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

身為講者,不可不知的場地八件事

講者抽換成主辦單位也行,最好的主辦單位,不會讓講者操心;最好的講者,不會讓主辦單位費心。




第一借場地


沒有把場地借下來,什麼都是屁。學校你就跑公文,會議中心你就人照規矩來,平常最好每個縣市各多儲備幾個備用選擇,以防不時之需。孫博萮補充:地點要方便,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可達之處。

延伸說明:三點的演講,如果你兩點要彩排,記得從兩點要開始借。


第二投影機


投影機兩光,投影片白做。


第三簡報器


講者、主辦單位應該都要自備,講者應帶自己習慣的,主辦單位建議準備備用的。


第四在屎溺


請評估廁所的量充足否,如果一百人,六個小便斗,六個女生便所孔,每人三分鐘上廁所,三分鐘消化十二個人的排泄物,大約也要二十分鐘才能消化這一百人(有些不喝水的,有些提早出去尿過了)。如果你只下課十分鐘,你就會納悶為什麼大家不回座,因為道在屎溺。


第五能來去


不同組學員之間的走道,動線要佳,老師才能順利的進行各種課程操作。如果動線不加,很多互動效果就會打折扣。


第六光冷氣


空調跟燈光,空調一定要事先知道從哪裡切,當天有沒有洗水塔(如果有,空調大概就不能用),燈光誰負責,哪一段有影片,屆時要不要關。講者演講時,燈開哪幾盞。陳星合說:「講者臉上有光但不會影響背後的投影內容」


第七有桌椅


給聽眾快樂筆記的權利,請別逼聽眾用大腿當書桌。


第八擴音器


比較強的講師通常都會使用無線麥克風(需事先充電,確保不要演講一半沒電,又要浪費時間換電池)。習慣用講授法講到下課,大多數把臉對著眼前螢幕的講者,才會覺得有線麥克風是OK的。

臉書討論串:請點此

2015年6月21日 星期日

心得是機會,不是恩惠

剛剛看到不認識的朋友針對某課程寫的心得,堪稱至臻化境。我想,哪一天該老師手邊有好的機會,第一個就會想到這個人,而且會很放心地交給他施展拳腳。


心得不是恩惠


我曾聽過有些學員之所以不寫心得是因為根本不知道心得是做什麼用的,誤以為心得要寫老師好話才等於是好心得。錯錯錯,好心得根本跟「說老師好話」沒有一丁點關係。

縱使用時俗觀點來看老師也是年薪千萬(或者用各種角度丈量也早就是人生勝利組),而他深居簡出,無欲無求,還會特別因為你幾句「好話」而心中泛漣漪嗎?你的好話就算是一片金箔,老師是一尊金身,需要你來貼金嗎?




心得是機會


心得是讓你好好show off的機會。

透過閱讀你的心得,課堂老師將知道課間活動你的角色為何,你是領導者,還是被領導者?你是好的領導者?還是好的被領導者?

老師會知道你投入的程度。課間的問題,課後你有沒有不一樣的答案,你有,就寫進去,如何轉折也寫進去更好。

老師還會知道到你因此被觸發多少。被觸發多少,跟你的本質學能正相關。你愈強,一定會被觸發更巨量的回饋,詹宏志先生曾經說:「創意似乎不能超過一個人的經驗之外」,心得亦如此。

舉個例子,老師課間講了一個故事,世間的道理本來就是一理通、萬理徹。


心得的豐富,正比於你的記憶資料庫


如果你有聽懂,馬上搜尋自己腦海中的經驗、書籍、電影,能近取譬的挖出一堆下次自己上台就能用的東西,如果你過去累加的多是諸如「陰道女王」、「小S自爆很緊」之類的新聞,我想你搜尋的過程就很辛苦。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


下一次寫心得,你會不會多用一點心。
你用心,別人就會看見你。(沒有那麼難,同一場活動的心得最出類拔萃者一定會被重視)
機會,也會是你的。

2015年6月20日 星期六

課堂間如何面對「學員滑手機」?

