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8日 星期一

怪咖開箱人生演算法 │ 《人生路引》作者楊斯棓醫師



XDite的粉和黑一樣多。你若說黑比粉多,也許你對,但她的粉和黑一定有個共識:XDite不折不扣是一個怪咖。

公開場合,人們習慣迅速精要的自我介紹:

「你好,我曾是一位物理治療師,現在是一位簡報講師,廣為人知的是懶人包系列課程。」

喔,物理治療師、簡報講師。人們快速在腦中幫這枚男子加上兩枚標籤以識別!

「你好,我是英語自學王,針對一般學員有提供線上課程,企業內訓也是我的主戰場。」

喔,專擅英文、企業講師,也是兩個讓人得以清楚歸類辨認的標籤。

反過來說,對簡報心理學、投影片設計跟字體美學鑽研甚深的雨狗,他的醫師學生分屬哪一科,他的工程師學生在哪間公司任職,他也據此分門別類記憶,得以給予更貼切,更符合科別調性、產業屬性的簡報建議。

但XDite是一個無法歸類的人。

她信筆一揮談幸運,談的暢快淋漓。直指人們總認為幸運遙不可及,卻又認為不幸可以歸因。那反過來做,不就可以獲得幸運?

她愛吃,也懂吃。

有一次看她分享一篇臉書文,我突然發現我跟她的最大差別在哪。

那篇臉書文,題目可以視為:「為什麼我一直去吃愛飯團」(她沒訂題目,是我揣摩的)

愛飯糰是一個需要付年費(或購物達一定金額)得以跟團吃飯的group,出團從台灣到世界各國(日本、中國、義大利都有),我有幸也跟過一團東京米其林團,我非常喜歡胡家雯小姐的說菜跟帶領,單單校正了自己過往吃飯駝背狼狽的姿勢,就值回票價。

Xdite把愛飯糰的運作邏輯、商業引擎寫得更清楚,結果《遇見一杯好咖啡》的作者,也是愛飯團團長許心怡留言:「你懂我,也懂愛飯團的價值呀。」

此時的xdite,約莫吃了50-70顆星星,就有本事寫出一段愛飯糰運作邏輯,讓團長折服,她辨析歸納的功力,可見一班。

我吃了超過她三倍數量的星星,跟愛飯糰大概跟了二十顆,我完全同意能人說菜、有人說菜、沒人說菜、有人虎卵(俗做唬爛)對一餐飯的體驗差別有多大,而我腦中還在統整愛飯糰帶領米其林之旅的門道時,Xdite已經歸納出來昭告臉友,還獲得團長蓋章認證。

我才不及卿,乃覺一百星。

她愛讀書,也懂得用盡各種動詞對待書

特別愛書的人都會有自己的讀書癖好,像我特別反對把書出借這件事。

我不是吝嗇的人,如果機緣到,我送你書,送你一整套李魁賢翻譯的世界詩人全集都沒問題,但我才不要借你。

我手上任何一本書如果值得出借,那裡面一定有我的眉批筆記,我才不要讓人輕易看到。

你手上若有一本借來的書,你想做筆記,那怎麼辦?

一、oh!不,那是別人的書,所以我只能任隨想法飄逝,我不能做筆記。

二、管他的,借我算你倒霉,我筆記就先給記下了,再給你說聲對不起便罷。

這兩種情境,對我來說都說不通。

我早年甚至拒買二手書,因為怕人挖鼻孔或如廁後沒衛生紙糟蹋了書,怕因此髒了一整櫃的書,怕白蟻,怕塵埃,怕蠹魚,怕怕怕。

相較之下,對於書,XDite沒這麼多內心小劇場。

她拆書、炊書,樂此不疲。

如果想要加快一倍炊書速度怎麼辦?請一個人。

如果想要加快兩倍炊書速度怎麼辦?那就請兩個人。

炊了原文書之後,她繼續研究一種又一種的方法,一次比一次快的翻譯成繁中版。

有的人敏感,誤以為再往下走一步,幾乎就要侵權觸法了。非也,她炊書僅當自己的資料庫使用爾爾,她也經常鼓勵別人買書。

研究拆書到極致後,她回過頭研究如何快速寫成一本書。

我當然不會持論所有的書籍都可以用這套方法快速寫出一本書,但三成以上的書,若用她的方法,我相信能縮短一半以上的「製程」。

這一套快速的「製程」,見諸她上一本大作《打造超人大腦》。

這套快速製程我舉楊田林老師為例以試著簡述:

楊田林老師曾在台積電、特力屋等企業任教多時,教學經驗豐富,單單一百人以上的講座,楊老師就有諸多心得,如果楊老師想要寫一本名為《百人講座,如何辦的叫好又叫座》,照傳統的方法,非得發想醞釀切磋琢磨幾個月,讓編輯收齊稿子,才能進行下一步。

但XDite的厲害在於,楊老師若嘗試她的方法,絕對可以大幅度縮短書的製程。

楊老師只需要和他群組內的學生約定一個小時齊聚一堂,請每個人提出一到三個自己若受邀擔綱百人講座的講者,最擔心什麼問題?如果已有受邀經驗,覺得哪個痛點最痛,爽點最爽,用一張便利貼寫下,然後拍照,用圖檔留言。

