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9日 星期四

柯文哲「杜聰明獎學金」謊言滿周年,更多不堪謊言被揭穿引發全台譁然|楊斯棓



今天是柯文哲、陳智菡、鄭寵兒聯手「吹牛柯文哲曾獲得杜聰明獎學金」的一週年紀念日。(只要柯文哲不說實話,我不定時會在紀念日發文紀念之)




最近特別流行打賭。柯文哲如果今年年底前拿得出台大任何一個學期的第一名成績單證明,我就捐十萬購買杜聰明漫畫傳記,透過誠品基金會捐給全台灣學校(他若拿得出十個第一名,我就捐一百萬),因為你知我知獨眼龍都知他最近比較忙,我等柯文哲或陳智菡的粉專到今年年底,明年元旦我根據他們出示的結果,當天捐出對應金額。

起因是柯文哲在去年八月二十五日於杜聰明傳記漫畫版的新書發表會上,公然吹牛:「杜聰明真的教我上過課,我還有幸在台大醫學系的時候上過他的課,然後齁, #我也拿過杜聰明(的)獎學金,因為當時 #醫學系第一名,當時那個價值很高,我拿到那個獎很大,大概可以一個學期的註冊費」。」

「上過杜聰明的課」,是小吹牛。以柯文哲學習藥理學的年紀,杜聰明已經住院臥床,連續臥床三年半後仙逝,怎麼可能在台大醫學系上過杜聰明的課?根據《台大醫學院藥理學科史》一書,當時授課的,還不是杜聰明的「徒子」,已經是杜聰明的「徒孫輩」在授課,祖師爺怎麼可能親授?

「拿過杜聰明(的)獎學金」一語,有些人幫忙柯文哲緩頰,解釋說如果這樣講,意思是經杜聰明之手拿到獎學金,沒有堅稱是「杜聰明獎學金」,但柯文哲八月二十五號的臉書文上面說自己領過「杜聰明獎學金」,而陳智菡去年八月二十九日發文也定調柯文哲拿的是「杜聰明獎學金」,陳智菡還自己竄改、發明定義說「杜聰明獎學金包含每學期第一名」,據此論述柯文哲得獎有理。




「杜聰明獎學金」當然是柯文哲大吹牛,柯文哲去年的靠山是鄭寵兒,但鄭寵兒出示的聲明跟文件,後來被證明人事時地物錯誤百出,在錯誤的日期、錯誤的地點上得到「柯文哲獎學金」而非「杜聰明獎學金」。事實上,若把杜聰明獎學金比喻為「珠」,那「柯文哲獎學金」恰恰就是「魚目」,魚目混珠的,就是鄭寵兒、柯文哲、陳智菡。

鄭寵兒固然是杜聰明博士次媳,但從未擔任過基金會董事長,歷任四位董事長都是根據章程授獎,從來沒有如鄭寵兒、陳智菡所說授予「每學期第一名」這樣的獎項,這是無中生有,公然竄改史實,陳智菡歷史系的老師們,應該會哭倒在林森南路10號。

上述地址,是柯文哲牽涉的另一起爭議,本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但就那麼巧,柯文哲買三樓,但一樓是別人診所,主持診所的醫師,是真得過杜聰明獎學金的得主(1990),這給我們一個啟示:上帝總是看著你,千萬,不要撒謊。

柯文哲就那麼剛好買在那,不就昭示全台灣他又假又貪嗎?

此刻我還不敢說他貪瀆,這需要司法證明。但他貪心、貪財,我想全台灣大多數人都這麼看他了。

假的杜聰明獎學金得主,貪圖私利,屢屢裝窮而不時募款,最後在熱鬧地段買房在個人名下,他已自證「腥政治」,奢言新政治。

柯文哲曾想蹭彭明敏博士而未成。

柯文哲曾想蹭人格者陳定南,而被陳定南基金會董事長、執行長痛斥而未成。

柯文哲曾想蹭蔣渭水,該次有成,所以他大搖大擺使用台灣民眾黨的黨名。




問題是,蔣渭水是柯文哲的老學長,蔣渭水的成績單,是公然示人的歷史文件,蔣渭水曾經三度拿過總督府醫學校的學期第一名,畢業總成績是第二名。

柯文哲敢效法蔣渭水公布台大醫科的成績單嗎?還是怕被小草們發現,他最洋洋自得的部分,竟然也都是騙局一場?

