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1日 星期日

2021年2月徵文 楊斯棓醫師30000長榮哩程徵讀書心得:《經驗出智慧》

 



禮物是啥?長榮哩程30000哩一名。

重要說明:


1.得獎者須於一週內提供長榮會員卡號,讓我方有足夠時間轉哩程(效期至少為六個月)過去,一週內未提供,視同放棄領獎。

2.如果過去並未持有長榮卡號,可以線上申請,無額外費用:https://eservice.evaair.com/flyeva/EVA/FFP/register-now.aspx

3.領取三萬哩後,要在長榮兌換任何東西,本人不設限,但會建議考量兌換住宿。

4.哩程轉讓後,本人不負責兌換相關教學,請發揮自學力。

5.考量全球疫情,建議領獎後三個月內換住宿,早點享受。


圖片引用自官網,點選圖片,連結官網


可以參加?


無論你在哪裡買書,都可以參加我辦的這個活動。


如何投稿?


臉友請於發文後在fb標住楊斯棓,讓我在「動態時報審查」一鍵點選就能秀出您的文章視為投稿成功。


文章規格/截稿日期


字數:至少一千字。

截稿日期:2021年2月28日晚上11點59分59秒。

公布得獎日期:2021年3月7日中午十二點前。

2020.03徵文規則公佈日期:2021年3月1日

禮物贊助人:楊斯棓
(本人獨立辦理的每月心得有獎活動,為了保持挑書的自主性,不接受出版社或任何公司贊助或協辦)

參與的朋友:蔡迪姍MONA

2021年1月27日 星期三

高手思維讓人游刃有餘,再與高手比肩學習 │ 楊斯棓醫師



萬維鋼是一位勤勞思考者,也是一位敏銳觀察家。

在這個招牌掉下來會輕易砸到博士和作家的年代,我必須這樣介紹他出場。

有幸受邀幫萬先生的大作《高手思維》寫推薦序,他的專欄定位是追蹤新思想:「要新、要硬、要(讓讀者)得到。」如此清楚昭告天下。

定居美國的他,凝視中國,俯瞰世界,下筆冷峻,發人深省。

他批評中國,但非貴美賤中。他寫道:「中國傳統的文理分科制度早就過時了,那我們對自由技藝的認識還停留在「通識教育」這種兒童思維上。」

中國如此,台灣又何如?

這本書對於自由技藝的論述,堪稱賣點之一。譬如他提及:「那自由技藝培養的是什麼人呢?培養的是具有自由意志和獨立人格的人,我看也可以說是「拒絕被統治」的人。」

如果作者定居中國,我鐵定會為他的安危捏把冷汗。


從《高手學習》到《高手思維》


《高手思維》一書談做事得體融通,談人的腦袋該怎麼用,以及evernote可以怎麼助攻。《高手學習》談得既深且廣,對上述主題內容,也做了精彩補充。

萬先生揭櫫《高手學習》不是心靈雞湯,也不是在教人在校考高分。雞湯書不可勝數,想搶高分請讀《拆解考試的技術》。

《高手學習》是一本治學之書。關於治學的諸多論點,萬先生筆下多有科學證據支持,他拆解了第一流高手抵達彼岸的心法與技法,也重新詮釋了不少我們想當然耳的觀念。

譬如說一般人總以為事事項項略知一二就能自恃通才,沒想到萬先生說,「能綜合運用各個門派武功心法的人」,才能稱為通才。

這什麼意思呢?

有些人聊到薛兆亨教授的作品,可以扯幾句五線譜;提及綠角的著作,也學人說幾句ETF。照萬先生的標準,略知一二,並非通才,要能活用五線譜負兩個標準差(甚至以下)的絕佳買點,佈局大範圍ETF,並長期留在市場,享受市場成長的果實,才算是讀通這兩個門派學問,能精準運用的「通」才。