依此可以很輕鬆的募集上百張便利貼,扣掉重複內容、字醜難辨的之後,將剩下的所有問題分門別類,以類相從。

接著拿出一支錄音筆,一題一題讓楊老師回答闡述。

下一步,錄音筆轉文字檔。

再下一步,把文字檔順過一次。這時,檔案已經可以交給編輯了。

這個流程之所以能一步一步順利走下去有個前提,因為楊老師對百人講座知之甚詳,還有大量上台經驗,因此楊老師所言信而有徵,講起來也輕鬆愉快。

若有作者對寫類似主題也有興趣,但沒有相對應的豐富實戰經驗,錄音時就會講的心虛,這關就會卡住。

我跟好友L聊到這段,L在半信半疑之際,我又舉了個例,讓她瞪大眼睛。

我說我不懂棒球,我的棒球知識大約是零分,L的棒球知識是一百分,那根據XDite的方法論,我跟L的組合,剛好有能力在最短時間內生出一本類似Baseball for dummies的書。

我極盡可能地提出蠢問題,譬如說想追女生所以跟著她去看棒球,要如何觀察行動才不會誤幫對手球隊加油?

我可能找幾個都不懂棒球的人一起生出對棒球的種種問題,包括棒球小將的生涯規劃、練習時間、同儕相處、教練培訓,成名後的誘惑與人生下半場的規劃等等,然後錄音筆拿出來,請L暢所欲言,我若不懂就請L打比方,解釋到我懂,才收錄書中。

你說這樣成書會有多快!

一樣,關鍵前提是L對棒球的了解,跟楊田林老師對百人講座的了解,都是接近滿分的程度。

XDite正因為擅長歸類,腦中統整多門學問,讓她成了一個難以歸類的人。

這本書恰恰可以當作(一小部分)XDite大腦的開箱文,所以本推薦序的題目才取為:怪咖開箱人生演算法。特此向她的大腦致敬。

2020年12月26日 星期六

《隱性反骨》是李忠憲版的《沉思錄》 │ 《人生路引》作者楊斯棓醫師


 

我的作品《人生路引》出版後兩個月十二刷,衷心推薦讀友繼續閱讀《隱性反骨》,這兩本書一起看,面對人生關卡,你會更睿智豁達。

上電台受訪時,我不只一次提起當時還未上市的《隱性反骨》,我這麼介紹:

時代劇變,很多過去眾人看好的工作將漸漸消失,而什麼樣本質的工作比較不會消失?這本書告訴你。

適度的獨處有益身心健康,慢跑帶給人的益處有時比游泳還大,為什麼?這本書告訴你。

作者以他的思考沉澱跟親身經驗跟讀者分享,生而為人應該「不用羨慕、嫉妒,或瞧不起別人,自己才是需要常常檢討、反省的對象。」


《隱性反骨》是李忠憲版的《沉思錄》


《沉思錄》有段內容如下:「總是怨東怨西的人,就像死前掙扎哀嚎的牲禮豬一樣。躺在床上暗自嗟嘆命運枷鎖的人,也像是隻牲禮豬。要知道,只有理性動物才能主動接受一切,盲從則是生物的本能。」

李教授的《隱性反骨》,風格如《沉思錄》,《沉思錄》的作者是羅馬五賢帝之一的馬可斯·奧理略,西元一百二十一年生於羅馬,在位期間,羅馬內憂外患,他仍努力維持羅馬的繁榮昌盛,於西元一百八十年逝世,後人編纂他在位期間撰寫的日記,名之《沉思錄》。

《隱性反骨》在一段行文中,自然會讓你讀到一句或多句警世之語,也因此,你會更了解那句警語的脈絡,更心悅誠服的接受一句句的心靈次氯酸。

幾年前和教授成了臉友,我們鮮少私訊,但都會特別認真看待對方某些主題的貼文。

對於洞悉人性、思考職涯、探究獨處、審視生命,有時我會驚訝,我和教授的核心觀點,為何如此雷同?

後來我發現,我們有一些很類似的童年經驗,可能是原因之一。


同一個屋簷下的不公平制度


譬如教授小時候在十四人的大家庭長大,我小時候也曾有好一段時間,必須固定跟十幾位親戚一起吃飯。

嚴格說,那樣的用餐品質,後來回想,並沒有太多美好的回憶。

我沒有自己的固定位置,當然也沒有專屬的餐具或杯子。

想吃的菜,我不能多夾。不想吃的菜,也不能完全不夾。

那個用餐環境的外面,是一個做生意的空間。我從三歲起被告知,從外面走到裡面吃飯,一定要脫鞋子,維持裡面地上整潔。

裡面的室內脫鞋數量不多,但因為當時所有人都會脫掉鞋子,就算沒室內拖,至少還穿著襪子,不用直接踩著地板。

但五年後,表弟出生,再幾年,等到他開始穿鞋的年紀,有一天我發現一件事:我表弟竟然把踩在外面的那雙髒鞋直接踩進室內。

我試著跟我周遭大人求救,因為我穿襪子,我不想要我的襪子間接接觸他在外面踩到的任何髒東西。

我得到的答案統整起來是:「他很小,所以沒關係。」(其實眾人沒說出口的或許是:「他是內孫,所以沒關係」)