無論是教師、講師、醫師,許多朋友都有類似的困擾,我整理出個人上百場在醫師、上市公司員工課間應對經驗以及請益資深講師的處理方法、甚至開放給有經驗、無經驗的臉友各自天馬行空,整理後分享給各位。


既要保管,就要承擔遺失的風險!


有朋友會提出先保管手機,下課再歸還學員。這是行不通的,學員就算都是善良百姓,你也要多耗費一個人力去收手機,給號碼牌,下課憑號碼牌換回手機,過程中你也要擔保手機都不故障、不遺失,如果號碼牌遺失而橫生枝節,我不敢想下去...


防堵是最好的做法嗎?


有朋友提議要移師在收訊不好的地方或者是在現場加設干擾器。如果學員使用手機的現象比喻成洪水,那這是哪一種治水方法?我不說破,各位想想。




也有朋友提議要事先規定課間使用手機要處罰。這也是行不通的。許多學員都當爸爸甚至阿公了,誰會甘心因為「使用手機」而受處罰呢?




因勢利導,才是高招


曾經偕友一起聽某名人演講,名人演講到一半虧了一下我朋友說他沒專心聽講在划手機,殊不知,我朋友真的用手機再做筆記。

這個時代,很多朋友會用手機做筆記,無論是手寫搭配手機相機來作筆記,或直接用evernote作筆記,如果用軟硬手段讓大家不能拿手機出來,等於是跟潮流對幹。

所以乾脆把手機視為講師的「輔具」,柔性的約法三章來降低手機的干擾、發揮手機的最大效益。

譬如若要杜絕手機干擾,可以規定手機請關靜音/震動,極重要非接不可的私人電話,請離開教室再接,這樣的規定比較符合人性。

重頭戲就是如何把手機變成課堂的遊戲元素了。




基本款,可以在小組建立團隊之初,鼓勵大家彼此打卡(或由一人替全組打卡),速度最快或最慢的,可以給予若干獎勵或薄懲。

進階款,課間可以利用手機當作競賽工具,這點新思惟的蔡依橙校長做的很棒。你如果夠用心也有餘力的話,根據蔡校長的方法,再加一點巧思,有很多「變型」可以使用,為課堂加分。


絕對有用,要會活用


我們可根據學員的調性去微調「手機互動」的方法,不要拘泥,也不要急著批判某某方法不適用,重點是你要會微調,不要老是怪罪方法,方法無罪,是你腦筋太僵,不懂活用。

如果您有三小時三堂課可以使用,您可以在每堂課的尾聲請大家拿出手機,然後連上您設定的網頁(如nearpod、Zuvio),然後針對該堂課的內容,您事先設計了五道題目,讓學員用手機作答,等於每堂課都用這個方法幫學員複習一次。對答案也不一要老師唱獨角戲,可以讓學習狀況較佳的學員輪流幫大家講解對答案。

設計題目,不是為了羞辱學員使用,而是為了增進學員的學習效率,所以題目的設計可以由淺入深,是非、三選一、四選一、五選一、複選題漸進,怎麼抓比例,就根據學員程度,怎麼約略的抓學員程度,則看講師的功力囉!

如果您有八小時可以使用,您可以宣佈一上課到第六小時之間,可以拍照上傳若干張照片,搭配一句slogan,在第六小時的尾聲之前上傳。身為老師的挑戰是,您要能快速挑出佳作,也要能說出為什麼您挑的作品優於其他投稿作品,如此才能服眾,服眾才能奠定帶頭大哥的地位。

以這樣的架構就能玩出很多變型,如果學員容易分心,建議可以微調此方法,譬如說第五個半小時到第六小時之間,乾脆開放半小時給學員做出一個作品,然後就只上傳一個作品,用一個作品決勝負。

