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8日 星期三

2022.12.25楊斯棓醫師的演講回饋 陳怡嘉老師



2022.12.25楊斯棓醫師的演講回饋  陳怡嘉

Dear斯棓醫師:

謝謝您昨天精彩的演講,以及安排的驚喜。

因為想著要帶孩子去,加上還沒有跟醫師正式認識,所以原先設定就是默默在台下支持您,也是比較輕鬆的打扮,我知道光是這兩小時就能深感觸發與幸福;結果沒想到竟然還能被您介紹,實在是受寵若驚!

之前拜讀《人生路引》時,就被您的學養和為人所撼動,當然也為您現階段的人生和境界所折服,等到昨日真的現場聽您演講,更覺得「書如其人,其人更優!」

醫生幽默有才的押韻癖,談及巴菲特、蒙格的智慧,並適時讓觀念對應我們的人生,這些深入淺出的安排都讓內容更有觸動;會後的提問和妙答也十分精彩,整場演講兩小時毫無冷場,蘊藏許多耐人尋思的智慧。


內在成績單的難能可貴


在這場演講中,我特別喜歡「內在成績單」這個概念。

身處紅塵俗世中,大家容易被社會價值和洪流推著走,落入「外在成績單」的評價裡,也容易以「外在成績單」決定一個人的成敗,甚至優劣。

這樣的觀念不僅緊箍著大人,也影響了孩子。在教育現場,經常看到越來越多只重視「名利」、追求「速效」,而不願吃虧、忍讓,乃至踏實累積的學生。想鼓勵學生參與一些良善的活動,也會有學生先問:「有什麼好處?可以記嘉獎?還是抵公共服務時數嗎?」讓人唏噓不已。

「內在成績單」是一個人最難得的品質,遠比「外在成績單」更難獲得,也更珍貴!

另一方面來說,當我們瞭解越多,越能明白有些人因為資質、資源不足,終其一生可能無法拿出符合期待的「外在成績單」,這時候,倘若能以「內在成績單」的概念適時呼應,我相信可以減少很多焦慮,也能擺正社會的價值觀。

其次,「頭版測驗」也是人生至關重要的提醒!

楊醫師舉出「美女邀約到飯店簽100本書」的例子生動又有趣,楊醫師說:「雖然我真的是想去簽書,但第二天頭版出現的標題絕對是『和美女去飯店』」,例子淺顯易懂,道理不言可喻,也讓人難忘!

人生處處充滿選擇,也充滿誘惑和陷阱,建立良好的聲譽需要一輩子,但毀壞它卻只要幾分鐘,而且還會在網路上永遠生根。雖然每天的新聞充斥著各種光怪陸離,讓人見怪不怪,但也因此更加凸顯內心堅定的重要,這一切需要對名利誘惑的洞見,還有維持內心和生活的某種儉樸,這也是巴菲特和梅西等人受人尊敬的緣故。


品格瑕疵,戰功難抵


在觀眾提問中,對於「人品」一事的回應也饒富深意。

演講中,楊醫師分享了巴菲特關於用人的智慧:「面對品格瑕疵之時,就算有再多的戰功,也能夠當機立斷的開除人,特別是被刻意利用資訊落差所蒙蔽。」您舉自身在面對朋友有過時的處理,提到自己在第一時間以不耽誤對方的方式,給予誠懇有用的建議,在之後觀察其言行,若無改進之意,也能切割放下。將巴菲特與您的例子兩相對照,也讓我能對應到許多生活中的人事,思考良多。

您的氣質斯文儒雅,可以感受到那是經年累月中,勤學後,厚積薄發的底蘊,也是為人處事的正派才有的氣宇軒昂,著實也讓人一見難忘!

謝謝您為我們帶來這麼棒的演講,也很開心有這樣的機會,讓我有機會帶著孩子見識這樣的典範,更感謝您的溫暖和彩蛋。

期待接下來的跨年演講,每個優秀講者只講12分31秒實在太有創意,也令人期待;也謝謝您以自己的正信、正念和實踐力,傳遞著一個人最珍貴的人格價值!