當我讀到李教授書中的「為何同在一個屋簷下,卻存在這麼不公平的事情。」格外有感。

如果一個大家庭所謂的規矩是可以因人而異的調整,那其實就是一個沒規矩的大家庭,我並不想要成為其中一份子,那裡對我沒有歸屬感。那時我就逐漸摸索出,獨處帶給我的快樂,遠勝於和這些人瞎攪和。

後來我花了三十年才學會,原來吃飯這件事,不只是為了擺脫餓的狀態(若然,無異牲畜),而是應該能享受食物,自在聊天,舒服的度過那段用餐時光。


每一個人在死前都還有機會反省成長


李教授筆下分享另一段小故事,說他在考完大學聯考後和他二叔一起看各類組第一志願錄取分數的新聞,少年李忠憲興奮的說自己考上第一志願,我想任何人都會希望身邊的二叔發自內心祝福自己,結果他二叔「反應極其冷淡」,質疑少年李忠憲是否算錯分數。

這段我也格外有感。

我後來發現,我親戚中大多數人的內心都極其猥瑣。

他們那種人是即使你考上國立台灣大學非醫學系的其他科系,他們會急著在街頭巷尾跟家族群組放送今年你「沒有考上醫學系」。

即使你考上陽明醫學系,他們也會說你「沒考上」,因為若以台大醫學系為標準,你依然「沒考上」。

即使你考上台大醫學系,他們也會說現在當醫生又賺不多,考上有什麼用?

大概就是這種邏輯。

但他們跟他們的下一代,都是一方佼佼者嗎?

非也。

如果不是兩千年前後廣設大學,各式學校升格,他們大概通通都沒有學校念。社會上有些人沒有school smarts,但有street smarts,他們則倆者俱無。李教授筆下提醒我,對這類人,要帶著一份寬容跟祝福思考:「我甚至相信,每一個人到死之前,都還有反省和成長的可能性。」


夏紹剛醫師的提問,《隱性反骨》裡有答案


現代人的焦慮更甚以往,臉書上很容易看到過往同儕的巨大成功跟跑路新聞而讓人心生艷羨或悲憫訕笑。

李教授長於資訊領域,走筆又多能以哲學角度審視人生,這本書也解答了現代人心靈深處「為什麼他紅,我不紅?」的焦慮。

我曾在北投知名旅館加賀屋舉辦了讀友會(據說是史上第一場)。QA時段,聽眾夏紹剛醫師問了我一個問題,意思約莫是,現代人耕耘自己的專業以及在網路上跟人互動,時間上該怎麼拿捏?

李教授書裡面提到他旅行時,偶遇一位十九歲德國女生給他的一堂課,那個女生分享:「父母教她,一輩子只要結交教幾個好朋友,這些數量就是一輩子的朋友了。不要花太多時間在表面的關係上,做事情也是同樣的道理。」

我當時說我鮮少在臉書上跟人說生日快樂,當我看到A在臉書上寫「生日快樂」給B,而C寫給B「生日大快樂」時,我完全無法感受那個「大」字的「大」,反而是感受到它的虛無。

我建議夏醫師說,如果你一整年在臉書上寫生日快樂給一百個人,不如挑出其中十位你最在乎的朋友,手寫卡片寄給他們。如果有人放臉書上,那自然有更多的討論度;若無,也不要強求朋友,這時代,恬靜自得比鑼鼓喧天更珍貴,不是嗎?

按照國人平均餘命,我只剩下三十幾年可活,那就表示,就算每兩週我都跟一個朋友吃飯,我也頂多能跟不到一千位朋友高品質的聊天用餐,有的交情比較好的朋友,可能每年要聚餐一次,交情還不錯的,三、五年也要聚一下,這樣再算下去,人一生需要的朋友數量,可能跟鄧巴說的一百五十人很接近。

你只要把朋友抽換成書,那上一段就該改寫成:

按照國人平均餘命,我只剩下三十幾年可活,那就表示,就算每兩週我都細讀一本書,我也頂多能再讀一千本書,有的書總能給人強烈反思,需要每年重讀,有些書隔三、五年也得再翻,照這樣算下去,人一生需要細讀的書籍數量,可很接近鄧巴說的一百五十。

《隱性反骨》一定是一百五十本的其中一本。


2020年12月17日 星期四

《人生路引》台南老爺●鹽分地帶賞:路直 │楊斯棓

 

