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

《塵封記憶,挑戰教官》

作者:師大特教系105顏翠亭



捨得成本,令人傻眼



從一開始進入教室那一刻,就注意到教室講桌、教室後面多出了幾樣不屬於楊恩生教授的器材,但是卻沒有放在心上。當有人發放上課精美的講義時,就回想到楊恩生教授曾經在某週三提及已經有一位講師替各位準備好一本講義,而且還為印刷上每個學生的姓名,當下的感受是:也太令人傻眼了吧!禮拜六的工作坊人數也沒很多,有需要這樣花費成本嗎?


細細品味,點點滴滴



後來,經過老師約三小時的講課,覺得這一切都實在太令人出乎意料,若沒有拿到老師印的講義,好像沒辦法在往後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細細品味這些令人振奮的收穫。更何況現在大多數的大學生,參加了各式各樣的社團、校園活動等等,若還要兼顧到課業,想必沒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們去複習一堂講座。畢竟即使是在怎麼精彩絕倫的講座、活動,我們還是需要照片、文字、記錄才能自我省思。而且人的記憶,必須不斷的回憶、複習,才能形成長期記憶。



組別雖小,五臟俱全



從一開始的分組活動,就讓我興致滿滿,雖然只是三個人所組的小小一組,但是這很容易點燃我的勝負慾。如果小組人太多,反而很容易讓部分的組員沈默,把發言權讓給其他人。自我介紹的,已經有點像團康活動,可是不一樣的是,老師請我們在紙上面寫下心情、電影、早餐,讓我們在自我介紹時多了幾個話題。不會只說:「嗨!我的名字叫做顏翠亭,是特教系大三。」然後就結束了話題。



小組團隊,共學成長


因為自己是重度聽障,上課時有時候會跟不上進度,尤其是老師要我們寫下語錄的時候,我頭腦有些詞彙會轉不過來,明明有聽出來是什麼音調,但是還沒跟詞彙做出連結,常常突然警覺到:「啊!要寫筆記了!」或是不明白老師講的某些關鍵詞。不過還好有小組活動,讓我比較敢向組員詢問。


抓到方向,嘗試技巧



我們系上三五不時就會有報告要發表,但是我常常逃避,讓組員負責報告這一部分。因為覺得自己沒信心可以把報告講的玲瓏活現、把該講的關鍵字好好講傳遞給聽眾。但是經過這堂TED演講技術,反而有點抓到方向,我可以在報告中做些什麼小技巧。譬如說PPT的呈現文字不宜過多,要擷取關鍵字,插圖也不能太過複雜等等。雖然只是小細節,但是我們也可以從這些小細節看出演講者對這份報告的態度。




塵封記憶,挑戰教官



很久沒遇到這樣注重學生心情的演講者,我還記得我高中時,我們學校曾經邀請朱學恒來演講,那場真的是讓所有女高中生們瘋狂的精彩講座。當講座一結束後,朱學恒正在收拾他在講座準備的器材時,我們的教官就出來罵我們學生不好好安靜聽講師演講,還一直瘋狂尖叫,實在有失家齊女中的面子。然後朱學恒就當機立斷切斷教官的麥克風他認為學生有因為演講的精彩而表現出反應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教官當下非常的憤怒又很傻眼,一直叫工作人員打開麥克風,但是都沒人願意理會教官。面對朱學恒這樣的行為,我們女高中生們再也不顧教官,再次為朱學恒感到瘋狂而歡呼!


打混教授,常喊跳過


這三小時的講座真的收益良多,也讓我回想到曾經遇到好的講師他們所擁有的態度。講師準備好報告的內容(希望不要像大多數的教授一樣常常只看PPT內容講述,有時還會說這些部分不重要就一直跳過),聽眾做好受教的態度(不睡覺、滑手機、吃東西),雙方互相尊重,就會有很多美好的收穫!

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

《閒人閒語,謝丞相箭》

作者---師大教育系107級吳盈頻

翻閱講義,觀念改變




 第二次的工作坊,楊恩生老師請來了楊斯棓醫師來為我們授課。授課內容為TED的演講技術。首先,我非常感謝楊老師為每位學員精心製作了專屬的《TED演講技術》手冊。我仔細翻閱兩遍後,最讓我得到啟發的其中一頁內容就是只有二十九秒的“電梯簡報”。我之前不覺得說話需要什麼特別技巧,只要照實說就好啦!可是這篇“電梯簡報”讓我開始思考,要是有一天我也面臨必須在二十九秒內爭取別人認同的困境,我是不是有足夠的能力和技巧解決這個困境呢?


認識自己,蛻變起點



  很遺憾的,我發現現階段的我並沒有這個能力。在與同學討論報告的時候,當我想維護我的立場時,我總是無法站穩自己的立場。是我知道的不夠多?反應不夠快?還是缺少跟人進行答辯的技巧?書中有提到,必須先想清楚想表達的最核心的那句話,接下來是死命的舉證,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直到接受訊息者被說服。或許我知道我的問題在哪裡了。舉證!我需要對周遭的事物多留心,將所學的與觀察到的作鏈接,從中累積舉證的籌碼,這樣才能反應敏捷地與人進行答辯。


沉穩演講,耐心聆聽

  我非常喜歡楊老師的演講方式。楊老師一直跟我們進行互動,整場演講一點都不沉悶。老師很有創意地利用“按讚”的方式來獎勵答對及有積極表現的學員。當我在回想老師的演講過程時,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那沉穩的演講姿態。當老師在面對每位學員的回答與表現時,會耐心聆聽,然後經過一番短暫的思考過後,才會以平穩的語氣,誠懇的態度予以回覆。