2024年6月1日 星期六

黃國昌於2024年5月31日被NATPA撤銷廖述宗教授紀念獎!NATPA成立於何時?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獎項?頒發過幾屆?廖述宗又是誰?|《要有一個人》作者楊斯棓醫師


今日(2024.5.31)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NATPA,North America Taiwanese Professors’ Association)公開譴責並撤銷曾頒給民眾黨立委黃國昌的廖述宗教授紀念獎,NATPA成立於何時?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獎項?頒發過幾屆?而廖述宗又是誰?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於1980年4月24日成立

​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於1980年4月24日成立,當時40多位與會人士一致推選廖述宗教授為創會會長。 ​ 創會會長廖述宗一直積極於台灣的民主與獨立運動,1981年陳文成事件發生後,他奔走聯繫召開教授協會理事會,成立關懷陳文成案件臨時小組,更組成促成美方派人來台 調查,證實陳文成係被政治謀殺。 ​ 廖述宗於2014年辭世,從2015開始,北美教授協會每年都會頒發廖述宗紀念獎。 ​ 廖述宗教授紀念獎迄今已頒發十屆 ​ 該獎肯定並獎勵對於台灣的人文、科技、社會或政治有卓越貢獻的個人、團隊或團體,以紀念廖述宗教授一生對台灣的熱愛與奉獻,並發揚光大廖教授於1980年創立 NATPA 回饋台灣社會的精神。 ​ 該獎由 NATPA 「廖述宗教授紀念基金」每年最多頒發給二名得獎者。 ​ 這個紀念獎分成兩組: ​ (A)「長期貢獻獎」一名,獎金一萬美元 ​ (B)「青年貢獻獎」一名,頒給至2019年12 月31日未滿50歳者,獎金一萬美元。 ​ 第一屆(2015)得主為:史明。黃國昌(當時NATPA 肯定黃國昌「有潛力為台灣做出重大貢獻」而頒獎;2024年5月31日,NATPA認為黃國昌的行為不尊重民主體制和程序,一致決定撤銷該紀念獎)。 ​ 第二屆(2016)得主為:彭明敏教授、陳永興醫師。 ​ 第三屆(2017)得主為:林媽利醫師、鍾逸人先生。 ​ 第四屆(2018)得主為:高俊明牧師、林昶佐立委(青年貢獻獎)。 ​ 第五屆(2019)得主為:林義雄先生、二二八共生音樂節團隊(青年貢獻獎)。 ​ 第六屆(2020)得主為:陳師孟先生、蕭美琴女士(青年貢獻獎)。 ​ 第七屆(2021)得主為:曾道雄教授、罷韓四君子(青年貢獻獎)。 ​ 第八屆(2022)得主為: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陳柏惟先生(青年貢獻獎)。 ​ 第九屆(2023)得主為:鄭欽仁教授、賴中強律師(青年貢獻獎)。 ​ 第十屆(2024)得主為:林衡哲醫師、美國台灣觀測站 US Taiwan Watch(青年貢獻獎)。 ​

廖述宗是誰?

​ 杜聰明獎學金當中的論文獎,從1954年(民國43年)起開始頒獎,當年得獎者是黃謙禮先生,隔年的得獎者是黃伯超先生。 ​ 黃伯超先生(1926-)是台大醫科1949年的畢業生(杜聰明長子杜祖智是台大醫科1950年的畢業生),他的同學有一位是精神醫學領域的大家長葉英堃醫師,還有一位同學是廖述仁醫師,廖醫師後來成了眼科醫師,和另一位眼科醫師的女兒結婚。 ​ 廖述仁醫師有一個小六歲的弟弟叫廖述宗(1931年1月1日-2014年7月20日),比哥哥還「酷」,曾唸了三天台大醫學系。 ​ 廖述宗唸過台南一中、台中一中。台中一中畢業後,他考上台大農化系。 ​ 升大二時,幾百人申請轉系醫學系,只有兩個名額得以錄取,廖述宗是其中一位轉系成功者。 ​ 讀了三天醫學系,他徵求教務長錢思亮同意,轉回台大農化系。 ​ 他說:「由於當時的選擇,讓我一生可以投入奧妙與神秘的人體科學研究中,我從未感嘆或後悔錯失了醫學系。」 ​ 杜聰明獎學金當中的演講獎,自1986年(民國75年)開始頒發。