通才的「通」,在萬先生筆下,並非市井俗語「樣樣通,樣樣鬆」的「通」,而是融會貫通的「通」。如果你讀過萬先生前作,我想你知道他還很重視通情達理的「通」。


一萬小時的迷思與正解


很多人輕率地以為自己理解了一萬小時理論,以為隨便挑個項目,蹲一萬小時就能變成一個咖。這樣的認知和事實有不小落差。

有些領域,投入一萬小時,哪怕再多投入一萬小時,依然徒勞無功。很多人追高殺低花兩萬小時盯盤,只有悽慘兩字能替他下註腳。

有些領域,方法態度具備,老師也找對,或許不需要一萬小時也能騰飛。

有些目標,方法態度具備,老師也找對,但一萬小時水還煮不沸。

打個比方,如果目標是音樂家,而不只是音樂教室老師,你得更早出發。

針對一萬小時,萬先生提醒:「真正的關鍵根本就不是訓練時間的長短,而是訓練的方法。」

馬修‧施雅德(Matthew Syed)寫下:《練習的力量》一書。撰文寫序時,我把該書濃縮成十二個字:「有教練,常常練,要意見,要改變。」

萬先生持論,也與這十二字的主張雷同。

對於選手來說,教練的作用是什麼呢?萬先生說:「能在訓練中以旁觀者的身份提供即時的回饋。」

只要常常練,總練習時間累加到一萬小時絕對不是難事,但關鍵是要有一位稱職教練,給選手回饋意見,而選手自己也願意接受指導,以圖改變。

選手變強還有一個關鍵。

首先我借賽門西奈克的三個同心圓模型一用,由內而外分別是:why、how、what。

萬先生引用Noel Tichy的模型來說明人們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過程,由內而外分別是: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關於舒適圈(comfort zone),還有其他許多種模型)

舒適區是指你早已熟練的各種技能。

恐慌區是你暫時還不會的技能。

學習區是當下最適合你學習的技能。

舉我寫推薦序為例。

假設某類書籍找我寫推薦序,我翻了一次,覺得重點不多,縱使有,我也一下掌握,三兩下完成推薦序,這個任務對我來說就是一個舒適區內的任務。我做的時候異常輕鬆,做完了,其實我無法從中得到太多進步。

然而《二十一世紀資本論》這本書的編輯如果找我寫推薦序,對我來說就是一個恐慌區的任務,你給我一個月,我都沒把握可以寫好。

然而,難度介於舒適區與恐慌區的任務,我若接下,過程中花時間閱讀理解、勤查資料、字斟句酌後的產出,對我的進步,幫助最大。

我有個好朋友YT,大學聯考國文、英文都考了近九十分,其他各科都超過九十,驚奇的是,這幾科還都同分。

我聽她敘述她準備應考的戰略,很訝異她完全切中把各考科用上述結構拆解後,以不同兵力、不同戰術的應戰方式。

她不會耽溺在舒適區,如果耽溺在舒適區,整個晚上確實唸了書,卻都是唸早已熟悉或者是較有把握的科目,這樣成績可能差強人意。

她精準分配戰力給各科,日日都在學習區前進,到大考前夕,對她來說,戰力已經累加極大範圍的舒適區,突圍到沒有什麼恐慌區,所以考出令人稱羨的佳績,戰果豐碩。

書中也舉例,以花樣滑冰運動員來說,在同樣的練習時間內,普通運動員之所以普通,是因為他們「更喜歡練自己早已掌握了的動作」,他們喜歡身處舒適區,他們就像英文很好,卻唸了整晚英文,但數學積弱、物理不振的高中生。頂尖運動員之所以頂尖,是因為他們「練習各種高難度的跳躍動作」。

我的皮拉提斯老師Cindy最近接了一位新學生,該學生之前也跟了一位教練上了好幾年課。Cindy請他做幾個複合動作,對方立刻氣喘吁吁,我用書中的話描述,Cindy老師立刻點頭稱是。那段話是這麼說的:「真正的練習不是為了完成運動量,練習的精髓是要持續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情。」