親身示範,言教身教



  在演講進行的過程中,老師不斷以發問的方式來引導我們思考。除了動腦,老師也很鼓勵我們運用我們的感官來進行學習。老師會要求我們動手將“楊士比亞”語錄記錄在手冊內,因為好記性始終不如爛筆頭啊!除此之外,老師也在他的課堂裡貫徹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精神。老師會讓我們進行階段性的回顧與複習,讓我們有空檔可以消化剛接收到的新資訊。與其說老師是在傳授演講技術給我們,不如說老師是在親身示範專業演講者的姿態。



  

  
閒人閒語,謝丞相箭


  這堂課也教會我換個心態去看待別人的言語攻擊。飛機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可是當你飛得比別人快時,那些無知的人,反而試圖利用原始的武器要把飛機射下來。這是我從一張圖領悟到的處世態度。之前常常會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心情也給很容易受影響。但是以後當我因為別人的言語而覺得沮喪時,我會重新看一次下面這張圖片。嘻嘻:D

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職場最重要的小事》讀後感

  這些年來跟人打交道的經驗,泰半不錯,有些則讓人不敢恭維,讀謝文憲兄的大作《職場最重要的小事》讓我重新溫習了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處世原則究竟為何?






 準時為王,遲到必當
  


  有篇文章憲哥談到守時,憲哥提到一位朋友被錄取的故事,這位朋友在口試時應答得體,也有其專業素養,最重要的就是「過去從未有面試者準時(早上八點半到)」。

  你想得到一份工作,卻連「表現出」八點半以前赴面試現場都做不到,請問你要別人相信你能做到什麼?

  我的原則是,應邀演講、教學,九點開始,我八點到(只有1%是因為演講接太多趕場所影響,後來我也頻頻推掉演講場次,力求每一場的品質)。

  憲哥書中金句不斷,諸如:

  「你從哪裡開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到底要去哪裡?」

  「出席無功,創造價值才有功。」(所以我的老闆還沒開口,我就會自己找事做)

  「隨時準備好自己的核心能力,待價而沽。」所以我不是在閱讀,就是在寫臉書;我不是在演講,就是在聽別人演講(TEDxkowloon、TEDGlobal)。



 起點相同,一人阿蒙,一人成鳳  



  憲哥書中舉了一個例子說有兩個女生本來條件相仿,同期進公司,三年半後,一個還是專員,一個已經室副理,當中的差別就是一個老是閃報告,一個在重要場合上台時總是落落大方。哼,讓我置入性行銷一下(雖然明年一月的梯次已經額滿了),知道演講技巧跟溝通的重要了吧。

  我完全同意憲哥所說:簡報與口才無關。

  簡報要的就是關鍵訊息、言簡意賅,如此已經有九十分的水準;如果加上好口才,就是從九十分衝到一百分。

  講話不乾淨俐落,一堆浮誇詞藻,那就很像一些娛樂性節目的主持人,一個小時的嘻嘻哈哈,混完就作罷,或許他們也讓人覺得口才不錯,不過談到簡報,他們絕對不屬於那個世界。

  憲哥還提到「沒有確認過的事,不可惡意傳播」,陳畊仲醫師就曾替我出手教訓過一個惡意傳播的小人,在此再度跟陳醫師致謝。



  與人為善,甘為橋梁



  憲哥還說:「行有餘力盡量助人,與人為善,做一個可被利用的人。」所以我最近十五到三十人的教學場合就會帶一到兩位助教(已經合作多次默契極佳的朋友),更多的話就開放給FBF報名,讓資深助教也能帶資淺助教。

  我會開始這樣做也是因為業界資深講師給我機會當助教,讓我迅速進入狀況,再者,過去一年其實我推辭一百場演講左右,如果我自己手邊已經建立一套我自己信任,我自己敢保證的人才庫,就可以促成這些演講(成功不必在我)。

  我本來就倡導低碳生活,我更想要推低碳講師、低碳助教。如果台東找我演講,我就轉介紹在台東我信任的講師;如果我遠赴花蓮演講,我也希望找當地的助教幫忙。(現階段雖不中亦不遠矣,長期而言一定做的到)

  憲哥去醫美診所的教課經驗,強化我:不是長話短說就好,重點要先出來。

  憲哥在信義房屋上過班,我聽過憲哥怎麼努力的開發案件,我生平第一間房子也是信義的仲介幫我促成,本身也持有信義若干張股票,我很喜歡聽信義房屋的故事,在憲哥書中又讀到信義總裁周俊吉的金句:「開會遲到多久,就罰站多久。」以後我去演講/教學,比照辦理,教室是殿堂,不容遲到者褻瀆(身體不舒服或特殊理由除外)。

  憲哥說的「專業,建立在通俗的溝通上」,這就是號稱世界最強簡報課主持人Nancy Duarte說的:Grandmother Rule

  憲哥書中也提到的機會成本,他曾憂心的親口跟我提醒(當時我完全不懂),很感謝當時憲哥的用心,也改變我日後的做事方法(對演講/教學的邀約不再來者不拒),用更少的力氣,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最後我要說,書中金句還有很多,我故意不寫完,不然我寫完你們都不買書了。書中有些話,對某些人來說是金句,對某些人來說一時還未足以逆轉他的處世哲學,不急,慢慢看,自己找出屬於自己的金句!