很受歡迎的與會者李忠憲教授,其大作《隱性反骨》也即將問世

《人生路引》作者楊斯棓把握時間簽書

演講中我聊到鹽分地帶的快速聯想記憶法:將軍、佳里、學甲、西港、北門、七股。

會後有半小時,跟路直的幾位姊妹伴聊天,聊到烏腳病流行地區,主要有四,舊台南縣學甲鎮、北門鄉,以及嘉義縣布袋鎮、義竹鄉。

你發現了嗎?學甲、北門同時是烏腳病流行地區,也是不容易種作的鹽分地帶。

東京帝大博士雀姊與低調神祕女子路直


路直筆下的字字句句,勾起我很多想法跟回憶。

我喜歡這句:「但大多數的人生活周遭的師長親朋好友,連自己的生活都過得亂七八糟,實在無法給出什麼有建設性的解答及方向。」

我回想超小的時候,期待過年,可以吃好吃的,可以領紅包,可以去夜市。

但約莫到十歲,就開始愈來愈討厭那些沒營養的親戚(只有20%是正常人),聽他們說話索然無味,他們多想窺探你平常的食衣住行跟班級排名,年紀漸長,我就愈來愈排斥花時間在他們身上,我把寶貴的時間切成一塊塊,留給值得的朋友,特別知心的,切大塊一點,這樣我每天睡前不用懊悔今天把時間浪費在哪個不值得的人身上。

「有些人迷失方向後,手足無措之際,病急亂投醫,藉由求神問卜、算命尋求解答,卻往往羊入虎口遇到詐騙和邪教。」

曾在一個喜宴上,遇到一位家父友人,該人不過曾擔任某間迷你小學的家長會長,逢人便要人稱他會長。

「會長」一向以會算命自居,我正巧坐他隔壁,他當然把握這個絕佳機會,臉望著我,眼睛閉上,眼皮沒節奏的亂抖幾下後,喃喃自語,冷不防眼睛突然打開,對著我準備論命。

我直接打斷他。我明白告訴他,你根本不會算,你沒算到我不想給你算。該人臉色鐵青。

回到路直筆下。

我很仔細看每篇心得。

平常我就在想一件事叫:過譽。

過譽對一個人不是好事,如果我聽聞有人對我有過譽之詞,我習慣當面澄清。

路直幫我整理了過往的頭銜涵蓋:部落客、講師、環島演講者、終身閱讀推廣者、公司經營者 、FIRE運動實踐者、美食家、愛書人,暢銷書作家。

上述幾點,我幾乎都接受,獨獨公司經營者,我不能接受。

為什麼呢?這幾年都有朋友問我說我是不是擁有兩、三間公司,或許是美麗的誤會,或許是被人誤導後的誤解。

在下是有一點閱讀公司財報的功夫,但從未擁有一間公司或說經營公司的經驗,最多只是當一間公司的顧問而已。

像我目前擔任方寸管顧公司的首席顧問,因為我跟老闆夫婦私交太好,從一開始就主動要求擔任「不支薪」顧問,我若支薪,雨狗大簡報心理學講座的門票勢必還要調高,我並不樂見。

大概是這樣。

路直寫心得的時候,是十二月二號,當時她記錄我的書已經十刷,過七天,來到十二刷。我很珍惜眼前不可思議的一股又一股的支持力量,我希望我寫自己,或是朋友寫我,都沒有一句我配不上的形容。

路直說:「這次讀友會還變成「出書路引」。」真的,我再多累積一些經驗,應該可以順勢又整理成一本對大家有幫助的書。

路直提到了七年前,我到她們科內演講,那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經驗。

路直筆下分享了台下、台上的兩個我:「在台下是溫文沈默的靦腆草食系男子,上台卻是慷慨激昂、引經據典,舞台魅力十足,後來追蹤了他的臉書和部落格,發現他是一位擇善固執、敢言敢為的豪爽系男子漢,實在是反差萌」

路直的同學NM也說過類似的話。

那時我到淡水演講,台下的我,像兔寶寶,上台的我,像裝了金頂鹼性電池的兔寶寶。

記得成大現場的電腦沒辦法支援比較新版本的ppt,我自己有訂閱正版,緊急下載,順利開講,這段危機處理,我記得綠角大也看在眼裡。

路直還分享了一個關鍵數字,她是以7/28的狀態閱讀《人生路引》。

對於辦活動,我當然是有經驗、有想法,敢嘗試新點子的人。

活動的熱度就像一個大二的女生(或男生)。

在班上有風聲:有人追,就會有更多人追。

被風聲沒人追,就愈來愈沒人追。



路直紀錄了活動的搶票盛況跟現場真實樣貌:「幾個月前門票一開賣就搶購一空,座無虛席。」

為了書辦活動,必須投注至少跟寫書時一樣甚至更多的心力,活動若沒幫書增色,不如保持神祕感而不辦。

如果活動氣勢沒起來,反而造成一股把書的買氣往下拉的力量。

我們都講尊重專業,你知道,出一本書,連把這本書的活動promote好,也需要高度專業嗎?

在此我毫不避諱的推薦方寸老闆陳盈君統籌活動的能力,我也言明她一個月可能只能接一場,目前最快能接的場次應該是明年四月,有意願的作者,可以私下洽詢。

她可以統籌場地投影、報到行政、攝影、報到、文宣品的陳列等大小事,這遠非作者一個人做的來。

有些作者完全沒有商業思維,幻想有人有義務幫他張羅場地,然後入場免費。

請問,誰欠你場地?