把重要的道理想明白不偏聽,做事就更有要領,目標就更可近。

勤讀萬維鋼,你我人生就有更多自我實現的篇章。

《高手學習》


2021年1月21日 星期四

有哏有高潮 ,讓鄉民愛上六朝 │《人生路引》作者楊斯棓醫師



我的忘年之交彰化田中蕭平治老師,一生鑽研台語諺語(一稱台灣俗語)。二十年前他寫了一本《台灣俗語鹹酸甜》,匯集了許多諺語智慧。

成書之後,同事瞧見,隨意翻讀,妄下定論:「汝寫這什麼 siâu冊(你寫這什麼書呢)?」

蕭老師不以為忤,繼續耕耘,時至今日,《台灣俗語鹹酸甜》第四集跟作者自傳都已問世。

回頭看,那句「汝寫這什麼 siâu書?」顯然不具祖國善意,卻也反應了若干讀者對迥異於過去閱讀經驗的文本閱讀後的那股驚駭不解。

近來案頭上有兩本書談六朝,一本是作家楊照的《不一樣的中國史5  從清議到清談,門第至上的時代》,另一本就是祈立峰老師的《亂世生存遊戲:從孔明到陶淵明,無事即有事的六朝人生》。

《不一樣的中國史》可能會讓部分歷史教師跳腳,該系列揭櫫:「過去將台灣歷史放在中國歷史裡,作為中國歷史一部分的結構,從這個標準上看,有著明白而嚴重的缺失,那就是忽略了台灣複雜的形成過程...。只從中國的角度,不看來自荷蘭、日本、美國等政治與文化作用,絕對不可能弄清楚台灣的來歷。」

而祈立峰老師的行文風格,可能讓保守派更加破膽。

但我們可以打個賭,資深教師或老派文人若以六朝為題,赴全台灣任何一所國、高中演講,底下睡成一片的機率,可說百分之百。

如果是祈立峰老師出馬,現場聽眾一定會興奮到近乎暴動。

「他很有哏捏!」此起彼落那給我的尖叫聲,我已預見。

祈老師的江湖地位,來自他古文今解的能力。他很擅長在解釋六朝人物時,用年輕人熟悉的網路語言及鮮活譬喻去引路,人物因此更加立體了起來。六朝公子的爬山,原來更像開山闢蘇花高,內容自然增加不少記憶點。內容能被記得,才有往下延伸討論的可能性。

古文今解,並不容易。

李鴻禧教授堪稱台灣古文今解的祖師爺。

一九八九年,他在演講台上問聽眾:「田園將蕪,胡不歸」的台語應該怎麼講?聽眾鴉雀無聲而引頸企盼。下一秒,他緩緩道來:「黃昏的故鄉,在叫我。」全場千人爆笑,但笑著笑著,就哭了。因為大家秒懂,李教授狀似一派輕鬆,運斤成風,其實他講的故事有不可成受之重。旨在聲援離鄉千里,有家歸不得的海外黑名單人士。

又過了三年,針對「黑名單」返臺的禁令終止。李教授這座優雅的言論大砲,居功厥偉。

古文今解的能手們,還有好幾位代表人物。

宋怡慧老師帶讀者一起踏查,李白是否吃軟飯,是否曾被秒分手?是否是一位被文學家耽誤的戀愛高手?宋老師的古文今解,讓少女縱使情竇初開,也不隨風搖擺,少受渣男之害。

蔡璧名教授說,當我們的人生需要道路救援時,該call out的,就是來自莊子那恰到好處的答案。蔡教授的古文今解,是一杯清冽沁人的水。

祈立峰老師則是一位善用諧音哏、鄉民哏、時事哏的綜合格鬥歷史高手。

歌手陳雨霈曾有一首作品名為「苞菜阿爸」,歌詞有一段是:「千層的苞菜,你得要一葉一葉撕開來,是好是壞才會知。」

狀似笑看六朝,一頁一頁翻開,我讀到六朝人的吶喊:今時不同往日,我地搵食艱難(廣東話)。

我讀到了那股強烈的同理與同情。

2021年1月17日 星期日

從楊志良「開除醫師說」的軒然大波,我們學到了什麼? │《人生路引》作者楊斯棓醫師

點選圖片,連結至官方影片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後面略稱為楊志良先生)的「開除醫師說」引發軒然大波,引發爭議的言論來自他參加主持人謝震武的節目。