《甜蜜點行銷》

  作者:東華大學  邱博奎



  上台報告已經成為現在課堂上的趨勢,尤其是文學院的更是無法避免,很高興能因緣際會聽到這場演講。既然這是自我心得,就由我自已開始。



  以前的課堂報告,我的觀察絕大多數的同學都著重於如何做好簡報,完全乎略上台講這個環節,因此這場演講我學到的第一件事:簡報(編按:指的應是投影片)只佔整體報告(演講)的30%,剩下就是台上的事了。



表達為王,道具輔助
  


  以往當我完成ppt後,會反覆的一直看每張投影片,並在腦海中試著講解一次(建議乾脆打在備忘稿內練基本功,等累積豐富經驗後,這個動作就不需要了)。也因為如此,我發現重點在於表達而非投影片。投影片只是輔助的角色,傳達一些如像、圖或足以證明自己論點的影像,目的在讓聽眾印象更加深刻。對我來說投影片扮演著提醒我這邊要講什麼內容的角色,所以往往只打關鍵字,字少觀眾的注意力也愈可能集中在講者身上。但在腦海中演練還不夠,要確實的表達出來才能知道自己的弱點,進而加以修正。



  所以我從這場演講學到的第二點是:上台不只單是傳達知識(有效、含金量的概念),還要夠生動(有效的前提下,講的有趣)。


沒有互動,無聊想睡



  觀眾睡著,演講者要一半責任。即使是一位博學多聞的大師站在台上,演講內容不生動,說話沒有表情,和觀眾沒有互動,我想大多數的人還是會覺得無聊,甚至想睡。那要如何做到演講內容生動活潑,與台下觀眾互動良好?我認為這不是一朝一夕可成,廣泛閱讀我想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如何在很短的時間內找到與觀眾之間的key words開啟觀眾想聽你繼續說下去的開關,有沒有料馬上便見真章。接下來是幽默感,我覺得幽默感的培養與聯想、反應有關。聯想也可以歸類到閱讀,讀的越多,可以連結的越多。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而反應我認為要從經驗去累積,講的場子越多,經驗越豐富,更能臨危不亂的回應台下的情緒,反應等。



  然而簡報做好,上台前的演練也做好了,接下來就是改進。但在改進之前這場演講讓我學到的第三件事:演講結束後,你想讓聽眾帶什麼東西回家?



甜蜜點出擊



  除了上台的報告與適時的投影片輔助下,能更精進的地方我想是「讓聽眾留下記憶點」,讓他們記住你想傳達的訊息,出了門後進而分享給更多人,畢竟現在是網路的時代,分享有時候只需要一根手指。所以為此,楊醫師讓我們在課堂上練習,簡單的第一步,把一句話縮寫。第二步,轉換成圖像。這兩個步驟可以幫助講者藉由這些濃縮的內容來喚醒記憶,聽者則增加記憶,也更容易從圖像提取。



  最後給我自己一個小整理,如果現階段我要更進步必須努力的方向。



  一、除了閱讀還是閱讀

  二、練習18分鐘法則,而且要有有趣,高潮,嚴肅的部分

  三、加入分類法則,與聽眾有關,與自己態度有關,與演講內容有關



有效表達,平時奠基



  這些就是我現在整理我現階段可以馬上執行的項目。最後我突然覺得,演講無所不在,只要開口講話就當作是練習如何有邏輯、幽默的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想法。如果平常講話就沒什麼節奏和吸引力,我想在台上也是如此,當然如果每天開口都想著這件事會很累,如果未來的目標是一位專業的Speaker的話,我想這樣的練習是必需的,我也會漸漸把這樣的練習融入我現在的生活中,嘗試著用新的方式說話。最後用一句話總結這次活動的心得。「把上台當一回事,我想聽眾也會把我當一回事。」
  
  編按,我的老師楊田林也說:「老師認真,學生就當真」,意即:「講者認真,學生就當真」,本文作者博奎真是悟性奇高。也善用「三」當歸納。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關上大門,震撼觀眾》

  作者:東華大學第一屆「青翼獎」得主蔡久喬



  第一次知道楊醫生,是在與黃同慶老師的聊天過程中,談到了我正在念的環境教育研究所,黃老師問我環境教育是什麼,我要怎麼說服他人應該要重視環境教育,當時的我搬出了那些學術理論很政治正確的言論,最後黃老師告訴我,去網路上看看「楊斯棓」醫生的TED演講吧,那才是真正能感動人的環境教育。於是,我開啟了對於遊說者新的視野,沒有複雜的理論ppt,生動的講述法,幽默的風格,老師的網路演講再再震撼著我,而最重要的是,我感受到老師正在用自己的生命氣度在影響著台下每一個觀眾。



  這次終於有榮幸可以親自現場聽到醫生演講,我排除萬難都希望可以目睹風采與學習。



  我想從下列三個點來談學習的心得:


不是喊爽,指引方向


  老師在一進教室準備好開始演講時,就說不要再等遲到的同學,因為「浪費別人時間是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是慢性自殺」。我當場嚇了一跳,沒想到老師一到現場就義正嚴詞的點出了大學生的上課困境,直接關上大門,給觀眾一個震撼彈。以前認為演講要創造快樂的高峰經驗,老師卻給大家當頭棒喝,用標語引起大家的反思,而我也感受到講者對於大家細膩的觀察與用心,希望大家更好才說出這樣的話。




多重感官,加深學習  




  這場簡報課不只是單純的聽講,老師結合了許多活動,包過分組、喊口號、做名牌、問答、畫畫等形式,在課程中變換不同的學習模式。老師說要運用多感的學習,就是最好的學習。看見老師流暢的教學,並在檔案內容放入許多有趣並與課程內容連結的圖片,「暖身、暖心、暖腦」的互動成果,確實讓我感受到「出其不意」的驚喜。更讓我深刻的是老師喜歡與學生互動,並且不否定學生的回應,更深入的引導學生並鼓勵學生回答,在互動過程中給予回饋,老師專注聆聽每一位回應這的神情,都讓我們感受到您的用心。



生命經驗,親驗說服




  老師放著很多人模仿連勝文動作的圖片,點出了台灣人民總在他人的批評後以安全的方式去評論,卻提不出真正的見解。聽了老師的演講,可以感受到老師的勇氣與故事,勇敢說出好的與不好的,並看到老師馬上在投影片融入到巴西參加TED GLOBLE的照片,發現老師不只是重複講著一樣的報告,而是融入新知與生命經驗,而那些生命故事,著實讓我看見了榜樣。



