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醫鼎雜誌總編輯洪詩雯
|
暖場,北市圖〈跟著TED學表達〉活動現場 |
TED,一個以「Ideas worth spreading」為主旨的組織
帶起全球人人踴躍站上舞台,分享所知的風潮。其內容可以是觀察眾人舉止行為後得出的想法歸納──Amy Cuddy, “Your body language shapes who you are”;可以是具體地將學術性知識如中風所感等帶給觀眾──Jill Bolte Taylor, “My stroke of insight”;也可以是剖析學習現況並帶領大家探討──Ken Robinson, “How schools kill creativity”。
十八分鐘,引人入勝
無論其主題為何,這些講者都有一共通性,在短短的18分鐘內發表引人入勝的演說,並成功地讓全世界記住他們。雖然考試在及,但我想,一場3個小時的演講,換來站上TED舞台之講者的精隨,實屬划算,所以在楊學長宣傳這場由北市圖主辦的「每月一書講座──《跟TED學表達,讓世界記住你》」時,我毫不猶豫地送出報名表單,與會後也真的帶給我不少學習、思考與啟發。
|
楊斯棓與林藝 |
林藝短講,堅持不要臉
開場,由寶島淨鄉團發起人林藝,帶來〈成功〉之一分鐘短講。不得不說,林藝真的是此次講者中最適合安排在開場的人選。《跟TED學表達,讓世界記住你》一書將TED講者吸引聽眾的秘訣分為三大部份──表達情感、有新鮮感、令人印象深刻,而林藝,她全做到了。
首先,林藝戲劇化地重現老師對她的「感慨」,讓聽眾如歷其境,感受到她發自內心深處的熱情;再來,雖然都是以寶島淨鄉團發起人之身分為起頭,但林藝每次演講的切入面向都會有新意。
從TEDxTaipei著重在「淨灘與環境」、到TEDxChinaMedicalU旨在「行動與實踐」、至這次強調「成功三要素」,主題再再深入,也讓人次次期待她的新梗;而印象深刻,我相信今天走出會場的二百多人,絕對不會有人忘記林藝所說的成功三要素,同時也應證書中提及的「三數法則」──一般人能夠清楚記住三項資訊。
「成功三要素」很八股,但「林藝版本」的成功三要素卻是聞所未聞:第一點──「堅持」,的確很重要,但卻是眾人習以為常之說法,不足以吸引觀眾;當聽到她的第二點──「不要臉」時,哄堂大笑,成功勾起大家的好奇心;到第三點──「堅持不要臉」,讓等著聽第三點的我們一陣錯愕,接著會心大笑。
沒錯,要同時具備第一點與第二點才是最重要的第三點,堅持不要臉!乍聽之下,「不要臉」好像只是一個林藝糗自己的說法,但仔細思考,「不要臉」其實即意在「放下身段」,唯有卸下防備,方能與他人真心溝通和交流,而這點,豈不就是要成功的關鍵嗎?
最後,林藝以結合自身專業的「魚順口溜賀新年」收場,成功在高潮中畫下句點,讓觀眾意猶未盡之餘也印象深刻。以林藝如此生動活潑的演講開場,不但順利帶熱全場氣氛,更讓眾人燃起對接續演講之興趣。唯一可惜的是,就像林藝上次於TEDxChinalMedicalU會後和我說的,「唉呀!我最不會的就是時間掌控了~」此次演講也超出些許時間,但我相信聽眾都是以多聽多賺到的心情看待之!