PS為了幫學生募書,我努力抽空寫出這1000心得,行文匆匆,可能無法將演講精華描繪出十分之一,但相信醫師必定能感受到滿滿心意。

嘉嘉

(本文獲作者同意後刊出,文中標題為楊斯棓醫師所下)

每天睡前感恩三個人和三件事|(20221225龍顏講堂聽眾)Clear Sky





楊醫師好 : 我是昨天在龍顏講堂聽您演講的觀眾,我將心得寫好了,感謝您無私的分享,演講非常精彩,期待再次相會!

楊醫師您好 :

昨天是2022的聖誕節,在這個特別的日子在龍顏講堂聽到您的演講,是讓我記憶深刻的一件事!

不瞞您說,我是看到講題引起我興趣才報名參加此次演講,但還有眼不識泰山。雖然早就有雪球一書,但讀過就忘得差不多,昨天聽您的演講之後,回家後特別又將書找了出來準備重讀一次。

到現場才知道楊醫師的號召力如此廣大,您的許多粉絲從四面八方都來參加,真讓我瞪大眼睛,遠從花蓮都有人來,瞬間讓我超級想更深的認識您。

楊醫師一出場,果然不同凡響,能夠將台語詩詞唸得那麼有深度且優雅,讓我以為跑錯堂,原來今天是要參加台語詩詞賞析!

非常認同楊醫師的三個出書的目標:冊要有中心價值、冊要打開人e心結、冊要鼓勵人人生有希望早晚e出脫。這也是我看書的目的啊...

但是我沒有楊醫師的智慧,可以在書中延伸出那麼多的想法,且將想法整理出來,不吝分享給台下的朋友,這是我還需要多多學習的,如何能將讀書的感動,轉化成具體的想法和文字輸出,是我現在需要練習的部分。

楊醫師提到巴菲特產雪的領悟帶給您的是:答應演講、合作前,要先了解交易的條件。楊醫師讓我學到的是:主管口頭交辦的事情,需要再用e-mail再做確認,或是不合理的要求也要在信件中反應,留下紀錄,以防事後不認帳,一再吃悶虧。

巴菲特第一次的投資經驗學到的是:不要老是想著買進的股票、不要不經思索就急著賺小錢、除非很有把握否則不要為別人的錢負責。楊醫師的再詮釋:不要懊悔沒買在最低點、不要想著賺一點點價差、資金單純化且大腦盡可能不被瑣事佔據。

我在103年就開始慢慢改成存股派,但在109年才敢將存款的80%投入市場,每年立志領5%的股息,我的志氣很小,只期待65歲退休時有份被動收入可以支持日常生活及看病所需,到現在111年,心中已經不太會為股價的波動而上下起伏,其實因為存的大部分是金融傳產股,當成存定存的心態!也是因為這種的存股心態,讓我有更多時間可以運動、聽演講、發展其他的興趣。我將每年的股利及年終獎金再次滾入我的存股名單,雖然金額不是很多,但看著一年比一年增長的股數,退休時應該可以到達我設定的目標。

巴菲特:建立名聲要花一輩子,但讓名聲掃地只需五分鐘。還有讓我特別印象深刻的一段:假設你的墓碑上有一篇三百字短文,你希望上面怎麼描述你?那你從此刻到人生終點,應該就往那段描述前進,讓你自己配得上那段文字。我想我的做法會是:要認真的對待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每天睡前感恩三個人和三件事,也許旁人看起來是微小的一點點,但保有一顆感恩的心,可以讓心胸更開闊,做人做事也能維持在一個正確的軌道上,不愧對自己的每一天。

由於蒙格的書還沒到貨,但是楊醫師已先幫我導讀了很多重點,等書到之後會細細品味,期待也會有自己的心得感想。

需要提醒自己的部分,蒙格說有四種方法可以保證獲得悲慘的人生:做人反覆無常、不吸收新知、意志消沉、去危險的地方。

做任何事和決策前必須要注意的:不可以讓一樁悲劇因你而演變成兩個或三個悲劇。

生活上也持續保持並遵守的準則:如果答應做好某事就把事情做好、永遠不說謊話、不遲到且沒人在意你遲到的藉口。

雖然是老生常談,三不五時要檢視的行為準則:1、能夠長壽,表示會謹慎地避開不該冒的危險。2、避免犯下明顯愚蠢的錯誤。3、不受花花世界的誘惑。4、清楚自己的道路,一步一步踏實前進。5、節制飲食,保持良好生活習慣。6、不酗酒、不濫用藥物。