  老師總會在檔案中一個段落問:這堂課,你記得什麼?我想我記得的是,老師生動真誠與學員互動的身影,還有讓我警惕自己,絕對不做一個浪費他人時間與自己時間的講者,並試著找到自己的風格用生命影響他人。

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TEDxkowloon九龍紀行(技術面)

  由於在臉書上看到許毓仁兄提到TEDxkowloon的活動,許兄提到全粵語,勾起我的興趣。(我看過幾十部港劇,聽粵語,辨漢字,聽粵語演講對我沒有困難)

  週六投票,我當然不可能因此錯過,我在週五午夜前訂妥了門票、機票、酒店,隔天投完票就出發。







  週六好好休息後,週日一早就下樓參加TEDxkowloon。(我住十四樓,活動在三樓)

  技術面來說我的觀察如下:

  一、報到後拿到一個小徽章,標在身上,當作識別。(我的感覺比TED Global的狗牌好,像我朋友王冠欽醫師就很排斥那塊超大狗牌)



  二、時間倒數不是用電子倒數,是後方有工作人員舉牌提醒,沒有孰優孰劣,有心辦TEDx的朋友可以自行拿捏,或許也可以雙軌進行。



  三、舞台前兩排位置後方的椅子貼上VIP字樣。過去十幾年來我參加的演講也都習慣這樣做事,在這個部落客可能比明星粉絲數還多的年代,我建議可以酌予調整這樣的設計。



  其實VIP那兩排位置主要是給講者跟同行家人坐的,以方便安排上台,或者也許是讓之前來過的講者坐的,即便如此,可以把VIP字樣換成TED speaker/family,感覺不會讓其他聽眾不舒服。你設下VIP,就好像告訴其他三百位聽眾他們不是very important person,其實,如果我是curator,我會認為,每一個買票的都是我的VIP。






  四、活動從十點跨到四點(後來到五點),現場未供餐,我不是貪人家一個飯盒,但我建議那怕是準備一個沒有肉的三明治也好,其實都可以幫聽眾省下離開會場覓食的時間,這樣也不會拖到下午開場的時間。我是運氣好,房間就在上面,還可以坐電梯回房間吃草莓喝牛奶刷完牙再下樓。
 


  五、現場有賣紀念品,TEDxkowloon的提袋,紅黑兩色,我很喜歡,帶了幾個回來,結帳時我問多少錢,櫃台說:看你覺得值多少錢,付多少錢就好了,真的很特別。(應該沒有奧客給人家硬幣吧,為了台灣的面子,我可是給人家相當的價值,肯定人家的用心)



  六、現場人多通道少,建議每個辦TEDx的朋友,如果二十個人那種就算了,超過一百人一定要慎重評估上廁所、進場、離場時的動線規劃,那非常、非常重要。



  另一篇我再談談三位我認為最棒的講者吧。

《不是細節,而是態度》

作者---師大公領系106級易旼



出乎意料,修練道場



  這是我第一次聽楊醫師的演講,原本以為,就是「聽」演講而已,但是卻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一場真正與聽眾互動進行的演講,甚至與其說是演講,反而更像是理想中的課堂,紮紮實實地練習並立即在過程中修正的課堂。






明辨是非,擇善固執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張照片,照片中是一架千瘡百孔的飛機,上頭插滿了箭,正當我滿腹疑問,楊醫師說起了一個故事,那是一架飛越亞馬遜叢林上空的飛機,當地的住民因為沒有看過飛機,自然而然便認為飛機是不知名的怪物,於是飛機成了眾矢之的。這張照片告訴我們的正是這一件事情。明辨是非之後,擇善固執而做的決定,並不一定需要得到什麼人的祝福,才能夠勇敢的堅持下去。我想這個故事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的鼓勵,但同時,應該也同樣是一個反思的契機。我們永遠可能是那架飛機,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把飛機當作靶心,毫不留情也毫無猶豫地射出箭的住民。我們容易陷入一個境地,經常只認識自己的視野裡看見的事情,卻沒有意識到這只是透過世界的其中一個鏡頭看出去的樣子,先進的想法以及前衛的看見,其實比比皆是。這是一架飛機教我的事,它勇敢地飛越了亞馬遜叢林的上空,即使自己已千瘡百孔。



老實備課,老實教學



  另外還有一句話在這堂課中也特別產生共鳴,那就是「要求自己的功力」。這一件事情,在一個常常溣為只做足「表面功夫」的年代,是一件最關鍵最重要而且最為可貴的事情。再精美的簡報製作、再詞藻華美的演講稿,也比不上充滿智慧的演講人,楊士比亞曰中有兩句話,「老實備課,老實教學」、「老師說一套做一套,學生馬上就知道」,這是真的。






  在這堂課的一開始,楊醫師放了一張邱吉爾先生的照片,也帶出了一個故事,有人問邱吉爾先生說,準備一場一小時的演講,要花多久時間,邱吉爾先生說,不必準備,立即就可以開始。又有人問那五分鐘的演講,要花多久時間,邱吉爾先生回答,要準備一個星期,最後還有人問,兩分鐘的演講,要花多久時間,邱吉爾先生說,他需要準備半個月。雖然楊醫師在提到這個故事時,強調的其實是愈短的演講,需要花愈多的時間準備,但是我想,這就是功夫,也就是「要求自己的功力」最重要的一環,也就是永遠都要做足準備,因應每一種類型的任務,讓自己永遠都準備好了,才會是真正的貨真價實。



  我認為這不是細節,而是做事的態度。把握每一個學習的過程,每一個修正的機會,那都是成長的契機,勇敢地回答,也勇於說出自己的看法與看見,下一次的課堂上,也許不再有鼓勵大家發言而得到的讚,但是永遠都會有屬於自己成長的足跡以及回饋,那就是生命中最好的鼓勵。