廖述宗博士獲得1993年的杜聰明獎學金當中的演講獎

​ 廖述宗博士是1993年的杜聰明獎學金當中的演講獎得主,以「男性賀爾蒙的分子生物學基礎研究和醫學上的應用」獲獎。 ​ 當其他人只知道睪固酮(testosterone)時,他最早提出睪固酮在原始結構下並不會產生反應,必須經由5 alpha-reductase轉變成DHT,再與androgen receptor結合,1968年,論文登在Nature上,引起巨大迴響。 ​ 他的創新理論後來被人應用在治療良性攝護腺肥大、禿頭跟青春痘上。(謝謝泌尿科醫師Tiyuan Yang給予更精確地敘述建議) ​ 他指導的博士生梁德明後來到默克藥廠任職,研發出5 alpha-reductase inhibitor,也因而開發出治療攝護腺腫大的藥物Proscar(波斯卡)以及治療禿頭的Propecia(柔沛)。 ​ 廖述仁、廖述宗的父親,就是舉國皆知的知名畫家廖繼春(1902年1月4日-1976 年2月13日)。 ​ 廖繼春過世時,廖述宗是芝加哥大學的生化與分生系教授,國民黨把他名列黑名單,讓他無法返鄉送終。 ​ 廖繼春年輕時的摯友陳澄波(1895年2月2日-1947年3月25日),以嘉義市參議員的身份與國民黨和談時,遭強行拘捕、遊街,死在國民黨槍下並曝屍示眾。 ​ 廖述宗筆下寫道:「父親聞訊後悲痛不已,我當時已在中學就讀,得知這麼親近的長輩慘死於國民黨之手,心中感到驚惶又憤怒。」 ​ 二二八事件發生時,廖述宗在台中一中唸書。 ​ 他說:「當時台中一中是二二八事件慘烈的戰場。台中一中的教室旁,原本是一塊用來舉辦運動會的大操場,當年卻臨時被國民黨軍人用作槍斃老百姓的刑場。我親眼看見不少台灣精英一個接著一個,被繩索連串綑綁送往台中一中操場槍斃。每次要進行集體槍決時,軍方就命令學校中止所有課堂,學校各個師生都被強迫排隊站在操場邊觀看行刑處決。我每次在看過行刑處決後,回到家裡仍會有噁心作嘔、不安、又害怕的感覺。」 ​ 「國民黨就是利用這麼血腥殘酷的方式,警告所有有理想的台灣知識份子。這是我在成長過程中一段精神最受折磨、想到就不寒而慄、觸目驚心的恐怖經驗,我雖已年過八旬,但這些影像仍舊歷歷在目地鮮明刻畫在我記憶深處。」 ​ 2015年的黃國昌,有勇氣屢屢批判掠奪台灣的犯罪者,得獎有理。 ​ 2024年的黃國昌,已經與許多當年他批評的犯罪者、掠奪者稱兄道弟、連成一氣,被摘除獎項亦有理。

原始文章出自本人臉書

​ 參考資料: 1. NATPA官網 2. 臺美史料中心 3. 《吃果籽拜樹頭─廖述宗的人生回憶》

2024年1月21日 星期日

熱愛生活的英雄 | 張瀞仁 Jill


2024/01/07《要有一個人》讀友會台北首發場,作者楊斯棓與推薦序作者Jill對談(photo credit:陳德叡)


我和楊醫師認識不算久,畢竟他的朋友動不動就是幾十年起跳、年齡更是橫跨好幾個世代。我跟他嚴格來說也不算志同道合,畢竟我們的路數實在南轅北轍。他會在社群平台上分享自己對政治事件的看法,動不動就是幾千字的長文和考證。而我,連買早餐時老闆娘找錯錢都不好意思說,政治或筆戰對我來說,更是太陽系以外的事。這麼說好了,我一輩子都不會成為像他那樣的人,我也幾乎確定他不會想過我的人生。神奇的是,我們成為彼此的朋友。

交朋友對大部分人來說,跟珍奶加糖、肉粽配甜辣醬(或東泉辣椒醬)一樣理所當然,但我好像永遠達不到這種境界。直到看到親職作家羅怡君對內向者的描述我才恍然大悟:「(對內向者來說),『朋友』這個身分十分崇高,得先有對的磁場、氣味,且通過長時間的觀察,才能得到認可蓋章。當內向孩子說『我沒有朋友』時,意思很有可能是『他認為別人還不是他的朋友』,或是『沒有人是他認定的朋友』。」何止內向孩子,我都內向中年了還是這樣啊(掩面)。

而大人版本的人脈學,我是一直到楊醫師引用演化心理學家羅賓.鄧巴的研究,並用「熟似」「交陪」「盤撋」三個動詞撰文說明,我才有一種「早說嘛!你怎麼不早說呢!」的領悟。


2024/01/07《要有一個人》讀友會台北首發場,燦笑者為數學王子黃懷恩(photo credit:陳德叡) 


對我來說,用簡單的方法解釋複雜的概念(如「什麼是朋友」)無疑是一門藝術,楊醫師總是在想辦法擔任這種知識橋梁的建築師,並且總是慷慨分享。上本著作《人生路引》中,他分門別類整理許多書中的智慧,並對應到人生幾個重大課題。這次,他除了讀書,也把守備範圍擴大到「讀人」;透過他的眼睛和人脈圈,我們得以學習到許多人生命的智慧。但我始終參不透的是:他為什麼總是可以這麼投入的讀世間萬事;不只讀,他根本整個人都浸在裡面了。