人生的旅途上,需要持續的精進,隨時聽到一些好的觀念,記下並檢視自己,也許每天一點點都沒甚麼感覺,時間一久,好的習慣也會持續累積,漸漸變成自然而然如呼吸般正常,希望自己到退休時,還是一樣的健康、開朗,明天依然充滿希望。






(徵得原作者同意刊出)

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

如何練就一流文案力?總是換位思考,並輸出跟自己的對話! | 楊斯棓

引用自:https://blog.xuite.net/wu20130902/twblog/585703022


知名的寫作教練Vista寫了一本好書,試圖幫你鍛鍊文案力。

沒把握寫文案的人,他的方法論跟成功經驗將讓你壯膽。

對文案有幾分把握的人,他讓你下筆更有方向,作品將更吸睛。

好的文案可以帶來合理甚至是超乎想像的收入,Vista稱之為「鈔能力」。

成功介紹一本書讓人購買,博客來分潤銷售額的4%。

成功介紹一堂課讓人購買,Hahow分潤銷售額的10%。

一流建商的文案,也只會找一流人才,文案精準得人心,建案即早完銷,公司財務更健全,才有底氣持續蓋出好宅。

以前的時代:「酒香不怕巷子深」,現在釀酒、賣酒變得容易,百酒爭鳴,所以這時代已經變成「酒香也怕巷子深」,那怎麼辦?答案就是文案力,它就是讓受眾仍願意走進巷子找你消費的關鍵原因之一。

全台住宅自有率將近八成,591上很多屋主親自撰文售租,文案卻慘不忍睹,拉拉雜雜寫一堆,卻沒有租客或買家最需要的關鍵訊息。

譬如說學區套房的租客最在乎什麼?機車停哪、電費怎麼分算、租金有沒有包管理費、幾號收租、弄丟鑰匙責任歸屬、冷氣機壞了需要修修不好需要換的時候怎麼辦等。

如果文案詳細告知社區方便停車、分算公平、租金公道、弄丟鑰匙房客負擔開鎖費用、冷氣非人為破壞房東全額負責並之後載明契約。試問這房能不秒租?

屋主若首度自售,文案寫爛情有可原,但有些建商的文案一樣令人絕倒,說社區有游泳池,但是故意不寫明幾戶共享,也略過深淺。

如果得知千戶共享,試問買方會不會退燒?

如果池淺如足湯,試問買方會不會打退堂鼓?

寫文案首重誠實,如果取巧誆人,絕不可取。

街頭巷尾有許多早餐店,您若是店家,該如何脫穎而出?

一塊小黑板,每天一句話祝福往來路人或彰顯店裡的招牌餐特色,怎麼會沒辦法多留住幾位過路客?

可以把美好傳遞給周遭的能力,就是文案力。

這份美好,可能是你專業上的美好,也可能是世間的美好,藉此文案,引人欣賞美好。

Vista不厭其煩地提醒大家,文案力跟堆砌辭藻無關,文案力也不是講究文學創作的能力。

這讓我想到許多電商的海鮮直播現場,直播主的背板或是台詞,可以說無丁點文學味,可是屢屢創下驚人業績,為何?他們總能在最短時間內明白揭示好處給消費者。

累積了一定的信用後,當然更能聚眾消費,再創銷售佳績。

恰如其分的把好處傳達給對方的能力,就是文案力。

假設有一個社區,半夜開車五分鐘可以到高鐵,但是白天平均要十五分鐘。

文案若說住家五分鐘到高鐵站,則是訛詐。

明白揭示十五分鐘到高鐵站,則是一份誠實的文案,誠實駛得萬年船。

一個Brita濾水壺,不用一千字可以把它的功能介紹完,會買單的就是會在各通路買單。

但一個人,每天用一千的字去講他,可能也介紹不完。

我講的其實就是你,一千字應是算不上負擔的篇幅,每天都該寫一篇,留給明天的你回顧今天的你遇到了哪些美好,學習了什麼,用專業幫助了誰。

讀這本書之前,我還不太確定究竟哪些人需要這本書。

讀完書後,我很確定,從小學中年級,到仍在工作崗位上的朋友,或雖退休但還在寫臉書的朋友,針對閱讀與書寫,本書能幫您直指重點、突破盲點。

Vista一直提醒我們活在一個「搶眼球」的時代,注意力容易被種種新奇科技搶走,因此,我們自身專業若佐以文案力,更有機會搶走潛在客戶的眼球。如果您對Vista這本好書很有感,我也順勢推薦您《注意力商人》這本書。祝福您學習愉快!