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震撼教育,前所未有》

作者---師大國文系104級龍定秀



踽踽獨行,千山獨行


  能於TEDx Taipei登台、足跡遍布全台乃至海外、一共演說過221次(師大工作坊是第222場)的講者,會傳授多驚人的演講技巧、又將帶給所有人怎樣精彩的內容?(編按:其實222場早就講完了,對不起課堂上我沒有交代清楚。222場之後,從演講轉為教學,也已陸續進行近十場教學講座)



震撼教育,前所未有
  


  事實證明,這並非單純的演講……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震撼教育。自點點滴滴的細節之中便可見一斑。


  例如,「每位觀眾專屬的講義」。看見自己的名字白紙黑字列於講義封面時,不禁挑了挑眉──何等貼心而細膩的舉動!每本封面上,不同的學員姓名,表示「為了聽講的每個人,必須製作同等人數的封面」!就算只是單純替換姓名欄,輸入名字、選字等過程仍是無法省略的麻煩。此舉不僅凸顯觀眾個體性,更在演講開始前,便能成功感受到講者如何重視、尊重在座諸君。接著,於「設備滿滿的旅行箱」中,單槍投影機、筆電、攝影機、攝影腳架、簡報筆……等等,應有俱有、一應概全;器材架設的動作迅速而熟稔,不但顯示「準備之萬全」,且更是「待人/主辦單位著想」的體貼心意。種種細節積累下來,一次又一次地加深好感。


複雜極致,謂之簡單



  演講開始前便已加滿印象分,更何況進入正題的開場!從「團隊動力營造」、「分組/選組長」、以及默默隱形的「遊戲規則制定」開始,不知不覺間,在座參與者無不進入活絡、正面、友好而積極的氣氛當中。為了一個個實體化的「讚」(或許包含激起榮譽心的全組獎勵?),連平時安靜聆聽的人都願意舉手回答提問,更何況其他躍躍欲試、伸手欲舉的活躍成員?三人一組中,作答完成後的「牽手應答」,搭配前面的種種破冰之舉,無一不是絕妙的場控技巧展現!我們在句句當頭棒喝的「楊士比亞曰」(亦即重點精華再濃縮)中,點頭如搗蒜;於「多重感官交互提振精神」之下,開啟新知的視野;每個幽默逗趣的笑點/小故事鋪排,使笑聲從不間斷;最後,每次的「動手抄/實際操作」,每一次的指證,每一次的「字數精簡再濃縮」,使人再再體會知易行難的真諦。



  以上,屬於技巧。






思維激盪,更勝技巧


  實際上,比起優秀的技巧,楊斯棓老師所帶來的思維激盪甚至更勝一籌。



  我想,老師帶大家認識的、看見的,不只是演講的本質,更是透過身體力行,示範了所謂的「態度」──「老師說一套,做一套,學生馬上就知道!」一場高妙的演講,豈止於演講技術、TED頻道內、或是現實的舞台上?其實,無論何時、何地,講者的每一個舉動、每一句話、每一個細節的顧及與展現,背後盡是觀眾看不見的、更多更多的練習、檢討、改進……一切都是「老實備課,老實教學」,如此才能付出最好的理念,傳給觀眾,提升觀眾能力的同時,開拓他們的視野。因此,即使遭遇再多的挫折與磨難,楊斯棓老師仍無畏風雨、面對困難、跨越難關、大步向前。以良善的執念為動力,這些真摯的態度,關懷土地、無私回饋奉獻的精神,正是此次震撼教育最令我感動的地方。



  老師已如此精彩地示範/實踐/身體力行楊士比亞的精華教條了……



  現在,輪到我了。(編按:你如果說一套做一套,我也會馬上就知道><)

《回答要搶,實作最強》

作者:師大生科系104級陳彥樺

精神恍惚?全神貫注!



  我欣賞楊斯棓醫師的演講。老實說,我在參加講座前一天,因為趕報告而熬夜,也還沒吃早餐,照理說,我會精神恍惚並倒下(或「閉目養神」),但整場大約三小時的演講,我都專注於他用心的演說上。他是個能夠抓住聽眾眼、耳、手(舉手)及「心」的講者,這是我最敬佩的一點。(編按:再次印證:「學生打瞌睡,老師要負一半以上的責任」)






回答要搶,實作最強



  本次,楊斯棓醫師為我們帶來TED演講技術的演說。他比我們早很多到演講廳做準備,以舉手回答問題得「讚」的方式吸引我們專注聆聽、活化氣氛,他教我們如何開場、場控與PPT的製作。楊醫師讓我們不只聆聽他的演講,也讓我們參與實作體驗(如:精簡PPT的字、畫相關圖形),並時時回顧:「這堂課,你記得什麼?」引起我們的反思與共鳴。(編按:再次印證:「老師沒有遲到的權利」)



  「演講是互動,而非單方面的傳授。」我認為這可以明白表示「這堂課,我記得了什麼」,楊醫師一開始便將全部學生分成三個人一組,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組內成員都完成某項活動時,便要牽起手一齊回答:「第O組好了!」針對這點,楊醫師說:「(人)一個都不能少。」顧及所有聽眾的感受,不正是一件困難的事嗎?但他在這次演講中,成功做到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楊醫師在講座中提到的「楊士比亞名言」(楊醫師的恩師楊田林老師發想)也非常有趣與實際,他讓我們將其寫在每人一本(還印上我們自己的名字,非常貼心)的講義上,以利我們加深印象,並可時時查閱。他的講座有兩次下課,讓我們感到放鬆、調整身心,並有利於下一堂課更專心的聆聽。課堂與課堂之間,楊醫師點起歐舒丹蠟燭,問我們:「看到蠟燭,會想到什麼?」我認為蠟光雖是一小點,卻能溫暖人心,並也可能燃燒遍野(正面意味),只要你發揮一點力量,總有一天,也可能被世人所看見,我認為,這是很有希望意念的展現。