點圖即可收看完整版的《要有一個人》book video


在隨時都有這麼多事情要處理的時代,說實在,很多事情選擇冷淡一點會輕鬆許多。每次聽到他那句「要有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我」,我都會感受到一陣靈魂震撼(或瑟瑟發抖),我不禁會這樣想:「真是個跟現代社會背道而馳的人。」在內向者交朋友必經的長期觀察過程中,他不只說,也不斷用行動印證自己的話。沒事幹麼研究什麼烏腳病的歷史?他說:「我不做誰做?」上節目受訪還先寫逐字稿,不用吧?他回:「這樣對方比較好準備。」

如果覺得他過著熱血中二的人生、甚至有點時間太多,那你就錯了。他常常在算效益和效率。我們見面的次數不算多,但大部分時候他都是提著行李的趕場狀態出現。跟誰見面要先買書請他簽之後寄給讀友、哪個飯局要同時介紹誰跟誰認識,他的腦海裡面像有一張藍色蜘蛛網,人事物都會透過李組長神妙地連起來(年輕的讀者對不起,不知道「藍色蜘蛛網」真的沒關係)。時間要花在哪裡?錢要怎麼用?他說出來的時候,旁邊的人都會偷偷發出「哇~原來要這樣」的驚嘆。

除此之外,他的世界其實充滿警告標示。世界巡迴演講過兩百多場的他,知道我也會到各國演講之後,很認真地提醒:「別人給的飲料不要喝、開瓶過後的東西如果離開過視線都不要碰。」我剛聽到時很驚訝,主辦單位買星巴克給我也不行?不行!身為醫生的他,很仔細跟我說哪些藥物取得沒有很困難,卻會對人體產生極大的影響,同時還附上之前發生過的事件新聞報導當做佐證。


2024/01/07《要有一個人》讀友會台北首發場,作者楊斯棓手捧的是裱框的Jill赴日演講海報(photo credit:陳德叡) 

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以後,依然熱愛生活。」那個會特別跑去日本只為了參加新書讀友會、會為了要寄書送讀者結果自己要去復健的人,難怪可以把年齡相差六十歲的人都變成自己的朋友。說到最後,我還是不覺得交很多朋友才算英雄,但我覺得比很多人經歷更多事情、卻還是比很多人都熱愛生命與土地的楊醫師,或許正好展現了英雄的一種模樣。


Jill無論是迷你場、中型場或是四百人場,都指揮若定(photo credit:陳德叡) 

本文為《要有一個人》一書之推薦序,作者張瀞仁Jill著有《安靜是種超能力》,在日暢銷十八萬冊,近期推出新作《不假裝,也能閃閃發光


2023年9月9日 星期六

今天這一課:論懷疑|楊斯棓

 


這次的小故事,我想分享「懷疑」這兩字。

我做這些事,根本就是「閱讀理解的社會實踐」,我分享的文件照片跟撰寫的段落,每一位老師都能拿給學子閱讀,學習正確的閱讀理解。

這根本無涉政治,我不進行泛政治化的討論,我不用諧音罵人,我不影射,我甚至會約束留言過激的臉友。(所以我的個人臉書沒有開放非臉友留言,否則應接不暇)

有些短期內成立的粉專,粉專名充滿仇恨,跑來分享我的文章,我甚至刪除之。他們的分享,反而無助討論,甚至被誤貼標籤為「一條龍」。

我是一個人,偶爾會去按摩,但什麼「一條龍」的,從來與我無涉。

哪一個人沒有客觀證據,卻高聲聲稱自己得了特定獎項,本來就要接受嚴謹的檢視,不然學校老師怎麼教學子做學問做人。

如果柯文哲今天沒有要選舉,他跑去人家的新書發表會稱自己有得獎,我仍然會用同等規格檢視他。

即使選舉結束,如果他仍未更正說法,我會繼續追,我說過了,無關選舉,如果我這是因應選舉而生的動作,選完就該沒了。

有一位不講道理,想要情感綁架我,臉書上掛著政治人物頭貼的政治痴迷者質疑我:

「怎麼可以懷疑帳本?帳本出自杜聰明之手,就不可以懷疑!懷疑就是不尊重杜家!...」

你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嗎?

如果你覺得有道理,那你一點都不科學。

當然沒有道理。

杜聰明博士鼓勵人懷疑,於不疑處有疑

杜聰明如此有成就,就是懂得懷疑,做學問時,於不疑處有疑。

即使是杜聰明回憶錄中,就不會出現錯字嗎?身為讀者,就不能懷疑嗎?非也!