2022年10月18日 星期二

《大局》一書教咱:「錢若有,不驚世事!」 | 楊斯棓



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蔣理容日前告訴我,基金會今年將和朱宗慶打擊樂團聯手舉辦音樂會。先輩蔣渭水每回大聲疾呼,對當時的台灣總如暮鼓晨鐘,這回基金會與一流打擊樂團合作,相得益彰!

這讓我想到閱讀《大局》一書的整體感受,作者黃文局(文中稱:局叔)行文節奏明快,落筆獨樹一格,他擊鼓鏜鏜,我擊節叫好!

這本書究竟在寫什麼?作者是一位閱歷豐富,在美國打拼有成的台灣人,我稱他「 深研猶太人的使錢王」,本書是他給讀者的一堂金錢大課。

猶太人既善於賺錢,花錢也花在刀口,書中諸多例子跟猶太人有關。

人的一生不能逃避賺錢跟花錢兩道功課,在蔡瀾稱「錢港」的香港,則喜歡稱搵錢與使錢。


搵錢要成功,使錢要豪爽


賺錢辛苦,港人會說:「搵食艱難」,也聽過香港朋友講一句:「搵錢要成功,使錢要豪爽」。

然而有些人的財富來的莫名其妙,家裡一塊爛地剛好也被重劃到,一夜從百萬平民變成億萬富翁,突然間不可一世,一夜間不再溫吞囁嚅,自信跟丹田都有力了起來,難怪台諺說:「有錢講話會大聲」,但這種人究其實,沒有賺取及駕馭金錢的能力,很容易在最短時間內失去一切,譬如他急著證明自己「有本事」,連夜牽了一台千萬跑車炫富,下訂一套千萬音響放蜜蜂嗡嗡聲擾鄰,存摺立刻少了兩千萬;剩下的八千萬,只要一夕可以輸掉一半,然後堅信「筊博到天光才知輸贏」,於是果真在天光時,輸個精光。

回顧上週,暫且不論柴米油鹽、車貸房貸這種常民需求,臉書上不少朋友因為實踐理想而「需錢孔急」。

剛剛說的音樂會,準備上募資網站籌款。確實,若無合理薪酬,要求音樂家挨餓演奏,這毫無道理。

耕耘良久的文學團體,想籌備開放給公眾的博物館,也需要跟政府喊話,希望撥下預算。否則縱使集結一千文人之力,也難以長期撐起一間樓房的營運開銷。

有志進軍市議會的醫師,公布募款帳號,望小額募款打平選舉開銷,若然,候選人就不需要被財團綁架。

有人以為富翁就不會為錢所苦,我說富翁更苦,一斷氣,往往因為遺產沒事先擬妥,子孫爭產,連下葬都得拖個三年五載。所以幾乎可以下定論:所有人都為錢所苦。


錢不重要?有錢真好!


蔡瀾是當下唯一在世的香港四大才子。他曾說:「年輕時被中國書籍害了,認為錢不重要。年紀大了,才知道錢有多好。」

他又說:「錢,是好的,但是不能看得太重。」

錢就像一頭大象,一般人以為自己認識大象,事實上對金錢的理解更如盲人摸象。

蔡瀾還說:「活的一天比一天更好,是看你活得充不充實(跟金錢多寡倒不是正相關)。多學一樣東西,就多充實一點。記一記路旁的樹,叫什麼名字,是不要錢的。記多了就成專家,成專家就能賺錢。」