如果學員屬於超高智商、多工運作的課堂,規定可以鬆一點,因為學員吃得下來,學員也樂得接受更高難度的挑戰。

臉友回覆:本文建議也可應用在帶領讀書會上。

臉書討論串:按我

2015年6月5日 星期五

學習帶領讀書會



簡老師領軍,素直讀書會成形


我花了兩個整天參加了「帶領讀書會」的課程,由簡靜惠老師領軍。

我為何信任簡老師的課,因為陳怡安博士曾在某場演講提到幾個人名,一位是房玄齡,一位是杜如晦(這兩位是房謀杜斷一詞的典故),另一位就是簡靜惠老師,可見簡老師在陳博士心中的份量。(簡老師、陳博士同一年生)

經過兩天的訓練,真是不虛此行,課間我有幾點觀察。

簡靜惠老師是最有活力的人,只要簡老師上台,她一定持續跟台下對話,即問即答,隨時掌握席間聽眾有沒有跟上,隨時給予聽眾刺激跟回饋。

四十二位學員,分成三組,有幾堂課分別帶開討論,各自激盪出屬於彼此的火花。

我跟同組學員分享,上課前,我把能買到的簡老師著作全買、全看了,課間聽簡老師講課,看簡老師就很有「立體感」。


故事若講不好,好好鱟殺到屎流


對我來說,每一段課程我都不斷觀摩與反思,我自己曾主持十六位教授一整天的創新教學研習營,那大概是我遇過最資深的組成(同樣人次的課程來比較,該梯十六人教學經驗超過三百二十年),我都會想,如果某個安排在那個教室行得通嗎?有沒有更好的方式?

商界常講故事行銷、故事領導,問題在於,你的故事選得好不好?你講得好不好?讓人倒彈的故事就是老掉牙、引喻失義,甚至還錯置人名、空間。

故事選的不夠好,後面就不好發揮。

故事選得好,卻講不好,那也是好好鱟殺到屎流。

回歸名牌的設計,我還是信奉我的教學法老師楊田林的作法:讓學員自己做,效果最好。楊老師教了架構,楊老師教出來的老師,每個人針對名牌的四個象限,會根據其所學各自發揮,不可能千篇一律,除非該堂課的老師懶的動腦重新針對聽眾設計問題。

針對聽眾組成,針對工作坊主軸設計四個象限的問題,讓他們自我介紹,是最好的破冰方式,如果您有更好的破冰方式,請賜教。

而讓聽眾書寫姓名後,搭配陳資璧老師教給我的一個大絕招後,我發現這個姓名欄原來還有這種玩法,不破哏,推薦對心智圖有興趣的朋友,自己找機會充電,她是正統心智圖教師,師承創始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


一個都不能少,引導討論快又有效


課間我們曾練習:討論一篇文章。我負責引導討論。

首先我請大家自己介紹自己的名字(用一個特殊方法),為什麼我要花三分之一的討論時間做這件事?重要性在於,這樣操作過一次,等一下任何一個人發言時,其他人都會更注意聽,這是促成小組良性討論的關鍵,團隊彼此的互信沒鞏固,如果有人發言,就會有人繼續竊竊私語,不信諸君未來可以試試。

我試探性的問有沒有人沒有讀完,真的還有人沒讀完,於是啟動備案:請學員濃縮這篇文章,用自己的方式講一次這篇文章,這樣的目的是要簡化,讓文章中幾個特殊角色跟值得討論的情節躍然紙上,讓大家的討論點能更集中。

繼續請聽眾角色易位,如果我們是故事中人,我們會採取什麼樣的做法。

後來我請聽眾持續發表文章給人的啟示,超過三位都講到更深層的意義,包括智慧要能駕馭財富,否則是災難等等。

其實該篇文章給我們的終極啟示不外乎那幾個觀念:辨別善與惡、健康、親情、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回饋時,學員幾乎都很滿意我的帶領方式,我的帶領當然也有缺點,就是我其實很不喜歡該篇文章汙名化醫師的情節,我花了些許時間在抱怨,或許我該等整個活動都結束後,等到「我有話要說」的時間點在做這些抱怨會好些。

