演講一樣好。裡面有許多很好的技巧,像是要有新笑點、大膽想、說故事、不推銷、笑等於好、充滿熱情、暢所欲言、糗自己、互動、準時等等,整本書的精華都在這裡了,楊醫師還幫大家濃縮幫助記憶,真的很貼心!



演講後半段由十二位講者用三分鐘告訴我們各種故事:呼吸貓老師用互動與數據告訴我們不要吸菸,That is all our choice!互動與投影片都做得非常驚人,若沒有多年的教學經驗很難辦到吧。第二位黃國賓先生的視網膜很有創意,一開始還不錯,可惜後半段與問答時間的專有名詞太多,這場演講不是科技研討會,在這種場合回答太專業的問題或是使用太專業的字眼,聽不懂的人可能就要開始滑手機了。阮醫師的腎臟很有創意,也宣傳了器官移植的理念,改正大家對於捐腎的態度;不過捐活體腎對於donor腎功能真的完全沒影響嗎?礙於三分鐘太短無法做完整說明。王俞寧用手繪圖教我們生物科技是在做甚麼與未來出路,很有創意也很有想像力。施亦倫醫師的身障者故事,前三分之二那個故事和她後來想推廣的買餅乾幫助身障者連結性稍低,雖然很感人但是轉得有點突兀。何慧萍的高牆裡的閱讀課很有啟發性,讓我們認識了社會的另一面。唐宗詠醫師的簡報讓我們知道為了改變必須從解決問題開始,而不是一味地抱怨。投影片做得很有創意,最後的extraordinary讓人印象深刻。最後王冠欽醫師分享了他的旅遊經歷,看完這麼多的照片,很佩服他的勇氣,不過我想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和他一樣有錢又有閒,一般人光是請假一周老闆可能就要叫他走路了吧!(編按:王冠欽醫師利用升主治醫師之前的假期完成這個夢想,事先經過縝密規劃)



參加完這個活動,之後再去看這本書,相信一定會更有收穫!

2015年2月15日 星期日

《從上台發表的過程中再次體驗人生》

作者:台中榮總麻醉科/東海大學法研所 唐宗詠



還記得兩個月前報名的時候,內心其實不是很確定。我想講什麼故事?我要不要上台講?那兩格問題真的困擾了我,但因為搶報名必須動作快,所以我用直覺寫下我的答案,當時是寫「人生抉擇的應然與實然」。






我上台了,這是一連串的意外,從搶報名報上、期限前做出投影片、到投影片竟然被選上,然後順利上台,最後好像還表現得不錯,一步一步對我來說都不是簡單的關卡。我想起離開外科部時的我,我不太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轉到麻醉科,只覺得日子真的變好過了一點,但我討厭的事依然存在。當時覺得,好吧,如果能有所改變,那麼就來嘗試一下。這次也是這樣的感覺,我從沒想像過自己可以在兩百多人面前演講,不但不怎麼害怕,還有點過嗨以致於乾脆脫稿演出。楊士比亞曰:改變,從不習慣開始。我也想對所有朋友這麼說。



其實那天剛到的時候,看到很多聽眾,覺得很緊張,實在沒想到陣仗這麼大。但你知道嗎?到一半我就越來越不緊張了,我發現現場的聽眾大多數都是抱著互相分享、互相學習的心情來的,對於別人的缺點,以提出修正方法與建議代替單純的好壞評價;對於別人的優點,也毫不吝惜稱讚,並具體描述讓大家能一起進步。分享是快樂的,特別是在所有人都把自己的優點拿出來分享時,那種進步的力量是無法想像的。現代社會缺乏這樣的互動共享共進精神,長久以來被政治性鬥爭的思維壟罩,讓人失落,但今天光是這個小小的會場,讓人感到無限希望!



那天會後我真的很開心。最讓我享受的是,看得出來有很多聽眾,內心對於期望改變的那種猶豫,突然變得堅決,眼神散發出的光芒令我感動異常。我覺得我幫助到很多人,也因此得到很多朋友,或者未來可能會變朋友。在那個當下我突然懂了一件事:如果能抱著服務聽眾的態度演說,那就一定會成功。在我心目中,服務聽眾讓他們內心充實感動,比炫麗的演說技術與效果豐富的投影片,還要重要許多!簡而言之,我們是來服務聽眾,而不是來征服聽眾的。



唐宗詠醫師三分鐘短講



其實我有很多故事的細節,礙於時間,沒辦法很具體可感地呈現。比方說,我希望大家深刻地回憶自己報名時,看到「要不要上台」「上台要說什麼」的時候心裡的感覺,那麼再聽我的演說,一定會更清楚明白,原來改變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改變可以從生活中這麼小的一部分開始。我們不會一蹴可幾就變成somebody,但一點一滴努力,有一天一定會突然被看見。在我準備這個演說的過程,我也從來沒想過可以影響這麼多聽眾,但我內心不斷在想:如何讓我的聽眾快樂,感到滿載而歸,我如何幫助你們,如何讓你們感到享受,享受美好體驗。也能讓更多人把心裡鬱積的苦悶分享出來。沒想到我做到了。



我遞麥克風給唐醫師



回程的高鐵上,我不斷在想,我的人生宗詠公式,好像真的有那麼一點用。抱怨是我們的本能,抱怨之中學習問自己想要什麼;知道想要什麼,還要下定改變的決心;既然要改變,就不延宕問題而拖延時間,而是應該更積極地解決那些延宕的問題;如果能維持這樣的努力,而不計較是否立即看到成果,有一天我們都會突然發現,自己好像站在舞台的正中央。謝謝楊醫師的努力,如果有一天TEDxTaipei真的邀請了我,我必定義不容辭,希望可以幫助更多混沌時代中的靈魂。那會是一段艱辛的準備過程,但改變,從不習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