你才十九?後生可畏!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這已經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話,但實際做到,或因此而成功的人,世上又有多少呢?我身為一介大學新鮮人,我必許坦言:過去的我總是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連報告也常是趕死線做出來的產物,我不善分配時間,又善於在小事上龜毛而顧不得大全,如此準備不足的我,當然也不擅於演講,因為我總是臺下一套、臺上另一套,如同即興演出。即使在臺下練習許久,我也總不習慣像是念講稿般的演講,而常會出錯。我想到的改變方式是「壓力」的推進,我主動參與許多需要上臺表現的活動,施加外力讓我勇於(也必須)改變,但是,這樣是不夠的,孔子曰:「君子不器。」我得學些實質的技術來對應這個大時代、大環境,大學我超修到28學分(27學分以上算超修),並參加10月和11月的兩次生態農園工作坊,11月的我,每天累得像狗,每周都要忙期中考、繳出三個報告,能夠凌晨一點睡就感天謝地了!明天(25日)不僅是憲法期中考,同時也是我的19歲生日,我希望這場演講對我帶來的震撼,能轉為我真正的力量、使我成長。



  (不善分配時間?來推薦你讀兩篇文章,文章一文章二)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讓人腦細胞死了不少的TED演講工作坊》---師大生科系104級簡郁璇

  很高興能在這一次的工作坊中聽到如此精彩的演講,從一開始接下講義的那一刻,就知道,今天這場演講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穫。

  (編按:什麼樣的講義,會讓學員這麼重視跟感動?)




TED演講,舉世最棒

  TED是個聞名全世界的一個演講平台,從許許多多來自不同領域的有名大人物,到一些很有抱負的平民百姓,都可以登上這個充滿榮耀的舞台。TED演講和一般的演講很不同,講者都能以很具吸引力的口吻,讓我每每看都很投入其中,TED究竟有甚麼奇特的演講技術、期採取的策略又是甚麼?在這場楊醫師的課堂中,我獲得了解答。



小組競賽,學員最愛

  演講一開始,我就能感覺到楊老師的演講魅力。楊醫師先對我們一群人做分組的動作,並採取小組競爭的方式,讓我們大家都會為了小組的榮耀而盡力參與整個活動。活動的一開始是個頗有意思的破冰遊戲:發下一張紙,請大家寫上自己的名字和一些簡單的自我介紹,並請大家試著「介紹自己」,剛剛研究所面試完的我,對於此項活動別有感覺,的確,學會介紹自己、學會推薦自己,是所有事情的起頭,這起頭非常重要,攸關著整件事情的成敗。剛開始,我也和多數人一樣,非常緊張,常常會出現一些不必要的贅字,但經過慢慢地調適、慢慢地修改,漸漸,我覺得我愈來愈得心應手,也希望能善用此感覺,在之後靈活運用,並推即在往後,不論是成為老師授課或是工作上的面試。



蠟燭點著,內心燃燒
  
  接著,楊醫師便以非常特殊的開場方式:點蠟燭,告訴一天到晚要做簡報的我們:簡報不只是PPT,換種方式,只要能有效地傳達你想傳達的一段資訊,就是好的簡報。而開場,也不見得要用PPT,利用「實物」作為開場,也能吸引大家的注意,並對演講做一個很好的連結。



感官愈多,成效愈好

  再來,便是一連串的「楊士比亞曰」,楊醫師以詼諧幽默的諧音,令人印象深刻的口訣,交代我們一些演講,抑或是教學上需要知道的重點。像是:「老實備課,老實教學。」這對於目前正在師大修習教育學程的我真是一語道中要害,我現在已經是大四了,進入到校實習階段,最近的備課工作,課前的準備還真是令人忙的焦頭爛耳,但一定要把最老實的帶給學生們。除了上課技巧外,同時,楊士比亞也提到:「感官應用越多,學習效果越好。」從小到大,老師或家長都曾說過這一句話:「讀書要三到:眼到、口到、心到。」(有時也會多手到),沒錯做任何事情都要善用我們的感官,學習多用我們的感官,獲得的訊息就會愈多,知道的東西就會愈透徹。



鼓勵開口,要你動手

  然後是整個演講的重頭戲,我們要學會:如何做出一份好的簡報,雖然說我們做簡報的經驗非常充足,但是,如何做出一份「好的」簡報,實在是不容易。我們先學會將TED的十誡做出文字上的刪減,簡報就是要讓人一眼就看得到重點,所以文字千萬不能「落落長」,說真的,這還真是不容易,怎樣才能將一長長的話做精簡,卻又不失其原來的本意,這可真讓我想了一陣子。接著,簡報光是有文字還不夠,人畢竟對於「圖片」的感官較有感覺,也較有印象,故我們便開始對TED的十誡做出一些對應的小圖示,這可真難倒我了。雖然說整個活動下來,我感覺我的腦細胞應該死了不少,但是,我在這項活動中果真學習到很多寶貴的簡報製作秘訣。

  與其呆呆地坐在台聽課三小時,不如實際操刀演練。整場演講下來,我沒有一刻是閒著的,不斷的搶答楊醫師所問的問題,收集「讚」的獎勵,為小組爭取榮耀;不斷的使頭腦運作,找出最適合的答案,思考每一個演講活動中的解答,也因為如此,這一個早上下來,雖然我們這一組最後並沒有獲得第一名,沒有得到楊醫師的精美禮物,但我覺得這個早上,我真的收穫滿滿,得到的是那無形的禮物。

  (編按:再補一句我師父楊田林老師的楊士比亞曰:「演講法不是唯一的教學法」)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學生睡覺,老師當責》

作者---師大畢業生林慧雯(物理系雙主修科技系)

  課堂裡的最後一個問題,這3小時裡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印象最深刻的,我想是「學生打瞌睡,老師要負一半以上的責任」吧。

  有機會到學校教過書,當時教過的三個班級,學業成績正好從台灣頂尖的,到非常需要協助的,強、中、弱三個階段,而意外的無論是哪個階段的學生竟然都不太有人會上課睡覺,讓我覺得「啊~時代真的變了。」倍感欣慰,因為記得在自己的學生生涯裡,從國小到大學每個班級幾乎都會有三分之一個班睡得東倒西歪!