2020年10月,我出了第一本書《人生路引》,迄今二十四刷,版稅100%全部捐出,其中有四十萬認購了兩幅鄭自才先生的畫作以贊助台灣公民媒體文化協會拍攝紀錄片。一幅名為《鄭自才被捕》,另一幅的主角是黃文雄,名為《勇敢的台灣人》。本書中,局叔也用相當篇幅提及此一歷史事件,讀來讓我既有共鳴,也挺起胸膛,引述彭明敏博士競選總統的主題曲《心內一個小願望》,跟局叔說:「歷史繼續換咱行,新主人有新希望。心內一個小願望,快樂來出航。追求理想毋通放,航向國際和平港。」

2021年5月底我生日,臉書上近四萬位追蹤者,超過兩萬人聽過我演講,我不想浪費別人跟我留言生日快樂的「動能」,於是我當天寫了一篇文章,開頭是:「台灣有兩股力量在傾軋。一股的核心力量,我稱之為:老臣謀國。另一股,我稱之為:老奸害國。」文末,我附上捐款三萬元給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的收據,表示跟李秉穎以及李慶雲醫師致敬,也希望藉此拋磚引玉,後來近萬人按讚,超過兩千六百則分享,也有朋友從line傳這篇臉書文的連結給局叔看,朋友表示:「前輩表示感動也加以肯定」。這是我為局叔作序之前的文字之緣。

讀透此書的朋友就知道,局叔提醒讀者的人生功課,絕對不止賺錢與花錢,還有捐錢。

與錢對話的功夫,只能自己練。

2022年5月28日 星期六

又上之眼,凝望人間 │ 楊斯棓

 

圖片出處:https://pixabay.com/fi/photos/hevosia-vaunu-coachman-6133273/


「金錢像什麼?」

拿這個問題就教同儕或長輩,若答題者毫不保留的誠心作答,可以藉此一窺對方的金錢智慧。

「錢很俗氣,我不談錢。」

「錢乃身外之物。」

「錢,夠用就好。」

有些答案,擺明在迴避問題。有些答案,像打安全牌,在任何場合脫口,雖沒新意,也不至於得罪人。

「金錢就像馬匹,如果持續擁有駕馭對應馬匹數的能力,將一生奔馳;如果只擁有駕馭三匹馬的能力,前面卻有五匹馬在跑,那隨時會翻車!」

這是我的答案,我曾分享給幾位財經作家,他們多給予正面肯定,闕老師也是其中之一。

我曾邀請闕老師到台中米其林餐盤推薦餐廳「銘心割烹」用餐,那晚暢聊,堪稱是人生中最快樂的夜晚之一。


金錢像馬匹,能管多少錢就像能駕馭幾匹馬


繼續延伸剛剛的比喻。

如果一個住院醫師月入十萬,管好這十萬塊,是他該自我鍛鍊的能力。

如果我們把一萬當作一匹馬,管好這十萬塊,好比駕馭十匹馬的能力。

這容易嗎?其實不容易。

收入驟然跳到十萬元的住院醫師,很可能開始想要犒賞自己,買一台Harman Kardon的音響,以前的遙不可及,現在不過像在呼吸。

收入二十萬元的主治醫師,犒賞自己已是常態,牽一台Tesla Model S也不足為怪。

但到了月底會發現,存錢怎麼這麼難,到了月底,居然一匹馬都沒得管。

上述之例還是當事人有享受到的,更慘的例子是長輩發現「苦主」變得會賺錢,要求貸款買一間社區有泳池的大四房,然後長輩自己住進去。客氣一點的長輩,還會留間客房給「苦主」。