姑且先不提楊志良先生以前引起爭議的諸多言論(批評護理師、批評獸醫等),一碼歸一碼,本文就聚焦討論他這次引起的爭議,究竟該如何看待。

我秉持一個精神,如果不是他講的話,我一定不塞到他嘴裡。

如果違背上一條,那天下所有事情都不用討論了,都可以互扣帽子,或是打稻草人,這樣全無意義。

但一旦是楊志良先生所說(且他不認為是口誤,也不覺得需要道歉的部分),我認為就很有討論的必要。

也許拙文無法影響他,但還可以影響一些能理性討論事情的人。


缺乏悲憫,劍指傷兵


第一,我認為楊志良先生「缺乏悲憫,劍指傷兵」。

他在節目上說,如果他是院長,第一件事就是要開除該員。

防疫如作戰,一院之長如將軍,對於傷兵的態度如何,既影響軍中士氣,也影響社會氛圍。

抗日名將尹心田將軍的兒子尹家衡分享過一個故事。

當時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軍相當有名。有一次有個民宅失火,一位勇士石長慶冒險阻斷火源時不慎跌入火場,燒成重傷。

請問你若是總司令,你腦袋第一個念頭是開除他,還是慰問他?

當時的總司令馮治安將軍,不但前往探視,待其痊癒,還幫他轉任文職,讓他幫尹心田將軍工作。


開除無情,也違法令


第二,楊的開除說,除了無情,也違法。請看環境職業醫學會的聲明:http://www.eoma.org.tw/news/content.asp?ID=2592

第三,我們來回顧一段歷史。2003年,台灣受SARS之害。林重威醫師當年4月12日起在和平醫院B棟8樓照顧SARS病患,未料染病,4月20發病。

請問你若是當時和平醫院院長,你對外發言的第一句話就是開除他嗎?

4月29日清晨2:30,林醫師轉入國泰醫院隔離救治。

5月7日,林醫師曾透過隔離病房的玻璃向媽媽揮手。

5月14日清晨,林醫師寫下:「爸爸!別擔心,我有喝果汁,哈哈」。

5月15日下午5:15,林醫師辭世,當晚火化。

生命很脆弱,醫療充滿不確定性,你我是生命共同體。

而上述三點,曾任衛生署長的楊志良,似乎都不是很理解。

他的領導學,似乎奉殺雞儆猴為圭臬。


SOP也無法確保萬事太平


他對醫療的認知,淺薄的認為只要遵照SOP,就萬事太平。

了解前因後果的人,多不能認同楊志良此次的發言。

他的老朋友葉金川在LINE群組痛罵楊志良:「豬頭老楊別亂講,失智症病患也沒有亂講的權利。」

失智症病患亂講話,是不得已;楊志良先生亂講話,則是不應該。

楊志良先生上節目的談資,多為捕風捉影及個人臆測,與事實不符。

譬如他上節目時,意有所指的稱染疫醫師「這個醫生要多練習(插管)」,做出不當影射,讓許多人順著這個邏輯去討論,甚至檢討這個醫師。

結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明:「當時插管由麻醉專科醫師進行,案838(楊志良揚言開除的染疫醫師)僅是從旁協助,且配有全套防護裝備,在插管環節感染的可能性很低。」

一對照,楊志良先生的批評根本瞎到爆,插管由麻醉專科醫師操作。染疫醫師的插管技術,根本不該成為節目談資。

一個人究竟要有多傲慢,才能淪為眾矢之的?這一次,楊志良先生很稱職的扮演這個角色。

全台最大的醫師組織是醫師公會全聯會。近年興起,積極奔走爭取醫師權利的組織則是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近日提出楊志良應該道歉,楊則反嗆真正代表醫師的是醫師公會全聯會。

這就表示,楊志良講話的當下,可能以為醫師公會全聯會會挺他。(連老朋友葉金川都罵他,他的判斷力實在不足)

結果,醫師公會全聯會副秘書長兼發言人羅浚暄醫師表示:「台灣是防疫做最好的國家,防疫第一線就是醫護人員,無法接受沒在第一線、不了解醫療現場的人,恣意做出不當言論。」