|
蘇迎士醫師演講 |
蘇公登場,無謂恐懼
第二個開場演講,由經歷過SARS救治的蘇迎士醫師分享〈恐懼〉。從當初SARS的蔓延擴散切入,銜接到電影《Contagion》的台詞:”Nothing spreads like fear.”道出比起疾病的擴散,民眾的恐懼更為嚴重。要解決此難關,唯有多了解、早發現,希望我們不會如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的名言所述,”We learn from history that we learn nothing from history.“也如蘇醫師所說,恐懼吞噬心靈,但唯有人性超越恐懼,方能成為英雄。聽眾的分享也十分扣題,”Danger is real, but fear is a choice.”(《After Earth》)
蘇醫師以SARS為引線訴說「恐懼」十分切合,但如果開頭先勾勒出一個當時他在醫治病患時病患的恐懼心態或民眾退避三舍之畏懼感,會更引人入勝,畢竟「恐懼」是一種情感,加上畫面讓聽眾想像,更能讓聽眾進入該氛圍。
第一個session的主題為〈器官,你好〉。
|
呼吸貓老師演講 |
呼吸貓老師的〈菸與肺〉
窠臼中另闢蹊徑。開張名義就先澄清,今天講的不是陳腔濫調的戒菸課題,也不是要給大家看吸菸後的肺有多恐怖來嚇大家,讓聽慣這類講題的我們不禁好奇,呼吸貓老師是否有甚麼新招?果不其然,呼吸貓老師新穎地直接帶大家「實際體驗」──一隻手指頭壓住一邊鼻孔,另一隻手半壓住另一側的,接著努力用鼻子深呼吸五次,這,就是吸菸後會造成的莫大痛苦──呼吸困難。
坦白說,以「菸與肺」為主題的講座真的是聽到膩了,但是從國小聽到現在,以如此手法直接帶領大家體驗的還是第一次。如同此書所說,要讓人印象深刻就是要「運用多重感官體驗」,比起紙上談兵,不如讓大家親身經歷一下呼吸困難的感受,更能震撼人心。
|
黃國賓先生演講 |
黃國賓兄的〈視網膜〉
原以為是要講有關眼睛視網膜之保護,殊不知我完全猜錯方向,實際上要講的是「視網膜技術」。為何用過Apple的人都沒辦法脫離Apple的五指山?我想「高畫質、高清晰度」是一大原因。擁有一台iPad的我,深有感觸,明明是同一部影片、同一張相片,放在iPad上看就是一個「爽」字,這要我們如何割下Apple這塊心頭肉呢?聽這場演講之前也就只是覺得Apple的解析度比較高罷了,經國賓先生的介紹,才知道原來這叫「視網膜技術」。
「提供新知」也是書中在「有新鮮感」這類別提到的一個小方法,在場聽眾至少半數以上擁有Apple產品,但有多少人知道這項視網膜技術對Apple產品來說扮演多重要的地位?這如何能不勾起大家探索新知的好奇心?
「讓不懂的人聽懂,懂的人更懂」確實很重要,但要兼顧兩者其實並非易事。雖然國賓先生在演講中使用許多專業術語,但透過實際照片的輔助說明,我能抓到他想表達的十分之七,而剩下的三,我認為只要講者能成功點燃我們的求知慾望,餘下便是聽眾的回家作業──知識,是自己找來的。
|
阮國彰醫師演講 |
阮國彰醫師的〈血輪眼〉
光看題目就讓人興致滿滿。在《火影忍者》完結篇被眾人吵的轟轟列列之際,扮演決定性角色的宇智波一族擁有的「血輪眼」名號,絕對能夠讓觀眾多注意兩眼!當阮醫師一句句分析血輪眼的厲害,其真正主題「器官捐贈」早就隱藏在「血輪眼可以捐給隊友來強大戰鬥力」中。
以這樣的比喻與器官捐贈作連結,實屬新穎也令人雙眼為之一亮。如同血輪眼的珍貴與稀少,器官捐贈與移植也是相同情況,阮醫師也以數據化的方式搭配呈現現況,並讓我們知道一個新的條文,「器官捐贈者之三等親內可優先接受器官移植」,如此利己利人之事,何樂而不為?