請問,如果有某塊場地可以用,那塊場地平常就要繳水電租金稅金,那塊場地平常本來就該帶來營收,才足以支應上述費用。

收門票的一大目的就是去支應承租場地的費用。

想要有漂亮的照片留念,就不該拗攝影師。

想要有流暢的報到流程,就需要有經驗的行政人員。

如果作者本人期待有一場別開生面的新書發表會或讀友會,第一件事就得想清楚,為了場地,要不要欠別人人情。人情債,最難還,最好還是銀貨兩訖。

繼續回應路直,我不是家專訓練時讀不動產的書,是當預官時。不是五十本,是六十本。

最後我要讚美路直,文末她下的註腳,把我的書跟講座詮釋的恰如其分:「關於人生的指引,這本書不說誆語、不打高空,也不會說一套做一套,而是掏心掏肺將他如何做到的方法分享給世人。」

恭喜得獎!實至名歸!

2020年12月16日 星期三

厚植心理韌性,手握人生路引 │楊斯棓

左為《心理韌性》作者陳品皓,右為《人生路引》作者楊斯棓


這是我第三次直播。似乎愈來愈清楚知道從哪下手準備,可能會比較順。非常感謝晨欣、惟儂的穿梭串聯。

也很感謝靈姝兩個月前給我機會,讓我把直播初體驗獻給國珍老師。

後來我自己臉書敲碗,居然被關鍵人Cole聽見,幫我把台灣大車隊的副董都請來跟我直播,這不是幸運,什麼是幸運?

跟朋友討論說如果想上誰誰誰的直播節目,要價三十萬。乍聽嚇人,細想,不過份。

人家有頂規設備、有巨流量,你花三十萬,其實就是租借場地設備的費用跟我稱之為「蹭流量費」。

相對的,如果一個人只有陽春設備,with稀微流量,他邀請你上節目,你大概不需要思考,也不會答應參與,何苦做小自己?除非你存心慈悲一回合,把日行一善用在這裡。

與品皓直播前,我們線上討論過兩回合,通電一次,上節目前一小時前我們再re稿一次。這樣準備,無非就是程天縱老師今天臉書發文提到的:降低「不確定性」。(https://tuna.mba/p/201215)

我擅作主張的跟品皓說,如果我們用洋蔥圈來看,最內圈需要觸及的聽眾是哪些人呢,是那些最需要強而有力的心理師介入幫助的青少年與其家長。

我個人希望他們能夠藉此明確得知品皓任職執行長的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在做什麼,針對什麼樣的年齡層,米露谷有能力處理什麼樣的問題。

再往外一圈的聽眾,我希望他們是能因此認識品皓談《心理韌性》這本書的人。

最外一圈的聽眾,則是因此有緣能讀我寫的《人生路引》的一群人。

在這個大架構下,我跟品皓進行對談。

品皓總謙稱我是他演講的老師,其實以出書論,他出了四本,他這方面才是不折不扣的先行者。

直播前,我們聊了髮型,我說最近聽講或同台的A咖,程天縱老師、名廚江振誠等人幾乎都不留頭髮,品皓以追求生活上的效率解釋,清楚明白。

確實,以他的髮型,省下所有洗髮精的開銷(我想像用肥皂抹一抹即可),省下吹頭髮的時間,光這些省下來的時間,用對方法,足以讓他一年多寫一本書(保守估計)。

開場我用年齡當軸線來介紹他出過的四本書。

第一本,針對六到十二歲:《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

第二本,針對青春期:《青春期免驚!》。

第三本,直播前我納悶小孩幾歲會開始撒謊,直播時獲得明確答案:三歲的小孩有可能開始說謊。所以《如果可以誠實,孩子為什麼要說謊?》approach的年齡層,約莫是三歲到十八歲:

第四本,《心理韌性》,我個人認為是三到九十九歲(其實到往生前都算),三歲的小朋友需要培養心理韌性,我想九十九歲的人也需要有強大的心理韌性,無論他是獨居還是住安養院,才能怡然自得。

我曾在幾個課堂跟品皓分享自己的演講技巧,他很珍惜課堂緣分跟我所教授的技巧跟基本功,我很珍惜他的惜情。

最好的演講技巧是紮實準備之後,不同的段落,用不同的教學法演繹,也要演,也要講。一句話講完。

我們談到現代人是否比較脆弱,我跟他都不認為如此,反而覺得現代人承受的壓力遠遠大於幾十年前。

而具備心理韌性的人,勇於決定,不抗拒改變,勇於承擔。


左為《心理韌性》作者陳品皓,右為《人生路引》作者楊斯棓


品皓書中對於職業的討論,我很喜歡,也持類似的論調。

很多家長的腦袋停在他父祖那一代,也許他的孩子有自己的興趣,家長罔顧少子化,還一心要求下一代非得唸師範體系不可。

認真點說,師範體系絕對是四十年前的黃金志願,但那時的出生人口相較如今,差了多少萬人,家長可知?