羅醫師句點了楊志良。

衷心希望任何談話性節目不要為了收視率,又請楊志良上節目,經此一役,明白人都知道:來賓席,他其實不配那個位置。

2021年1月14日 星期四

讀歷史,我們可以學會戰略思維 │《人生路引》作者楊斯棓醫師



《大戰略》一書封面上,清楚揭露該書的主旋律。這是一本耶魯大學教授蓋迪斯(John Lewis Gaddis)所寫的從歷史提煉的領導決策心法書。

另一位已故歷史大家威廉‧杜蘭(William Durant)曾有本名作:《讀歷史,我可以學會什麼?》

我想請讀者別急著往下讀,針對「讀歷史,我可以學會什麼?」這個問題,先寫下至少十個答案。

該書給了讀者上百個答案。

譬如他說歷史給生物學的三個啟示是:生存即競爭、物競天擇、生命必須繁衍。

他也說:「對那些研究歷史,不只是為了警惕人類的愚蠢和罪愆,也為了記得人類創發力的人而言,「過往」不再是一個令人沮喪、充滿不幸的房間,而是像天堂一樣,是一個遼闊的空間,其中千百個聖人、政治家、發明家、科學家、詩人、藝術家、音樂家、愛人和哲學家活在其中,不斷議論著、訴說著、雕刻著與唱和著。」

《大戰略》一書正是蓋迪斯從人類歷史中請出幾位聲名卓著的政治家,檢視他們經營國家時的戰略思維。

而什麼是戰略思維?


中小企業打滾江湖,不能沒有戰略思維


台北國泰醫院巷弄內的「老上海菜館」,武漢肺炎(COVID-19)後業績掉七成,老闆要拿老本倒貼才能打平開銷。或問紓困,彭老闆說:「開餐廳都是現金交易,房子也是房東的,我拿整家店去借錢,以後還是要還,洞會愈挖愈大洞,這種事我才不幹。」最後的決定是:「快刀斬亂麻,收店走人。」

崛起於中部,走日本風的裕毛屋超市,早年曾以高品質的自製食品如地瓜天婦羅或進口精緻水果禮盒打響名號,廣受台中、彰化人歡迎。步上高峰之際,競爭者四起,不得不陸續關店,僅保留少數重點門市經營。疫情肆虐前,倒數第三個門市賣給建商,疫情之後,它更得俯伏沉潛暫時關店。疫情明朗後,唯二兩店,其中一間所在的958坪土地賣給建設公司,僅在最後一個根據地,重啟營業。

成功的長青企業,更得有戰略思維。譬如寶雅百貨的戰略是:沒有購物官網、不找代言人、鄉村包圍城市(在中南部二、三線城市站穩腳步,再往北部一級戰區挺進)。


戒急用忍,是國家級戰略。強本西進,則是當時另一種戰略思維


當年戒急用忍政策規範對象包括「5000萬美元以上」、「基礎建設」和「高科技產業」三種。反彈最力的,自然包括王永慶、張榮發、張忠謀三人。

張忠謀於2002年1月29日的「企業全球化經營策略研討會」,曾嚴厲批判該政策,認為「這是用國家安全這類模糊理由,不當干預企業運作。」

如今回過頭看,攸關國家安全的議題,沒有人敢掉以輕心。網民平常固然會用「芒果感」自酸酸人,可是投票當下,可不敢自欺欺人。

前總統李登輝當時早料到企業家們的反彈聲浪。遠見雜誌曾報導,李前總統認為:「民眾和國家的經濟,不能和個人的企業同等看待,所以,那時我的態度很堅定。我又不是為了他(張榮發)而存在,我是為了2300萬人而存在。」

2002年2月1號的台積電股價是57.5元。2021年1月13號的台積電股價站上600元。如今再回頭看戒急用忍政策,相信當年的反對者也願修正看法。

這二十年來,曾有幾部討論度頗夯的電影:《特洛伊:木馬屠城》、《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伊莉莎白:輝煌年代》及《林肯》。

記得我當時聚焦在看演技,看肌肉,看美女。《大戰略》一書剛好教我學著看懂歷史脈絡跟各種戰略優劣。若再回頭去看電影,或許更能看懂導演的箇中三昧。


刺蝟與狐狸


西元前六百多年的古希臘詩人阿爾奇洛科斯(Archilochus)曾經說過:「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刺蝟只知道一件事情。」

2017年的8月,耶魯大學官網發佈校長彼得·沙洛維(Peter Salovey)給新生的演講時,亦曾引用詩人之語,然後還引用以賽亞· 柏林(Isaiah Berlin)爵士之語,來闡述刺蝟與狐狸。