稍稍可惜的是,阮醫師以火影忍者的血輪眼開頭,結尾卻沒能再次提及。如果能夠首尾呼應,以其題「血輪眼」貫串,定能更引起觀眾的共鳴並加深對此場演講的印象。
第二個session的主題為〈藝術,薰陶〉。
|
王俞寧同學演講 |
〈姑娘畫筆說祕密〉
〈姑娘畫筆說祕密〉由就讀生科系的王俞寧小姐擔任講者。一張張手繪稿勝過千言萬語,與其想表達的內容完美契合。透過提問、反諷點出眾人其實不瞭解「生物科技系」,也道出她一開始不知道未來方向的徬徨心聲,但是語句一轉,《末日Z戰》應用到的生物科技,讓她發現,其實答案很簡單,”For a better life.”
精緻的繪圖與演講內容相輔相成,但感覺俞寧小姐略顯緊張,要對自己更有信心,如此一來必定會是另一番風貌。
|
楊斯棓醫師跟陳宣諭同學說:「你講的很棒」 |
〈姑娘隨手玩樂器〉
年紀輕輕的陳宣諭小姐帶來〈姑娘隨手玩樂器〉。站上講台的她頗有大將之風,是對自已的信心,也是對家鄉后里的自信。如果站上TEDx舞台,建議她可以把自身的經歷稍微濃縮,選其特殊之部份分享,而餘下時間,可以與后里的Saxophone做連結,從自身學Saxophone之經歷拓展到家鄉后里為Saxophone世界產量之冠,透過Saxophone帶出對家鄉后里這片土地的熱忱,會更有深度、廣度與溫度。
演講的最後也可以如前太陽馬戲團表演者陳星合在TEDxChinaMedicalU所做,帶來一場簡短而精湛的Saxophone演出,直接讓觀眾感受Saxophone的魅力。
|
何惠萍小姐演講 |
〈姑娘分享讀書趣〉
何惠萍小姐的講題為〈姑娘分享讀書趣〉。以「高牆裡的閱讀課」為起頭,分享在誠正中學帶領接受感化教育的青年之讀書班之經驗。惠萍小姐利用早上特地去書局買的手銬,讓大家清楚感受到,這群被「專車」保護送來誠正中學的青年,身體是被銬著的,但是,藉由一本本的書籍,讓他們得以在愛中閱讀生命。
會被銬上手銬的他們,也許是因為吸毒、偷竊等刑事案件,但最根本的原因其實大多是貧窮和失依。而在這高牆裡的閱讀課,讓他們在字裡行間,看到另一個人的生命──是他人的,也可以是自己的。
惠萍小姐的演講很有生命的熱度,不過,如果可以舉一到兩個分享過的書籍及其造成的迴響,會更能讓觀眾體會這些在高牆裡閱讀的青年之心境。
第三個session的主題為〈反思,白袍〉。
|
施亦倫醫師 |
〈星星如果有聽見〉
施亦倫醫師以一個在診間的故事為〈星星如果有聽見〉開頭。智能障礙者朋友是否就不能與外界溝通呢?透過童言童語、換個表達方式,其實他們就和常人無異,可以很聽話,也可以很堅強。
施醫師細膩的描述,讓我們得以進入她所說的情境:一個智能障礙者朋友去看牙醫,因為害怕所以大哭大鬧,群眾以異樣的眼光看待他,而施醫師以童話讓他卸下心防,讓他相信打敗牙齒中的怪獸就可以變得很厲害,他不哭也不鬧了,還很勇敢地躺在診療床上接受治療,而父親在治療結束後滿懷歉意的與醫師道謝。
一幕幕彷若在我們眼前上演,這位父親彎腰九十度道出的謝語,背後又有著多少的辛酸與無奈?如果大家能聽見這群朋友的聲音,他們的世界是否會變得不一樣?只要我們換個角度與他們對話的短短幾分鐘,對他們而言,可能影響的是如一生那般長。
「大哥哥、大姊姊,好吃的手工餅乾,一包只要五十元。」這個台詞,我並不陌生。
無論毒日當頭或是下著磅礡大雨,這群大朋友總是站在市政府捷運站的基隆路出口、台北車站新光三越前的十字路口,一次次大聲喊著。由旁邊的阿姨叔叔帶著,上前與行人叫賣,有人冷冷地瞥了一眼轉身避開,有人願意給一個微笑,甚者拿出錢包買下他們胸前捧著的籃子中,一包或兩包的好吃手工餅乾。
不久前,這群大朋友的行為曾在網論上引起議論,有人說他們只是被「利用」來賺錢,但實際查找相關機構與資料後,我知道,在一個紅燈的背後,是相關機構希望幫助大朋友們重新走入人群的付出與努力。
