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8日 星期六

又上之眼,凝望人間 │ 楊斯棓

 

圖片出處:https://pixabay.com/fi/photos/hevosia-vaunu-coachman-6133273/


「金錢像什麼?」

拿這個問題就教同儕或長輩,若答題者毫不保留的誠心作答,可以藉此一窺對方的金錢智慧。

「錢很俗氣,我不談錢。」

「錢乃身外之物。」

「錢,夠用就好。」

有些答案,擺明在迴避問題。有些答案,像打安全牌,在任何場合脫口,雖沒新意,也不至於得罪人。

「金錢就像馬匹,如果持續擁有駕馭對應馬匹數的能力,將一生奔馳;如果只擁有駕馭三匹馬的能力,前面卻有五匹馬在跑,那隨時會翻車!」

這是我的答案,我曾分享給幾位財經作家,他們多給予正面肯定,闕老師也是其中之一。

我曾邀請闕老師到台中米其林餐盤推薦餐廳「銘心割烹」用餐,那晚暢聊,堪稱是人生中最快樂的夜晚之一。


金錢像馬匹,能管多少錢就像能駕馭幾匹馬


繼續延伸剛剛的比喻。

如果一個住院醫師月入十萬,管好這十萬塊,是他該自我鍛鍊的能力。

如果我們把一萬當作一匹馬,管好這十萬塊,好比駕馭十匹馬的能力。

這容易嗎?其實不容易。

收入驟然跳到十萬元的住院醫師,很可能開始想要犒賞自己,買一台Harman Kardon的音響,以前的遙不可及,現在不過像在呼吸。

收入二十萬元的主治醫師,犒賞自己已是常態,牽一台Tesla Model S也不足為怪。

但到了月底會發現,存錢怎麼這麼難,到了月底,居然一匹馬都沒得管。

上述之例還是當事人有享受到的,更慘的例子是長輩發現「苦主」變得會賺錢,要求貸款買一間社區有泳池的大四房,然後長輩自己住進去。客氣一點的長輩,還會留間客房給「苦主」。

克制慾望的能力、拒絕情緒勒索的能力和駕馭金錢的能力,其實彼此連動。


升米恩,斗米仇


家父摯友G曾有一段驚險的親身經歷。

G的姐夫H畢業自國立大學化工系,曾任職台灣某化工廠廠長。

考量子女教育問題,數十年前,H決定舉家移民美國,移民前賣掉房子,總共帶了一千萬台幣到美國,想不到短短三年,錢已用罄。

H有幾位手足,早他幾年移民美國,經濟穩固。

H雖是化工系畢業,但當時在美國並不容易找到得以一展長才的工作,將斷炊之際,臨時郵差的工作,也只能先接下以養家。

H跟手足求援,手足口徑一致的說:「我們幾兄弟幾年前就已經分產,一人一家代,沒有餘糧外援。」

心灰意冷之際,H想到了G。

H從所剩不多的存款中,硬是提款幾萬塊買了張機票回台,聲淚俱下地跟G說:「請你幫助我兩百萬,如果你幫助我,我就會對你姊姊很好。」

G念及姐弟情而心軟,深怕若不伸出援手,可能影響姊姊婚姻,還自行腦補姊姊在異鄉被家暴孤立無援的場景。

就這麼一次又一次的資助H很多個兩百萬。

H把從G手上一次又一次拿到的錢,陸續買了地,蓋了工廠,買了設備,生意漸上軌道之際,經常得意忘形的在公開場合說「G的錢很好騙,還不用還」,有旅居台美兩地的朋友氣不過,找機會錄下H的得意忘形,將錄音帶寄回台灣,G才恍然大悟,驚覺H對他姊姊毫無感情,對舅子的幫助吃乾抹淨。

G當時又氣又急,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除了蓋工廠的資金已經注定拿不回來外,還有一千多萬台幣被H以「幫你投資」為名,存在H的戶頭。

H所在之城市,有一位在政壇及商業界都極具份量的C先生,H害怕名人跟有錢人,尤其害怕有錢的名人。

就是那麼巧,有人把C介紹給G。

C非常敬重G的醫學專業以及長年對慈善機構疏財仗義,拍胸脯允諾會解決G的難題。

C一通電話打給H,告知「G在你那邊暫放的一千多萬,現在要轉出來,換成投資我的公司,請你即刻跟我的律師聯繫,儘速辦妥。」

H極度害怕C的威望,一千多萬也確實是來自G,再不情願,也只得把錢轉帳出去。

轉帳出去後,H茶不思飯不想,H的太太,也就是G的姊姊還傳訊給G說:「你姐夫對於轉帳一千多萬出去,有很強烈的失落感。」

G這時已經醒了,即使察覺姐夫對姊姊不甚好,基本上姊姊跟姊夫是一個「共犯結構」,G很明確地告訴姊姊說:「那是我的錢,他憑什麼有失落感!」

長達很多年,G都無法理解為什麼H恩將仇報,如果不是有幸遇到貴人C,那一千多萬絕對也石沈大海。

G沒想通的答案,其實就是闕老師書上說的:「理財需要普通常識」。

G對H心軟,被情感綁架而有一連串的決策錯誤,其實就是缺乏一個「升米恩,斗米仇」的普通常識。有個版本的解釋如下:「當人快被餓死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他會把你當作恩人;但如果給他一斗米,他可能會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斗米,就該給我更多...」

台語諺語還有一句「親戚莫交財,交財斷往來」,跟「升米恩,斗米仇」異曲同工。


克制自己物慾,不被情感綁架


好不容易賺來的工作所得,第一個課題就是該學克制自己慾望,不要任由金錢流向自己的慾望,第二個課題則是該學習拒絕情感綁架,不要任由金錢流向親戚們的慾望(或窟窿),第三個課題,闕老師這本書會要教我們,該怎麼思考,安排剩下的錢。

從闕老師歷來大作中不難嗅出,老師不斷向三個人致敬:巴菲特、蒙格、伯格。讀遍闕老師著作的讀友,也應循線讀完巴菲特、蒙格、伯格的著作。

我特別欣賞闕老師書中透露的三個提醒。

1. 學習用「從出生到往生」的時間軸,思考自己的金錢課題。
2. 保險、稅務、投資、退休、遺產等五大規劃彼此連動。若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3. 重視節稅,每一塊我們有權利爭取的錢,都不該忽視。

最後,出一道題目給各位。

坊間老是有人推課「學巴菲特投資」,那我們為什麼不直接買brk.b(巴菲特的波克夏b股)就好?

我完全同意,不是每個人在所有年紀都適合買brk.b。但如果你剛好在適合買brk.b的年紀,卻沒有直接買brk.b,反而付給某甲一筆錢,這筆錢因為手續費或管理費已經七折八扣,剩下的錢,其投資結果還遠遜直接買brk.b,痛定思痛想認賠殺出之際,還遇到某甲跑路,投資全額歸零。

你以為不會發生嗎?

過去幾年的台灣,其實已經發生好幾次了!



今天入手,明天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