柏林稱刺猬為「歸位狂」:「以某個觀點來認識現實,並以此觀點為中心來「感受」現實中的一切。」

柏林稱狐狸為:「百科全書」:「知道許多事情,會根據當前狀況汲取大量他人的想法和經驗。」

柏林總結:「刺猬堅持一種普遍原則,萬事萬物都堅持用一種理念來解釋。而狐狸追求更多知識,無論是相互矛盾的或是連接的。」

本書的重頭戲就是作者用大量的刺蝟與狐狸譬喻,來說明不同人物的領導決策風格。

譬如老年時代的伯里克利、凱薩、奧古斯丁、腓力二世、英王喬治二世、拿破崙、威爾遜,都比較像刺蝟。

年輕時代的伯里克利、屋大維、馬基維利、伊莉莎白一世、美國的開國元勳、林肯、薩里斯貝利、羅斯福,比較像戴著羅盤的狐狸。

為什麼帶著羅盤的狐狸,如此值得我們費神學習?

因為「他們都懂得心懷謙卑,不會輕易斷定前方會出現什麼樣的事物,他們也都擁有彈性,能視情況做出調整,有足夠的聰明才智去接受(或甚至懂得去利用)前後不一致的事物。他們尊重天然的地理障礙,在允許的範圍內為自己創造選擇,他們還會細心的衡量做出選擇之後的結果。」

2021年1月11日 星期一

放棄做決策,就是放棄把明天過得更好的權利 │ 《人生路引》作者楊斯棓醫師




很多人以為位居要津者才需要做決策,其實,社會上每一個人,無論在工作或生活上,隨時都在做決策。

小決策做對,明天就會過得比今天好。

很多重要決策都做對了,那未來就會比現在好。

反之,亦成立。

一位女士,雙十年華時和一位醫生結婚,胼手胝足開立診所,生養三個小孩,年紀相仿。註冊私立小學,望子龍鳳。要撐起這樣的家庭,她一天要做出的決策,多如螻蟻,足以耗盡她的精神,讓她隨時煩躁抓狂。

早上她可能要煩惱得準備什麼早餐,載孩子半小時路程上萬一遇到馬路整修要改走哪條路?要不要安排補習?晚上幾點垃圾車會來?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其實她做的早餐,一點都不好吃,她覺得自己做的很辛苦,端上桌的卻是沒炸熟的立大雞塊,咬開還有一點細碎冰塊。

有時她累到懶得做早餐,叫小孩連喝數天嘉南羊乳,小孩喝到快吐,後來舉手投降,放棄訂購。不是嘉南羊乳不好,是沒辦法每天把羊奶當全餐喝到飽。

上學這條路,對私立小學生來說很尷尬,通常只有三個選擇,一是校車,二是計程車,三是家長接送。

如果校車路線沒經過,覺得計程車太貴或不安全,通常只剩下家長接送這個選擇。

在車上的相處時光,家長精神上、體力上如果沒有足夠的餘裕營造一個陪伴小孩說話的環境,那這趟只能稱之為「接送」,絕對稱不上「家長接送」。

送完小孩上學,醫生娘又要煩惱今年診所的流感疫苗怎麼叫貨,去年一堆登記說要來打針的民眾,有的爽約不來,電話也找不到人,最後報廢一堆疫苗,錢沒賺到,只累積了疲勞。

上述之例,主角其實沒弄清楚每一個痛點真正的問題是什麼。遇事往往都用直覺反射處理,沒有釐清根本問題。

舉例來說,其中的接送問題再往上溯源,根本不是接送問題,而是小孩能(輕鬆的)準時到校的問題,釐清問題後,答案昭然若揭。選讀離家近而辦學卓著的公立學校,或者搬家,搬到私立學校附近,然後走路上學。

搬家?你以為這是天方夜譚嗎?不,真有其例。

嘉義縣番路鄉的廖銘寄和鍾淑家果農夫婦,幾十年前,「為了讓孩子免於遭受通車之苦,多點時間專心唸書」,從鄉下搬家到嘉義市區,父母自己通車種田。

這對父母決策品質如此之高,一對子女幾十年後果然都成了頂尖的皮膚科、病理科醫師。

同理,上述垃圾車幾點來的問題,溯源之後,應該是怎麼處理掉垃圾的問題,這時的解法,就應該是搬到有垃圾子車的社區型別墅或者是大樓,而不是誰要去等或幾點去等垃圾車的問題。