過程中學員表達滿意的點包括:我營造一個讓人信任的談話空間,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安心發言,我請學員濃縮文章的手法也被好幾位學員稱讚。


幾經沉澱之後,固守價值依然堅持


第一、每個人每次發言還是要有時限,先把遊戲規則講清楚,這個遊戲才會公平好玩。否則大家會變成天南地北閒聊,閒聊就容易沒重點,想到什麼就拿出來講,就不會緊扣主題發言,這樣很可惜。

第二、如果有半數的人發言了,更該鼓勵沒發言的人,cue他們也發言,你會發現有的人只是需要一點點drive,她就可以做得很好,甚至她覺得自己沒講得很精采的話,還受到大夥讚賞,啟發別人甚深。

擔綱主持的人除了允許還沒做好準備的人可以慢一點發言,討論過程如果有失控的狀況,我們該給予情緒失控的人空間,請工作人員帶她到旁邊稍作歇息,陪伴她,不一定要一直追問她:「你怎麼了,你還好嗎」,她就是不好,才會低頭不語,無法控制情緒,她需要時間,需要一點靜謐。


靜惠領進門,成長在個人


最後,我想領進門後,修行還是在個人,讀書獲得心得的過程就像疊磚,不可能假手他人,我們各自疊出教堂城堡後可以各自欣賞。愛書成痴的人,幫忙拉一些人進來這個世界,有些人就有能力引領更多人進來,或者自己變的更悠遊在此。已經泡在這裡的人,可以各自書寫心得發表在各自的網誌上,各自分享心得,交叉點評,這不就是最理想的雲端讀書會?

讀書是為了成長,鍛鍊自己的心性,增長自己的智慧,遇事不慌,行有餘力者,幫助別人(企業)解決問題,如此爾爾。

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有事要發生?究竟什麼事?



  謝謝二十四小時內分享個人部落格的朋友,讓我募集到約兩百個部落格網址(以及其主人)。

  有的朋友為了趕上這二十四小時的召集令,死命催生出一個網站(甚至有人說這本來是她半年後的計畫,看吧,您的超能力不就被我逼出來了嗎)。

  也有朋友翻找出塵封已久的部落格,我好像那個告訴你農田裡面有寶藏的老翁,翻土的過程,您也讓葡萄樹更有茁壯的機會,不是嗎?

  第一步,我將會在陸續幾天內,根據這兩百個部落格網址的網站名稱分成兩大類,一類叫人格為王,一類叫內容為王,譬如XDite、陳畊仲醫師走的就是人格為王的路線。

  第二步,我想開部落格的人,沒人希望瀏覽人次少,寫臉書(設公開時)的人,大家都希望讚多,否則不用開臉書,拿宣紙跟墨條,自己磨墨寫寫書法自己看看就好。

  臉書寫的再好,過幾天煙消雲散,怎麼滑都找不到,部落格文不一樣,標題下的好,傳頌一時,日後關鍵字打進去,一秒就找到,而我深信,每個人都能根據其領域寫下幾篇引起瘋狂轉載的傳世文章,所以有此召集令。

  而素人寫手要如何一步登天,不就是互踩嗎?當然不是,如果你整天像個小無賴,拿把生鏽的扁鑽發出喘息聲,我想你的捧油會一天比一天少。

  多跟強者學習,多跟異業學習,從別人的亮點來照亮自己的盲點。

  第三步,我希望有機會促成大家更深一步的交流,敬請拭目以待。(此次有留言的部落格主,會在第一時間接獲通知)

  人格為王:陳畊仲唐嘉宏曾秉濤陳炳仁莊舒涵
       柳圭翼陳盈君許正輝林俊成陳玉鳳
       張子誼蘇一峰(將陸續補上)

  內容為王:(將陸續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