如果有人跟你說不能質疑杜聰明文件內容,那他絕對不懂杜聰明。

杜聰明博士鼓勵人懷疑,但要帶著充分的證據懷疑(而不是說我懷疑你,可是我沒有證據,這種話根本不該說,沒有閱讀素養的人,才會脫口這種話),以幫助釐清真相,追求真相才是服膺杜聰明,尊重杜聰明精神。

否則就只是一團瞎說。

瞎說的人,喜歡找瞎說的伴。

講理的人,愛跟講理的人談。

究竟是林正昭還是楊正昭?得設想可能、仔細考證!

杜聰明回憶錄記載:第四屆杜聰明獎學金的成績獎得主(醫獎字第四號)為:「林正昭」,我曾為文提及。

多年前我曾受邀赴加拿大演講,多倫多跟溫哥華有一些朋友。前輩林聖崇先生聞之,私訊問:「是否為楊正昭?」

我心想,「林正昭」一詞出自杜聰明回憶錄,仍不能說不會百分之百有誤,可能有「手民之誤」,過,則勿憚改!改過便罷!

我跟林先生稍微討論後,我思考幾個可能。

第一,他們班可能有兩位正昭,一位林正昭,一位楊正昭。所以雖有楊正昭,但得獎的是林正昭。

第二,他們班只有一位正昭,就是楊正昭,但誤植為林正昭。

第三,他們班只有一位正昭。可能父母婚姻的關係,在畢業前後改姓,由林正昭變成楊正昭。

我跟林先生各自繼續查找,我們熱愛查找真相,我們把找到的資訊毫無保留的都傳給對方。

因為這不是競賽,不是比誰先找到,而是一起「走揣」真相。

結果楊正昭的媽媽還真的姓林,畢業前夕從母姓,確有可能。





林先生跟楊正昭醫師,素有交情,查證迅速,楊醫師速速回了信,先釐清「從來都姓楊」,並驚訝杜聰明回憶錄裡記載的是林正昭三字,因為,他真的是當年的得獎者。

何以證明?

楊正昭的獎狀、獲獎而得的杜聰明墨寶俱在




他的獎狀還在。(附圖)


當年杜聰明先生因為楊正昭先生獲獎而書寫的墨寶,也都還在。(附圖)

我請教漢詩專家廖振富教授墨寶書寫內容。

教授比對另一位杜聰明獎學金得獎者陳持平醫師得到的杜聰明墨寶,上面應做:「秀異賢人為時出,喜樂君子自天壽」。

我這邊也有進度。

1957年(民國46年)第四屆贈獎晚餐會致詞內容躍然紙上,讓人彷彿搭時光機參與盛會

我找到杜聰明先生撰寫的「第四屆贈獎晚餐會致詞」的文稿內容。

開頭杜先生說:「主賓柯源卿君,楊正昭君,各位委員先生,今天鄙人65歲生日,在這裡舉行第四屆贈獎晚餐會」,「楊正昭」露出,答案撥雲見日,再多看幾段,比較放心。

「關于成績受獎者楊正昭君,臺南縣永康人,楊金涵先生之長男,經台南一中,入臺大醫學院,今年以首席成績畢業,現在入臺大醫院研究內科學...」

杜先生以「首席成績」稱第一名畢業者,授予獎項,再添一例。楊正昭三字,可以拍板定案。

這說明杜聰明回憶錄裡確實誤植為林正昭,「誤植」這件事,無損杜先生盛名,手民之誤,不需大驚小怪。

反倒是楊正昭先生很高興有人在乎這些事,我主動去信表示,讓我來協助傳達,讓之後的出版品,以正確的名字呈現,這若不是一段佳話,什麼是一段佳話?

冥冥中有神,我靜候柯文哲發言人 陳智菡 Vicky回應我,直到她撤下誤導他人的粉專文章前,我繼續分享上週一人查證之路的小故事。


今天是2023年9月9日,也是柯文哲錯誤指稱自己獲得「杜聰明獎學金」的第16天,網址如下:https://reurl.cc/edxbYW

今天是2023年9月9日,也是柯發言人陳智菡錯誤指稱柯獲杜聰明獎學金的第12天,網址如下:https://reurl.cc/GKVq3G

《冥冥中有神!揭露柯文哲並未獲杜聰明獎學金的,就是柯文哲發言人公佈的兩份帳本!》的完整考據(臉書版):https://reurl.cc/7kZO0b

《冥冥中有神!揭露柯文哲並未獲杜聰明獎學金的,就是柯文哲發言人公佈的兩份帳本!》的完整考據(網誌版):https://reurl.cc/GKVq1G

2023年9月8日 星期五

確實曾為「竹中戰神」,但請謹記人外有人!