自己若不能用宏觀的角度看待很多客觀資訊,體察台灣及世界的脈動,這種家長指的路,應該是反指標無誤。

品皓也討論到為何當下一代難以發展心理韌性,這一代家長比上一代好過,多了很多餘裕得以緊盯自己小孩,小孩遭受很多不必要的關注,沒有喘息的機會,整天活在過度關心的眼光下,沉浸在網路的海量訊息裡而茫茫然。

品皓談人際關係,也談閱讀。

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增進心理韌性。

維持閱讀習慣,譬如閱讀黃春明老師的小說,了解書中人物的心境、觀點,咀嚼小說揭示的價值觀,閱讀者較容易理解自己與其他人的差異,意識到世界是由差異所組成。

若然,他比較容易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因為懂得恰如其分地跟人互動,知道如何贏得友誼、維繫友誼、珍惜友誼)

當然,品皓也提醒,人際關係重質不重量,你的孩子不需要被班上票選為最受歡迎那位,好朋友也不必很多,但能有幾個好朋友,是很棒的一件事。

有家長提問,八歲(還是幾歲)的女兒不想學鋼琴了,何以為?

我覺得,八歲不要嫌小,可以教她用注音寫一份放棄學習的聲明書,訓練她學著聲告放棄這個決定。

以後她長大,什麼都可以抱怨,就是不能抱怨爸媽沒有讓她學樂器。

記得品皓補充,隔一年可以讓她再做一次決定。

品皓書中說:放手做,敢犯錯,有效果。

何社的專欄也說過:快快做,快快錯,快快改。陳彥丞先生的專欄補了一句,揭示如果保持這樣的節奏終究會:快快對。

我的《人生路引》裡,有幾篇文章也跟品皓專擅的主題有關,我們甚至喜歡同樣幾位作者,譬如倡導成長型心態的蘇斯金還有陳美齡。

品皓主打的心理韌性,我覺得跟史丹利觀察到的富翁特質有關。史丹利說許多富翁跟一般人之所以不同,就是一般人若有幾次失敗經驗,被週遭說你沒那麼厲害,一般人就相信自己沒那麼厲害,手邊的事就愈不上心,從小咖變成奈米咖,一生很快也就這麼結束了。

但富翁不一樣,富翁早年若遭逢小挫小敗遭受譏笑,他內心有個強大的防護罩,不讓那些批評貶損他的自我價值感,他的os可能是:去你媽的,老子只是還沒揮刀。最後他挑對戰場,積小勝為大勝,狠甩別人三千里。

心理防護罩的概念,經品皓認證,跟心理韌性的概念,高度雷同。

非常高興有這個直播緣和品皓敘舊,快八千人瀏覽,對我來說真是驚人,我們直播同時上線約莫兩百人,我們辦實體講座,一百七十人大概就很折煞人了。網路這個時代,看別人做一點什麼好像很簡單,自己下去闖,才知道什麼都不簡單。(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ingtw/videos/1517188475151087)

厚植《心理韌性》:https://reurl.cc/WL6rpZ

手握《人生路引》:https://reurl.cc/ygoXgE

2020年12月11日 星期五

《人生路引》台南老爺金賞:陳信宏 │楊斯棓


《安靜是種超能力》作者Jill,白西裝第四人


由於台南老爺跟台北信義誠品兩場新書讀友活動只差一週,我審閱心得一向喜歡多看幾遍,信義誠品上台前也需要幾天準備,所以寧可押後公佈台南老爺心得得獎者的時間,也不要倉促公佈。


愈到後期舉辦的場次,心得評選益難。

愈到後期場次,眾讀友書讀了多遍,也循《人生路引》建議,又買了、讀了不少書,甚至有讀友追趕兩、三場新書讀友會,若然,筆下打造的,絕非一間簡單紅磚屋,而是裡面有起居室、宴客廳跟神秘地窖的城堡,非精神飽滿,屏氣凝神而讀,恐漏讀其中巧妙。

讀友陳信宏有緣赴會,源自友人買票後無法出席,轉讓予他。

信宏感受到了演講有其架構,大多數讀者也有如此感受,但不一定會在心得提及。

信宏又提及「整場演講是緊湊卻充滿教學方法」、「楊醫師使用了大量的教學技巧」,讓我很佩服信宏的觀察力。

以前有個前輩用台語說:「演講、演講,也要演,也要講。」

如果只是單純的講述,連抑揚頓挫都省了,甚至是低頭讀稿,你知我知,下面會睡成怎樣。

提及不同角色,切換不同聲音。

不一定要分組,但仍可有獎徵答,當然更可沒獎徵答。

cue到聽眾,有蜻蜓點水的cue,也有情深義重的cue。

是社交性質的cue一下,還是交情深厚的cue,我想其他人都看得出來。

信宏又看到一個重點:「不吝嗇給予聽眾正向回饋。」

這點並不容易。

有些講者喜歡在台上賣弄聰明,遇到聽眾答錯,牢牢把握這個奚落人的機會,以墊高他自己。

甚至遇到年紀愈輕、職場位階愈基層的聽眾,他消遣人的desire跟drive就愈強。

更甚者,還會拿聽眾的名字、職業開玩笑,更是要不得。

白西裝的哏,始於一位白目者的脫口而出,但我把它轉換成自我解嘲的橋段。

你或許聽過,幽默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我解嘲(self-deprecating)。