  因為也經歷了東倒西歪的時期,所以了解東倒西歪這件事其實是階段性的,和有沒有認真聽有很大的關係,因此在做老師的時期編製教案時,以內容確實為基礎下,大家討論的絕對是如何吸引專注力,引起興趣這件事。

  這門課裡學習到很多小方法和以往沒有注意到的事項,都可以融入課程中,並修改教案,讓課程更加精彩協助學生學習,大開了眼界!但回到這次印象最深刻的「學生打瞌睡,老師要負一半以上的責任」,我想很多老師疑問,甚至是有點心痛的,是老師究竟能負起什麼責任呢?老師就算想付出,但是卻是無法付出的,在真實現實下「學生打瞌睡,學生將會付出百分之百的責任。」無論原因是什麼,無論父母、老師或是任何人想承擔都無法。

  理論上與現實上的差距。

  自己本身就是明確的案例,當年剛上高中時的化學課,老師講話就是很催眠,班上大半數以上都像死了一樣,就這樣持續到高三某天,自己突然決定奮發圖強,坐到第一排認真聽老師上課,發現老師上得超級好,雖然沒有任何包裝但條理分明,有聽過的地方根本不用唸,化學超簡單,不過已經來不及了,以前的東西自己唸根本唸不來,非常遺憾。也許理論上老師的上課方式真的要負很大的責任,但事實上付出代價的還是自身。

  因此當老師後因為深知這個道理,所以也有努力做一些活動、道具,但是因為剛開始教肯定很難有楊醫師演講一半一半的豐富精彩,因此看到打瞌睡或恍神的小孩,還是會有點難過,希望他們能了解現實上的道理,做自己能做的努力,而不是安逸的以為這個世界會因為是別人的錯而等你。

  以前一直有一個很模糊的感覺,藉著這次演講醍醐灌頂,再深深思考釐清出了想法,但也許人就是要專注在自己能做得事,所以能做的就是讓自己的內容更豐富有趣,然後做為接收者的時候更專注吧! 感覺解了一個結!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項目是「當遇到突如其來的壓力時,思考能力會降低!

  這真的是太真實了,每次一被問到預料之外的問題,就會有種智商變超級低的感覺,太令人懊惱了!不過這也只能靠經驗不斷的累積吧,期望變成老屁股的一天早日到來!

  謝謝楊醫師的演講,希望有更多傳道者能有機會聽到這樣的演講!

  (編按:「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

2015年1月24日北市圖活動:每月一書講座分享《跟TED學表達,讓世界記住你:用更有說服力的方式行銷你和你的構想》

徵選十五位助教相關內容(已全部徵選完畢)

《心情愉快,跳起舞來》

作者---師大社教系106級翁嘉均



課程安排,意料之外



  星期六早上,來到林口的第一堂課:TED演講技術。



  看到這樣一個題目,課前對於演講想像,很自然以為課程將圍繞著TED打轉,分析講者演講技術,逐條介紹並用一些時間作小小練習。但出乎意料之外,老師首先做得不是自我介紹,不是課程簡介,而是分組將同學們分成三個人一組,於是每個人都有了屬於他們的一個組別。神奇地,製作名牌這樣簡單的事情也變得饒富趣味。抓住人們競爭心態,當老師請同學們完成他指定的動作時全組牽手並喊聲「第X組完成了!」,同學們無不以最快速度聽從指示,這個方法的效果是:同學們完全沒有時間分心,更遑論感到無聊想睡了。破冰遊戲讓我瞭解,當我們開場時,可以先進行分組,或遊戲的方式讓台下觀眾更融入於這個表演或演講,兩者有互動或台下們彼此間有交流時,榮譽感、歸屬感與好奇心會讓他們十分專注,事先簡要明確說明活動進行辦法,也會讓同學更知道該怎麼做,促進組與組,組員與組員兼彼此激勵、激盪想法,增進個人課堂參與度。



八字箴言簡單明瞭



  課堂上「楊氏比亞曰」大概是最讓人想忘也忘不掉的了,想到它現在還不免噗哧一笑,多可愛的方法,讓同學聽寫過程中保持專心外,不斷複誦亦有增強記憶效果,即便忘記也還可以回去打開該頁複習。好多條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完整句子或許記不住,但像是事前準備的重要性、用創意方法將台下各個感官刺激到極致等重要內涵仍舊記得。其中感官刺激方面,平常我們報告演講都是依賴PPT,有時不免也會羨慕一些將簡報製作得相當精美的同學,但老師告訴我們,好的底色用字原則:「深底淺字,淺底深字」,八字箴言簡單明瞭,好似繽紛炫麗、色彩斑斕就像現代社會,繁華進步後,終又回歸簡單生活一樣,化繁為簡從來就是最好的呈現,猶如黑與白是永不退流行的時尚。與其追求簡報製作,講者很熟悉演講內容,多發揮創意、保持熱情,與台下有更多互動更重要。