上述媽媽得準備什麼早餐的問題,辨析之後,應該是小朋友如何果腹的問題,這時的解法,有可能是提早十五分鐘帶小孩到學校,吃福利社的餐點,或是訓練小朋友前一天晚上在冰箱選好包子或饅頭,隔天學著自己蒸,又或者,全家提早半小時,到學校對面的簡餐店,共享早餐。

《BCG頂尖顧問最強決策模型》建議要跟《思考的藝術》、《行為的藝術》一起看。

《思考的藝術》點出五十二個思考錯誤,《行為的藝術》羅列五十二個行為偏誤,而《BCG頂尖顧問最強決策模型》文筆暢達的說明讓人思路清晰、戰勝風險,明智抉擇的十二種策略,以面對真正的問題。

台灣只有三成糖尿病患接受正規治療,七成患者腦袋裡都有各式各樣的偏誤,譬如他們當中有人認為「我朋友得糖尿病後吃苦瓜,血糖有比較穩定」,就錯以為吃苦瓜得以血糖控制良好。如此,預後當然令人搖頭。

最後,我再語重心長地分享書中提到的「鄧寧-克魯格效應」,意思是欠缺技能的人,往往高估自己技能。

如果是高中生跟女友吹噓自己數學很厲害,收到大考成績單後,牛皮吹破便罷,但上述效應若普遍發生在老人家的駕駛能力上呢?

日本警察白皮書十五年前就統計,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認為老人家開車很危險,但老人家自己怎麼想?百分之八十五的老人家表示:「不考慮交回駕駛執照。」

我如何說服家母放棄開車呢?我告訴她若自己車禍變罷,若害一個二十歲年輕人受傷,影響人家一輩子,那於心何忍,家母此時意志已動搖,我加碼,幫她下載app,後面綁定我的信用卡,計程車坐到飽,她就此順勢甘願放棄駕駛。

你以為我很孝順?其實我只是做了一個笑而不順的決策。

我提供一份每個月我負擔的起的交通費,換得不用接到家母在馬路上闖禍的電話(更不用因此跑法院、醫院),其實,不只划算,我賺很大!

2021年1月10日 星期日

他不說教,他說故事,他是程天縱 │ 《人生路引》作者楊斯棓醫師

2021年1月9日,程天縱老師於商周學院談《程天縱的職場力》一書,由Michael Wu主持

2021年1月9號,我參加了城邦幫程天縱老師辦的活動,第一波買書者知道,書腰上有寫,讀完書寫兩百字以上心得,tag出版社以及程老師,出版社就會遴選讀友參與這場閉門盛會。

為了獲選能參加閉門盛會,我發過兩則臉書。

一則在參加老師與江振誠主廚於台中一頭牛對談(魏幸怡魏姊主辦)之後,由於引用了老師的圖,獲近千讚,破百分享:

一則專注介紹該書

接著我想分享,程天縱老師的魅力何在?

老師很擅長用三點來歸納一件事,這樣一般人就很好follow。我觀察老師以其江湖經驗,腦中經常自動將資訊剪裁成人們易服好吞的單位,每次出手就是一道可口而份量恰到好處的菜色。

恰到好處,非常重要。

大倉久和山里鐵板燒的套餐裡面,那碗開胃菜之後上的海鮮湯,份量正是恰到好處。

程老師至少有三個特質,一是會自我檢討,二是記憶力奇佳,三是很會說故事。

很會說故事,可能恰恰是惠普文化之一。

以下分享三則當天活動老師提到的故事:


紅襪子


在 80 年代初期,程老師在台灣惠普甫晉升為第一線的業務經理。

團隊中有一位幹練的的業務,達標、超標、客戶滿意度高,但在當時的程老師眼裡,獨獨有一樣不好。

程老師說:「這位業務人員有個怪癖,就是在穿黑色的西裝和深色皮鞋的同時,總是穿著一雙紅色的襪子;當我陪同他出去拜訪客戶的時候,每次坐下來交談,不僅我會被他的紅色襪子吸引注意力,我也注意到客戶的眼光也不時飄向那雙刺眼的紅襪子。」