 

但他絕對可以說自己是「竹中戰神」。(如圖)

他確確實實是新竹中學第一名畢業,而且可能是一位破紀錄的成績頂尖畢業生。

新竹中學有一個制度,十二個科目,各科都會選出全校第一名,頒獎給該畢業生。

這十二科分別是:

物理、化學、數學、生物。

國文、英文、歷史、地理。

地科、美術、公民、三民主義。

柯文哲一個人拿下五科冠軍,包括英文、生物、化學、數學。

就連他大學聯考失常考壞的數學,在新竹中學三年統計的成績,他確實是全校數學第一名畢業,這是確確實實的。

網路上有人做哏圖,暗指他不聰明,說醫學院讀九年,這樣的哏圖,反而是錯的。

能唸陽明醫科,還是頂尖聰明的,但許多頂尖者並不自誇頂尖,反而努力藏鋒。

而且柯文哲畢業可以走外科,當時成績至少是班上中前段,才能選到四大科。

這個很多做哏圖的網軍搞不清楚亂做,這個要譴責,不要按讚。

剛說竹中五科狀元,還有一科:三民主義,他也是第一名畢業。

他考大學聯考的時候,三民主義滿分是一百分,我沒有他的成績單,但可以據此推估,他的三民主義,應該考了將近滿分。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長柯文哲十幾歲的林逸民醫師,考大學聯考的時候,棄考三民主義,少了一科滋補,竟然還能錄取當時中國醫藥學院的醫科。(初步於臉書發文後,臉友林郁峰私訊告知,還有人棄考三民主義,仍考上台大醫學系的例子)

林醫師三民主義大約只要考三十幾分,就能唸台大醫科,但他寧願放棄三民主義,這是人對自己信念的堅持與實踐。

後來林醫師在美國接受住院醫師訓練,成了知名眼科醫師,而且在美國如日中天之際,丈人陳五福一通電話,就返台接下五福診所,繼續照顧宜蘭百姓。

柯文哲念大一的時候,林逸民已經是美國外科學院院士和美國眼科學院院士。

仁者無敵。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

我簽書時常簽一句:「仁者無敵」。懷抱一顆求真之心走在求證之路上,許多朋友跟我道歉、致意、致敬。

海內外許多杜聰明獎學金得主本人或後代,也有人私訊我他們的得獎證明,跟我分享他們的喜悅,並感謝我的仗義直言,他們原本不相信有人會出來講話,而且不帶情緒,說理清楚,證據確實。​


我都一句話:「要相信人會改變,要相信人會變好」。

這個社會不需要貼標籤,非常需要對話,同島一命,我們需要傳遞正確的觀念給下一代,才能凝聚強大的台灣共識。




冥冥中有神(8),這是我靜候柯文哲發言人 陳智菡 Vicky回應我的第8天,直到她跟柯文哲撤下誤導他人的粉專文章前,我繼續分享上週一人查證之路的小故事。



《冥冥中有神!揭露柯文哲並未獲杜聰明獎學金的,就是柯文哲發言人公佈的兩份帳本!》的完整考據(臉書版)

《冥冥中有神!揭露柯文哲並未獲杜聰明獎學金的,就是柯文哲發言人公佈的兩份帳本!》的完整考據(網誌版)

2023年9月4日 星期一

冥冥中有神!揭露柯文哲並未獲杜聰明獎學金的,就是這兩份帳本!



先說結論,由杜聰明本人撰寫的回憶錄提及關於杜聰明獎學金的諸多重點及細節,足以充分證明柯文哲從來沒有得過來自「財團法人杜聰明博士獎學金管委會」的獎項及獎學金。

截至此刻,柯文哲請發言人 陳智菡 Vicky的最新回應是秀出杜聰明博士次媳杜鄭寵兒的兩份文件(或稱帳本),最主要的重點是要證明1980年時,在2月23日及9月23日這兩天,杜家的帳本有兩筆兩千元的支出,名目是:「柯文哲獎學金」。






而陳智菡據此於粉專定調稱:「杜聰明獎學金」有很多種,包含每年全校畢業生第一名、每學期第一名等,但受獎者名單過去因無電腦系統登錄,部分早已遺失,近年來才由後人陸續登載。

簡單評論陳智菡的聲明:

#第一.「杜聰明獎學金」並不包含每學期第一名,陳說法有誤,必須更正。

#第二. ​ ​ 受獎者名單通通可考,可上溯到第一屆,絕對沒有「部分早已遺失」這回事,請勿含糊其辭,意圖從含糊其辭創造解釋空間。

#第三. ​ 退一步講,自民國五十六年起,授獎學校已從台大擴及到北醫、高醫,得獎者授獎都在同一日。民國六十九年,授獎學校有增無減,擴大到更多學校,為何未見帳冊上出現北醫、高醫學生名單?