憨兒比一般人更容易老化,他們的身體狀況往往比實際年齡還要增加20歲,且隨著年齡增長,心智部分會逐漸退化,若是生活上沒有受到刺激,容易併發其他精神障礙。而民眾往往認為這些孩子處境可憐,他們應該被保護,但是我們真正該做的不是同情,而是支持,如同相關機構般,讓憨兒可以透過走上街頭建立信心。
了解這些事情的我,有一次於台北街頭遇到他們,便駐足停下,想到要多讓他們動腦,所以便對這位大朋友提出一個問題,「請問這幾種餅乾有甚麼差別?」可能因為他們面對的人群中,不是當作沒看到,就是看到然後閃避,就算購買,也可能只是基於「做好事」的想法,隨便拿了一包就走,鮮少有人認真去思考自己到底拿到甚麼或要買哪類餅乾。
在微微一愣後,旁邊的阿姨開始一句句帶他說,「這是杏仁餅乾、這是巧克力餅乾、這是花生餅乾」,我想了一下,回答他,「那我要買巧克力餅乾。」旁邊的阿姨就問他,「哪個是巧克力餅乾呢?」大朋友搖了搖頭不知道,於是阿姨又帶著他重新認了一次,然後引導他拿出正確的口味交給我。或許,這一來一回已經錯過了四個綠燈、晚了一班公車,但是,當這短短的十幾分鐘可以讓他們有機會成長、有機會稍稍改變他們的一生,還有看到大朋友臉上掛著的誠摯笑容,我覺得,很值得。
|
唐宗詠醫師演講 |
〈月亮明白我的心〉
唐宗詠醫師〈月亮明白我的心〉,是讓我最印象深刻的簡報設計──一句句經典名言、一張張照片背後的故事,讓我能清楚明白他的心XD以自身故事分享改變的經歷,「從我不要的過程中,學會說出我想」。
他以電影《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的台詞:”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點出「夢想」的重要;再以Mahatma Gandhi的格言:”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說明「改變是從自己開始」;最後再以簡短的兩個字──只要我們願意,也可以從”ordinary”變為”extra-ordinary”。這是全部演講中最為緊湊、最有條理、並且環環相扣的3分鐘!
〈太陽花開台灣島〉
黃峻偉醫師分享他用力量去改造環境、以一個醫師身分帶起太陽花醫療團的經驗,完整體現以下這句話的涵義:”If not now, then when? If not me, then who? ”可惜之處是黃醫師未能將其自頭至尾的經歷和感想完整串聯,所以整體上略顯零散。
|
王冠欽醫師演講 |
〈踏遍世界的盡頭〉
壓軸演講則是由王冠欽醫師分享,以「ABC+Peru & Double A」代替去過的國家,更將之延伸到整趟旅程開始之契機,「Action──夢想可循序漸進、Between──隨時調整方向、Come on」。
聽到王醫師的分享,不禁令我聯想到電影《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中Life Magazine的motto:"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或許是3分鐘的時間太過短促,所以王醫師只能略點皮毛,但如果是更大場的演講,我會很期待聽到王醫師在這趟旅程的經驗和所見所聞。
沒有舞台,創造舞台
就像蔡依橙醫師於臉書上所寫:「人有很多種,一種,沒有舞台,持續抱怨。一種,沒有舞台,等待舞台。楊醫師則是最強物種:沒有舞台,自己創造舞台。」
透過《跟TED學表達,讓世界記住你》讀書講座,楊學長不但給自己創造舞台,還讓有意願站上去的能人有此機會。9段3分鐘精湛演講,分成相互呼應的三大主題,比起實際TEDx,過之而無不及。
場於場間的串連,更是因為有楊學長的隨機應變,接球拋球一起來,讓場面維持熱度,甚者帶領大家近入更深層的思辨。而要辦《跟TED學表達,讓世界記住你》讀書講座,我想沒有比這個直接實際演練、讓觀眾身兼講者、評審,經過自我反思,體悟這本書想要表達之重點來的更恰當的做法了!