程老師說當時自己管理經驗不夠,找他懇談,要求他根據公司規定:「別穿鮮紅襪,要穿深色襪。」

其實當時無此規定,老師也沒細究獨鍾紅襪是否另有隱情(信仰或幸運)。

之後,超業不再是超業,業績下降,不到半年,就離開公司。

老師書上也曾說過這個故事,故事尾聲是:「事後回想起來,我認為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至今也沒有機會跟他道歉。」

我想用一本書的書皮幫這個故事下註腳。(因為老師最後是想跟對方道歉,所以引用這本書並沒有絲毫對老師不敬的意思,是一個純粹的註腳)




金魚的糞


在柯文昌先生領軍台灣惠普的時代,日本的橫河電機(YOKOGAWA)和HP合資成立的YHP公司曾經得到象徵日本最高品質榮譽的戴明獎,於是柯先生派程老師到日本YHP公司學習品管。

老師自謙不諳日語,所以赴日學習時,該公司派日本年輕工程師隨侍在側。

接下這段故事,老師文章有寫過:

「又有一回,YHP的高層來視察,只見一群主管跟前跟後的,深怕有任何意外引發高層的不悅。此時,陪伴我的年輕人嘴裏唸了兩句,露出不以為然的表情;在我追問之下,他表示用英文很難解釋,於是他在紙上寫下了這四個字:「金魚の糞」」

過了幾年,偶然老師瞥見魚缸裡拖著大便的金魚,恍然大悟。

大便很像是企業裡的奴才文化。(少見於美國企業,多見於亞洲企業)

台語說大便先大出來的是屎頭,簡單比對發現應該是老師文章中說的奴才長(ㄓㄤˇ)。

老師連說明奴才,都用三點來歸納:開車門、提皮包、打雨傘。


P先生的故事


插個花。P&G是由Procter和Gamble所創立。

HP是由Bill Hewlett和David Packard所創立。

後者兩位是同學兼好友,前者兩位娶一對姊妹,變成台語講的大小仙。

程老師當天講了一個Packard的小故事。

有一次有個高階主管想fire一個下屬,他跑去找Packard告狀。

Packard告訴他,先別急著在走廊說,等中午吃飽後,到我辦公室來說。

時間到了,Packard請對方攬鏡自照,過了片刻,跟對方說:「我們現在看到問題的一半了,你告訴我,另一半是什麼?」

這個故事意思是Packard提醒對方,如果下屬如此不堪,身為主管,他也有責任在。

以上,為我2021年1月9號愉快的週六下午,留下一個紀錄。

2021年1月1日 星期五

2021年1月徵文 楊斯棓醫師30000長榮哩程徵讀書心得:《人生不是名利場》

 

引用自:新經典文化,點選圖片即連結到出版社影片網址


禮物是啥?長榮哩程30000哩一名。

重要說明:


1.得獎者須於一週內提供長榮會員卡號,讓我方有足夠時間轉哩程(效期至少為六個月)過去,一週內未提供,視同放棄領獎。

2.如果過去並未持有長榮卡號,可以線上申請,無額外費用:https://eservice.evaair.com/flyeva/EVA/FFP/register-now.aspx

3.領取三萬哩後,要在長榮兌換任何東西,本人不設限,但會建議考量兌換住宿。

4.哩程轉讓後,本人不負責兌換相關教學,請發揮自學力。

5.考量全球疫情,建議領獎後三個月內換住宿,早點享受。


圖片引用自官網,點選圖片,連結官網


可以參加?


無論你在哪裡買書,都可以參加我辦的這個活動。


如何投稿?


臉友請於發文後在fb標住楊斯棓,讓我在「動態時報審查」一鍵點選就能秀出您的文章視為投稿成功。


文章規格/截稿日期


字數:至少一千字。

截稿日期:2021年1月31日晚上11點59分59秒。

公布得獎日期:2021年2月7日中午十二點前。

2020.02徵文規則公佈日期:2021年2月1日

禮物贊助人:楊斯棓
(本人獨立辦理的每月心得有獎活動,為了保持挑書的自主性,不接受出版社或任何公司贊助或協辦)

參與的朋友:

楊貒
蘇栢從Yen-ting Mona Chen壹肆說 在看完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