克制慾望的能力、拒絕情緒勒索的能力和駕馭金錢的能力,其實彼此連動。


升米恩,斗米仇


家父摯友G曾有一段驚險的親身經歷。

G的姐夫H畢業自國立大學化工系,曾任職台灣某化工廠廠長。

考量子女教育問題,數十年前,H決定舉家移民美國,移民前賣掉房子,總共帶了一千萬台幣到美國,想不到短短三年,錢已用罄。

H有幾位手足,早他幾年移民美國,經濟穩固。

H雖是化工系畢業,但當時在美國並不容易找到得以一展長才的工作,將斷炊之際,臨時郵差的工作,也只能先接下以養家。

H跟手足求援,手足口徑一致的說:「我們幾兄弟幾年前就已經分產,一人一家代,沒有餘糧外援。」

心灰意冷之際,H想到了G。

H從所剩不多的存款中,硬是提款幾萬塊買了張機票回台,聲淚俱下地跟G說:「請你幫助我兩百萬,如果你幫助我,我就會對你姊姊很好。」

G念及姐弟情而心軟,深怕若不伸出援手,可能影響姊姊婚姻,還自行腦補姊姊在異鄉被家暴孤立無援的場景。

就這麼一次又一次的資助H很多個兩百萬。

H把從G手上一次又一次拿到的錢,陸續買了地,蓋了工廠,買了設備,生意漸上軌道之際,經常得意忘形的在公開場合說「G的錢很好騙,還不用還」,有旅居台美兩地的朋友氣不過,找機會錄下H的得意忘形,將錄音帶寄回台灣,G才恍然大悟,驚覺H對他姊姊毫無感情,對舅子的幫助吃乾抹淨。

G當時又氣又急,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除了蓋工廠的資金已經注定拿不回來外,還有一千多萬台幣被H以「幫你投資」為名,存在H的戶頭。

H所在之城市,有一位在政壇及商業界都極具份量的C先生,H害怕名人跟有錢人,尤其害怕有錢的名人。

就是那麼巧,有人把C介紹給G。

C非常敬重G的醫學專業以及長年對慈善機構疏財仗義,拍胸脯允諾會解決G的難題。

C一通電話打給H,告知「G在你那邊暫放的一千多萬,現在要轉出來,換成投資我的公司,請你即刻跟我的律師聯繫,儘速辦妥。」

H極度害怕C的威望,一千多萬也確實是來自G,再不情願,也只得把錢轉帳出去。

轉帳出去後,H茶不思飯不想,H的太太,也就是G的姊姊還傳訊給G說:「你姐夫對於轉帳一千多萬出去,有很強烈的失落感。」

G這時已經醒了,即使察覺姐夫對姊姊不甚好,基本上姊姊跟姊夫是一個「共犯結構」,G很明確地告訴姊姊說:「那是我的錢,他憑什麼有失落感!」

長達很多年,G都無法理解為什麼H恩將仇報,如果不是有幸遇到貴人C,那一千多萬絕對也石沈大海。

G沒想通的答案,其實就是闕老師書上說的:「理財需要普通常識」。

G對H心軟,被情感綁架而有一連串的決策錯誤,其實就是缺乏一個「升米恩,斗米仇」的普通常識。有個版本的解釋如下:「當人快被餓死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他會把你當作恩人;但如果給他一斗米,他可能會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斗米,就該給我更多...」

台語諺語還有一句「親戚莫交財,交財斷往來」,跟「升米恩,斗米仇」異曲同工。


克制自己物慾,不被情感綁架


好不容易賺來的工作所得,第一個課題就是該學克制自己慾望,不要任由金錢流向自己的慾望,第二個課題則是該學習拒絕情感綁架,不要任由金錢流向親戚們的慾望(或窟窿),第三個課題,闕老師這本書會要教我們,該怎麼思考,安排剩下的錢。

從闕老師歷來大作中不難嗅出,老師不斷向三個人致敬:巴菲特、蒙格、伯格。讀遍闕老師著作的讀友,也應循線讀完巴菲特、蒙格、伯格的著作。

我特別欣賞闕老師書中透露的三個提醒。

1. 學習用「從出生到往生」的時間軸,思考自己的金錢課題。
2. 保險、稅務、投資、退休、遺產等五大規劃彼此連動。若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3. 重視節稅,每一塊我們有權利爭取的錢,都不該忽視。

最後,出一道題目給各位。

坊間老是有人推課「學巴菲特投資」,那我們為什麼不直接買brk.b(巴菲特的波克夏b股)就好?

我完全同意,不是每個人在所有年紀都適合買brk.b。但如果你剛好在適合買brk.b的年紀,卻沒有直接買brk.b,反而付給某甲一筆錢,這筆錢因為手續費或管理費已經七折八扣,剩下的錢,其投資結果還遠遜直接買brk.b,痛定思痛想認賠殺出之際,還遇到某甲跑路,投資全額歸零。

你以為不會發生嗎?