就當我自我解嘲「台灣敢穿白西裝的只有三個人」時,相隔一週,在台北信義誠品六樓演講前,我發現第四位穿白西裝穿的自信昂然的講者,就是我的推薦序作者Jill。

信宏分享他自己:「不太會記別人的名字和特徵。」

我的讀友都知道記人名是我的樂趣,而且很久不見的朋友,你第一時間叫出人家的名字,提及曾在哪裡見過面,人家會非常驚喜。

像我常去台中第二市場的樹根水果行買草莓(老闆就叫陳樹根),每次買完,要用uber定位回家,總難定位,每次只能訂到隔壁的慶周水果行。

有一次定位完,我順口問老闆慶周是否是他弟弟的名字?因為隔壁是他弟弟顧店。老闆說慶周是他父親的名字。我追問那他阿公的名字呢?

他說陳仕良。

我腦中的記憶方式是:學而優則仕,仕就是當官,當官要有良心:此之謂:「仕良」。

再不到兩週,我和一夥友人要去全台灣最神秘高級的演講廳。今年台中最終場的讀友會,辦在安藤忠雄講堂。

那個場地在霧峰,霧峰最有名的就是林家,林家有一位非正式的家庭攝影師,也是他們的遠房親戚,叫林草,林草經營的林寫真館,是台灣最早期的照相館之一。

林草的兒子叫林權助,最近在第二市場六角樓廣場有攝影展。

我想分享我的記憶小技巧。

如果最近有去逛林權助攝影展的人,大概短期內會記得:林權助這三個字。

你光記住林權助,其實你已經記住兩個人了。

台灣人林權助,是攝影師。(1922-1977)

日本人林權助,是外交官。(1860-1939)

對我來說,一輩子也難以忘記台灣人林權助的父母之名,為什麼?

林權助的父親姓林(我不會說「當然」姓林,因為有種種狀況,包括「抽豬母稅」),母親姓楊,剛好跟我父母顛倒。

名字就更好記了,一草、一梅,剛好草「莓」。

如果行有餘力,兩位林權助都有相關自傳,我們能更深入的了解他們的專業跟所處的時代背景。

對我來說,厲害的聽講心得不是刻意說講者有多好,更不是去挑剔我,好像一付嫌貨才是買貨人的姿態。厲害的心得,是能觸動我講出更多話來,我覺得,信宏做到了。

也祝福信宏之後的人生路,雖困難而堅強,有荊棘而無傷。

信宏心得出處:https://reurl.cc/0OrW0l

2020年12月3日 星期四

2020 12月徵文 楊斯棓醫師有獎徵讀書心得:《一個人的出版史》


 

禮物是啥?

佳釀一瓶(如圖示)。




誰可以參加?


無論你在哪裡買書(哪一版的都可以),都可以參加我辦的這個活動。


如何投稿?


臉友請於發文後在fb標住楊斯棓,讓我在「動態時報審查」一鍵點選就能秀出您的文章視為投稿成功。


文章規格/截稿日期


無論你在哪裡買書(哪一版的都可以),都可以參加我辦的這個活動。

字數:至少一千字。

截稿日期:2020年12月31日晚上11點59分59秒。

公布得獎日期:2021年1月7日中午十二點前。

2020.01徵文規則公佈日期:2021年1月1日

禮物贊助人:楊某本人

2020年12月2日 星期三

關於金錢的二十五個結,團長教你一一解開 │ 楊斯棓醫師



台語諺語有一句:「一個錢,拍二十四個結。」

諺語中的「拍」在華語上的意思就是打結的「打」,意即某人吝於用錢,要他花掉口袋裡一塊錢,得先把綁在錢上的二十四個結解開。

談論金錢的書多如牛毛,一定有人質疑,可有差這一本?

作者黃啟團先生有心理學背景,我認為這本《別人怎麼賺錢,是你不會的》可以幫助讀者解開自己心中有關金錢(至少)二十五個死結。

很多人因為父祖餘蔭、地利之便或是所屬產業正值成長期而致富,致富之後,如果沒有足夠的金錢智慧,糾結於任何一個金錢之結,很可能逐漸或一夕間失去財富,甚至連日後賺取財富的動機也一併喪失。

商業雜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做一個歷久不衰的專題,詢問年輕人一輩子要有多少錢,才能安心退休。這個數字可能是三千萬,也可能是一億,似乎數字喊多一點,標題在超商架上就顯得格外醒目。

當然內文中還有一些富建設性的討論,只是這種標題似乎隱隱揭示財富是一種最終目的。

我人生的最終目的,此刻作答,我會說是極盡可能的推廣閱讀以及為了改善舉世的能源貧窮去奉獻心力。金錢是我的工具,這項工具我用的好(包括賺取、駕馭、投資能力等),他就更能讓我實現目的。