這就是為什麼這次釐清真相的關鍵確實就是這份「生前帳本」。

「生前帳本」發揮了乍看之下好像是怎麼一回事,細究之下明白了發生什麼事。

其實有一些目前仍支持柯文哲的醫師朋友,已經不好意思堅稱這是杜聰明獎學金,已經改口比較像是杜博士家中的「家裡獎學金」(「家裡獎學金」一詞,語出杜聰明博士之孫杜武亮博士的演講內容)。

但不想下車的是陳智菡,而陳智菡代表柯文哲。

陳智菡目前仍公開發文堅稱「杜聰明獎學金」包含「每學期第一名」。

我對史實比較有興趣,無關史實的事情,不要混淆討論,才符合討論的精神。

陳智菡說:「『杜聰明獎學金』有很多種,包含每年全校畢業生第一名」。這句話是對的。

陳智菡說:「『杜聰明獎學金』有很多種,包含每學期第一名等」。這句話是錯的。

陳智菡還說:「但受獎者名單過去因無電腦系統登錄,部分早已遺失」。

我不願意過度推論,僅做出符合現有證據的推論。她這句話營造出的語境,似乎是要營造一個柯文哲仍在正式的杜聰明獎學金的受獎名單內,而且柯領了這個獎,只是過去因無電腦系統登錄,所以如果誰過去去查官網沒有查到柯文哲也屬正常。

陳智菡說明時,同時秀出杜聰明博士次媳杜鄭寵兒那兩份文件,顯示1980年2月23日及9月23日這兩天,杜家的帳本確有兩筆兩千元的支出,名目為:「柯文哲獎學金」。

民國四十二年,杜聰明博士六十歲時,有意成立獎學金,又不想造成好友負擔,「希望參加者每人新台幣一百元為限」,他人緣好,有四百九十三人相挺,一開始有四萬九千三百元,得以運作。

一開始,杜博士就設定「對每年在臺灣醫學會雜誌登載之最優秀論文贈呈論文獎金新臺幣兩千元」,後來逐年上調。(此為論文獎)

杜博士說明:「對每年台大醫學院醫科最優秀成績畢業生,贈呈成績獎金新臺幣一千元。」(此為成績獎)

由此可見,自始並不存在「每學期第一名」的獎項。




民國43年,在8月12日舉辦第一屆的授獎活動。

當年有兩位得獎者,一位論文獎,一位成績獎。

杜聰明博士這個人,用現在的話講,是個「資料控」、「數值化之神」。

他給獎,都還有清楚的編號。


譬如剛剛說的第一位論文獎得獎者為黃謙禮先生,杜聰明的回憶錄(後稱回憶錄)可見該人被編為「論獎字第一號」。

第一位成績獎得獎者為台大的黃少南先生,回憶錄可見該人被編為「醫獎字第一號」。(#請問柯文哲你幾號?)

民國44年,在8月31日舉辦第二屆的授獎活動。

當年亦有兩位得獎者,一位論文獎,一位成績獎。




第二位論文獎得獎者為黃伯超先生,回憶錄可見該人被編為「論獎字第二號」。

第二位成績獎得獎者為台大的林孝德先生,回憶錄可見該人被編為「醫獎字第二號」。

民國45年,在8月19日舉辦第三屆的授獎活動。

當年亦有兩位得獎者,一位領論文獎,一位領成績獎。

第三位論文獎得獎者為郭宗波先生,回憶錄可見該人被編為「論獎字第三號」。

第三位成績獎得獎者為台大的黃金海先生,回憶錄可見該人被編為「醫獎字第三號」。

後來出任台大外科主任的林天祐醫師提議,「杜聰明博士還曆紀念獎學金之贈獎,每年在台灣醫學會開會典禮席上舉行」,「所以自民國五十四年台灣醫學會第五十八屆總會起,如案實行」。

陳智菡秀出杜博士次媳杜鄭寵兒那兩份文件,聲稱1980年2月23日及9月23日這兩天領獎,乍看以為解套,其實剛好提油救火,證明了柯文哲沒得獎。

因為這個獎,一年只有一次頒獎典禮,而且照柯文哲的年紀,若真的領了杜聰明獎學金,也該在11月12日前後舉辦的台灣醫學會上領獎。







杜聰明博士自始就設定對受獎者贈送獎狀,樂學至上及研究第一之銀盾(如圖示),我身邊的朋友、朋友的媽媽得過這個獎的人,都拿得出「銀盾」,試問,柯文哲若真如陳智菡堅稱「杜聰明獎學金」包含「每學期第一名」,#那柯文哲的銀盾何在?獎狀何在?