聽眾間的火花碰撞更是提升這場講座深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就像在自我介紹分享時,邱醫師提起的「十年後的自己」令我印象深刻。
其中有一點是「能夠與病患心靈溝通」,恰恰好是我寫最喜歡的電影《Patch Adams》的原因,「令我思考醫師的本質究竟為何?」裡面有段台詞深印我心:"What's wrong with death sir? What are we so mortally afraid of? Why can't we treat death with a certain amount of humanity and dignity, and decency, and God forbid, maybe even humor. Death is not the enemy gentlemen. If we're going to fight a disease, let's fight one of the most terrible diseases of all, indifference."「醫好病人」對一個醫者來說的確重要,但是否是最為重要的呢?我認為能夠付出真心關懷病人、與病患溝通、建起心靈間的橋梁,比起只是冷冰冰地操作醫療步驟來的更為重要。
三分鐘演講訣竅
楊學長說三分鐘演講訣竅是:含金量高、有趣、有創意。聽完這場三個小時的講座,我覺得這也是辦一個成功活動的三要素,就像今天,我認識陌生的技術與新知、時不時和講者產生共鳴開懷大笑,更有不少講者分享出乎我意料之外及高於預期的內容,確實滿載而歸。
也令我覺得楊學長梗安排的十分巧妙,在短短幾分鐘的演講及短講間的評論,默默就帶出楊士比亞曰十二條,不禁令我好奇,是否每場演講都會有新的楊士比亞曰出爐?(編按:當然)
楊士比亞曰十二條
一、教室氣氛人人有責。
二、不回應會有報應。
三、寫下你的靈光一現。
四、三分鐘演講訣竅:有笑(編按:有效、有效都成立)有趣有創意。
五、真相是殘忍的。
六、打不贏的敵人就納入他為朋友。
七、先知先覺,後知後覺,不知不覺。
八、要讓外行聽懂,內行更懂。
九、改變從不習慣開始。
十、文不如表,表不如圖,圖不如手銬。
十一、 吃燒餅哪有不掉芝麻的。
十二、 群體的智慧大於個人的智慧。
人數難題,聽我建議
也因為這場演講如此吸引人,所以人數超過原先的設定。但我覺得楊學長「希望給報名者最好的安排」與館方「來者不能拒」兩者間是可以協調的。
舉我們之前辦演講也大爆滿的例子來說,報名的250人可以先領學長準備好給有報名者的資料並優先入座,於報到最後10分鐘,再開始開放給現場排隊的未報名者入場,但是入場有無位置坐、是否有講義,就是他們沒有和大家搶報名須自負的結果。
套句學長的用語,「如果人人都一樣,大家何必搶呢?」重視這場演講的聽眾理當早點到場準備,所以最後十分鐘開始讓其他早就在現場排隊的有心者入場也未嘗不可。這樣一來,才不會讓「報名」虛名化,發生有報名的人反而沒位置坐之憾。相信學長辦的講座都十分搶手,如果再次發生,或許可以採取此折衷方法處理。
謝謝楊學長,讓我們有機會不用花十八萬,或搭飛機到地球的另一端,也可以聽到如此難忘且有收穫的演講,拿準備考試的一天來聽這場講座是值得的!
|
比起俞寧小姐筆下的世界、唐醫師傑出的簡報,我最後選擇楊學長的首頁照片,因為上面寫的藏頭詩,「學無止境,習以為常;表裡如一,達人是你」──「學習表達」,最能貫串整場講座,故選擇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