過去幾年的台灣,其實已經發生好幾次了!



今天入手,明天再看!

2022年3月8日 星期二

學習猶太人冷靜思考,咀嚼猶太人金錢智慧 │ 楊斯棓醫師



高希均先生曾分享他二訪以色列時去參觀台拉維夫的「散居各地猶太人史蹟紀念館」,為了紀念兩千五百年來的猶太民族遭遇而設立此館。

高先生特別提及,其二樓有一片牆,上面寫著:「一九三三年希特勒掌權,在他指揮下,德國人及其同謀者屠殺了六百萬猶太人,其中一百五十萬是小孩。當他們為了生存吶喊時,世界各國冷漠地旁觀著。」

幾千年來,猶太人數度遭逢滅族危機,依然活的讓人側目。其對世界的影響舉足輕重,究竟何以致之?

在紐約經商四十年的台灣人黃文局有篇文章名為:《跟團結的猶太人對幹只能認輸》,將猶太人面紗,掀了幾吋。

黃先生說:「影響世界金融與經濟最重要的機構是美國聯邦儲備局,歷任主席,葉倫(Yellen)、貝南克(Bernanke)、葛林斯潘(Greenspan)等,全部都是猶太人,而創辦人,也幾乎都是猶太人」,他下註腳:「他們不是道德的化身,他們是成功的經營者。

他們律己甚嚴,成功的經營自己的人脈網,將影響力從企業跨到世界各國。

和猶太人打了幾十年交道的黃先生説:「由於歷史因由,猶太人千年來,流散世界各地,可是,他們靠著宗教,種族與姻親關係,結合成一個牢不可破的跨國「信任」網絡,連上這個網絡,幾乎可以無遠弗屆。放眼望去,全世界,只有猶太人有這個條件。

如果我說:「猶太人比其他民族更擁有金錢智慧。」應該很多人會同意。

高先生有篇文章名為《有一點錢的時候》,該文介紹了一本中英對照的書《Prosperity 富足》(已絕版),蒐集了百來則格言及片語,以「富足」為主題,估舉三句:

真正的商業資本,是思想,而非金錢。(Thought, not money, is the real business capital.)

我不能浪費時間賺錢:我負擔不起。(I can't afford to waste my time making money.)

與他人分享的財富,是唯一留得住的財富。(The riches we impart are the only wealth we shall always retain. )

上述幾句話都蘊含智慧,但當我還沒開始賺錢,或正在賺錢,甚至已經退休時,讀完能領略的程度,有極大落差,只能憑我當時跟金錢打過交道的經驗值去想像,如果有一些說明,會提升我的理解程度。

《猶太人這樣想、這樣做,200則讓全世界買單的成功術》是我看過最精彩的警語/格言書。每句格言之後,都有幾段話解釋它。

譬如:「不時檢查銀行帳戶或信用卡支付紀錄,取消那些你不再使用的服務或產品。」警語後的補充,說明很多人把錢拿去買彩券、訂閱不常看的報紙、支付不再使用的電話費以及某些俱樂部的會費(我好幾位親人就是如此)。作者建議每年至少徹底檢查一次信用卡消費明細,取消不必要的支出,將省下大筆資金。

我的延伸閱讀是,很多人把錢拿去股市玩當沖,或追逐飆股,冒的風險不亞於買彩券。比較好的選擇或許是長期持有大範圍的美國或全世界的ETF,如VTI或VT,每年配息後再投入,讓它不斷滾雪球。

有些人訂閱線上課程,完課率卻甚低。比較好的選擇或許是和自己約定好,完課一堂,再買下一堂。

這本書我建議可以這麼讀,讀那句警語或格言後,先用一張白紙蓋上後面的說明,打開evernote(或您熟悉的筆記軟體),去書寫一段您此刻腦中的想像,有點像把該格言當短文的題目,您也振筆疾書十分鐘,寫完後,再對照作者的詮釋,如此就可清楚辨析我們究竟從作者筆下多學到了什麼觀點。反過來說,如果筆下自忖比作者精彩,不妨把自己寫的這段話po在臉書上,一定會引起很大的共鳴。共鳴其實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奉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