上面這句話,我建議讀到這篇文章的朋友,也試著寫下自己人生的最終目的,若然,你會更正確認識金錢對你的意義。

當你正確看待人生目的與金錢的角色,當你的目的愈崇高,你愈有機會賺到更多錢;你賺到更多錢,如果你不全是為了私慾(我贊成吃米其林以及做SPA,適度讓自己身心放鬆),就愈有能力達到更崇高的目標,有時甚至可以用互為因果看待這兩者關係。


錢死,不通人死


有句台語諺語叫:「錢死,不通人死」,這句諺語其實跟另外一句有關金錢的提醒很像:錢能解決的,都是小事。

擔任實習醫師那年,深刻體會到值班有多累人,如果值週五的班,週五白天正常上班,晚上開始值班,得值到週六早上。有的科別,週六早上還要繼續上班,有時到下午才能下班。通常下班後會累到得休息到週一早上,疲勞才能消除,體力才能恢復。

擔任住院醫師的時候,收入比實習醫師好些,需要完成的報告跟俗務更多,但能睡覺的時間更少了,怎麼辦?有一次當時服務的科別開年度學術會議,結束後,我邀同事黑糯米跟學妹小草莓一起去吃哈根達斯冰淇淋,吃完之後,我們還想聊天,我看旁邊有附設腳底按摩,就相邀她們二人一起去做腳底按摩,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嘗試。

先前我怕一捏下去,會痛得縮回去。本來的如意算盤是如果怕痛沒辦法抓,就把時間讓給我同事就好,想不到被抓之後,覺得通體舒暢,疲勞程度銳減,我徹底領悟「錢死,不通人死」的道理,而且雖然說「錢死」,當下我也賺了身體舒爽;若總是捨不得花這種錢,早晚積勞成疾,甚至沒命。

後來到另外一間醫院擔任住院醫師時,制度更人性化,若週間值班,隔天中午可以下班,我反覆嘗試過多次下班後按摩與否的疲勞感。如果週一值班,週二中午下班後,我不去按摩,只靠睡覺,大概要到週四才能消除疲勞;但我若週二下午就去按摩,通常當天就可以恢復該有的體力。

團長書中教人要「把時間花在優勢大(自己擅長)的事情上」,延伸來說就是不要把時間花在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上,適度的外包。他的個人經驗是把「打掃家裡」外包給家政服務,省下來的時間,他可以休息或鑽研專業。

團長的核心原則是:「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我非常認同,我的作品《人生路引》裡面,也舉了大量親身經驗。

家父二、四、六要在台中洗腎,我親自陪同,但我包了一台計程車,洗腎報到前二十分鐘,車子會在我們家樓下等,洗腎機開始運轉後,我會算一下結束時間,告知大哥,他會再帶我們回家。

若然,我不用花時間停車,也不必花心力駕駛,還讓這位大哥多了一份穩定收入,讓他更能安心養家。

而且我還做了一件很多包車者不會做的事。


你以為「花錢的最大」,錯!「不賣的才是最大!」


很多人一把年紀還有一個爛觀念,認為:「花錢的最大」,錯!「不賣的才是最大!」

通常我們從家中前往醫院這個趟次,是大哥一天中的第一趟,這趟車,大哥一定能準時來帶我們。

但回程這趟,有時大哥會因為長途客而跑到隔鄰縣市,我鼓勵大哥要多賺錢,儘管安心去載長途商務客,若確定來不及,提早傳簡訊告知我即可,我直接在醫院這邊叫台灣大車隊,叫車時設定需要開後車廂、有輪椅,願意付現(因為短程,我們願意多付一點,湊一個整數),我雖然需要多幾個動作來安排,但依然能擁有一趟安全方便且雙方愉快的行程。

團長說,要賺錢,需要學會如何與人相處。這句話我也深深認同。

我曾看一些老朋友辦活動,工作人員都是拗一些老朋友充任,我發現,他們的臉上,總是微笑或苦笑,很難開懷大笑。

有一些活動是不收門票,共襄盛舉,勉強還說得過去。

但自己收門票的活動,卻抝朋友來當工作人員,這其實非常傷害友情,也等於公告周知,自己帶著錯誤的金錢觀。


以行動,匹配自己的金錢觀


我在北投加賀屋辦自己的新書讀友會時,我謹記這種教訓,我們用市價聘請有攝影專長的朋友擔任攝影師,我們支付鐘點給協助行政報到流程的三位朋友。

在朋友眼中擁有正確金錢觀的我,也經常用行動來告訴身邊的人,什麼樣的安排,才是一個擁有正確金錢觀的人會做的決定。

在金錢觀的認知路上,我們生來必定趨近於無知狀態,不必引以為恥。

透過學習模仿,我們會漸漸往完美前進,而團長就是我們最好的領路人。

《人生路引》誠心引路:https://reurl.cc/ygoXgE

團長領路,打開死結https://reurl.cc/7o8v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