杜聰明是一個廣結善緣,兼善天下的大家長,沒有門派之見,後來的獎項,也從台大逐步擴展到各校,各校能領獎者,也都是當年在自己的學校以第一名畢業,絕對沒有「學期中第一名」卻能領杜聰明獎學金這回事,史料不支持這樣的說法。

民國47年,這是杜聰明獎學金的第五屆贈獎,頒獎日開始如外科醫師林天祐的建議,改為在台灣醫學會總會開幕時舉辦。

民國49年,這是杜聰明獎學金的第七屆贈獎。這是第一次頒獎給高醫畢業生,得獎的是蔡瑞熊先生。(醫獎字第八號)

民國56年,這是杜聰明獎學金的第十四屆贈獎。這是第一次頒獎給北醫畢業生,得獎的是蔡懷哲先生。(醫獎字第二十三號)

彙整一下:

論獎項名目,杜聰明獎學金,並沒有如陳智菡所說:「『杜聰明獎學金』有很多種,包含每學期第一名」,沒有這回事。

論授獎日期,杜聰明獎學金的授獎,前四屆在8月25日前後舉辦,之後於11月12日醫師節前後舉辦,一年一度。

如果聲稱兩度,已屬妄言。

不在十一月,也是妄言。

「銀盾」、「獎狀」,亦是證據,柯文哲也拿不出來。

郭台銘也加入這個議題討論。用郭董的例子來比喻,說不定更多人會秒懂。




「『鴻海獎學鯨』(沒有錯字,鯨魚的鯨)自2017年辦理以來,已發放約二億三千萬元,幫助了將近3300名大專與碩博士生及1300名國高中小學生。」

如果有一個王大郎,並未循正式管道申請「鴻海獎學鯨」,「領獎日」也跟同屆其他所有領獎人不同,卻因為其他的關係,在大年初八或是中秋節,領到一包郭台銘給予的「王大郎獎學金」,試問,這算不算鴻海獎學鯨得主?


第36屆吳三連獎贈獎典禮上,頒獎人范儉民老師頒贈吳三連獎藝術獎音樂類給曾興魁教授。


再舉知名的吳三連獎為例,吳三連是前台北市長,素孚人望,「吳三連獎」計有文學獎、藝術獎、人文社會科學獎、醫學獎等獎項。自1978年開始舉辦,頒獎日期為每年吳三連先生誕辰紀念日國曆11月15日或其前後,而且「除致贈獎金外,並致贈獎章、獎牌及評定書。」

如果有一個王二郎聲稱自己得過「吳三連獎」,結果官網跟紙本顯示獲獎名單裡,歷年皆查無此人,而該人獎章、獎牌、評定書都拿不出來,拿出來的「文件」,反而證明他的領獎日都跟眾人不同,而且獎項也非「吳三連獎」,而是吳三連在家中帳本記上一條「王二郎獎」。這樣真能說自己得過「吳三連獎」?

杜聰明八十歲時,曾為文「杜思牧家言」,曾有一句話「公私有分別」,如今讀來,別有況味。

該文還有一句,「功名富貴不可強求」。

最後以杜先生該文末段跟大家分享:「在世間為人之道,順時聽天,到臨終得為我已盡我之所能者,才可稱有意義之生也。」

個人建議

第一.柯文哲承諾此後公開場合不得再提「杜聰明獎學金」,以免混淆視聽。

第二. 跟柯文哲同列在現金帳上的幾位杜姓子孫,從來未聞其在外聲稱得過「杜聰明獎學金」。退一步講,柯文哲如果自己出示歷年台大成績單(需本人申請),證明確曾數度第一,那勉強可以稱據此獲得杜家的「家裡獎學金」(「家裡獎學金」一詞,語出杜聰明博士之孫杜武亮博士的演講稿),如果無法出示第一名的成績單,被人視為「以獎學金為名義」而收到的紅包,當屬咎由自取。

第三. 陳智菡應該添購《一代醫人杜聰明》漫畫至少一百冊舉辦讀書會,帶領周遭學習杜聰明精神:「雖在高位不可驕傲,諂媚亦可恥,輕蔑他人亦非所宜,不可有人種差別,對任何人以一視同仁待之,好鬥決非真勇,粗暴一時後悔莫及,憤怒既傷身體,憂思能致疾病,遇有問題當忍耐三思,需要平心解決之。重視公共道德,遵守大眾秩序,功名富貴不可強求,僥倖不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