簡化字數、簡化版面



  之後談到演講十誡,要是我們平常報告,肯定是逐條介紹了,但要真是如此也就不有趣了。很佩服老師,一邊講解十誡,一邊講授演講另一技巧:簡化字數、簡化版面,並讓同學一次又一次動腦筋思考。老師先不告訴答案,只針對各個回答快速分析,讓我們自己感受什麼樣的標題最好,過程訓練我們批判性思考和不斷回想自己學到什麼……好多好多,整堂課適當快板節奏讓我沒有時間感覺累,心情愉快到不自覺都要隨著這節奏跳起舞來,安靜的我從來沒有在課堂上有那麼想舉手的慾望,也許是那個讚的鼓勵,也許是想為小組有一些些貢獻,不管如何,對我而言這是一堂難忘的課。



全力改變,追求更好



  幽默、專業、熱情等,在教室前發光的老師,讓台下的每個人深受感染。我不敢奢求自己像老師一樣優秀,但希望自己至少能學習其敬業精神,盡全力改變,讓自己更好,冗言或沉默減少,重點與創意增加。決定了,就先從吸引大家注意,不讓聽眾睡著的目標努力前進吧!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身為主辦單位,該如何準備演講空間/楊斯棓

  這篇用條列式的,未來的人比較好參考。

  我的風格是,人生這麼短,要辦你就好好地辦一場,不然就不要辦。

  身為主辦單位,要把自己極大化,極大化到演講者什麼都不用準備(雖然我是什麼都會準備的講者)。




  第一、不要搞戶外演講,否則你賭不起下雨的風險。我222場演講只有一場在戶外,那一場下雨。




  第二、先確定場地,該借的場地用公文或訂金先借好,同時間也掌握精確的座位。該場地必須半年內自己用過確定堪用。(同時掌握兩個備用場地,萬一有個萬一,只需要發通知給聽眾說場地改了,如期舉行,而不用作廢)

  事先先問清楚該場地當天有沒有施工或洗水塔,要避開,否則嚴重干預演講進行。




  第三、主辦單位自己要準備好筆電、投影機跟各種最新軟體,拉好延長線,插好音源線,講者在開講前一小時測試沒問題,就一切順利了。但檔案講者在講完後有權利自行刪除,不要白目。





  第四、麥克風也請事先測試音量大小,兩個人一起測,一個講,一個走到最後一排看聽的清不清楚。




  第五、演講前三週建報名系統,確認出席人數,不要超收,不要以為走道有人是你活動辦得好,那是你不專業。




  第六、不需要預留過多的所謂貴賓席,前兩排空著沒好處,只會降低團隊動力。




  
  第七、事先建報名系統時,掌握聽眾基本資料,依講者需求,提供給講者微調其教材(當然這點也要講者有sense願意據此調整)。




  第八、主辦單位要設有機動組,至少兩人,一人負責聯繫聽眾/講者萬一身體不適時的就醫相關事項,一人要當講者跟聽眾的橋樑,處理突來的大小問題。




  第九、可以事先請聽眾自己帶環保杯,現場準備水就好。(會少很多紙杯、塑膠等垃圾)




  第十、一紙平安。這一點我是幫初出茅廬的講者爭取的,我已經不在乎這些。做一張很簡單的感謝狀,不一定要護貝(護貝的好處是比較容易被保存),不一定要做到獎座(看講者分量或你們經費),一紙,讓講者也記得是哪個主辦單位邀請他演講的,未來若再度對講者提出邀約,比較容易邀成功。

  如果你重視演講品質,這篇才對你有意義。

  如果你覺得有辦就好,那你根本不用看到這裡。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要當老師的人是否也該向TED看齊?》---師大生科系104級周哲玄





  自從大學老師播放過TED的某部演講影片—Jill Bolte Taylor's stroke of insight,便覺得TED的演講者真的太厲害了!演講者很能成功地抓住大家的目光,即使是想傳達艱深的觀念,也不會令人覺得無趣,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於是我陸陸續續在空閒時間看了不少TED的演講。
  在大學時期,我為了當老師而修了教育學程的課程,而很有趣的是,老師不就是演講者的一種嗎?說得更貼切一點,老師就是長期的演講者,不外乎也要具備好的演講者特徵,於是要當老師的人是否也該向TED看齊?

  這學期有幸可以聽到楊斯棓醫師所講的TED演講技術,當然要好好把握!在演講之前,楊恩生老師有要求生態藝術學程的學生要做好期中報告,報告內容是:要看一場TED的演講,描述這位演講者的優缺點,並深入討論TED talks 的背後組織、為何是18分鐘以及規則等。

  那時做完報告的我就已經歸納出大致上TED演講的特點:吸引目光、幽默感、互動…等。而在楊醫師的介紹下,知道了更多更詳細的演講技術,像是開場的多樣性,並不一定只能使用簡報,裡面放了文字或圖片來開場,可以更特別、出其不意的實體來開場,例如蠟燭,利用人們接收環境的生物感官特性,加深演講印象,抓住觀眾目光,而除了出其不意外,還有告知以利、借力使力等方法可以使得演講更為成功。




  楊醫師還有提及較新穎的概念—團隊動力,這是一般人最不會注意的影響因子之一,很多演講者常犯的錯誤就是讓觀眾(聽眾)可以在任意時間離開座位去上廁所,乍聽之下好像這位演講者很體貼、很尊重大家,但這樣的方式猶如一把刀,砍斷了大家的團隊動力,這樣的控場方式等於無控場,觀眾覺得隨便,似乎隨時都可以離開演講,而其他想認真聽演講的人也被那些離位的人打擾,這樣演講的品質何在?

  那要如何提升團隊動力呢?其實很簡單,楊醫師做了一個示範:分組,確切地使每組人數相同,再利用回答問題或表現良好來贏得所謂的「獎勵」,促使大家瞬間產生「團隊精神」,認真參與演講,演講者因此可更容易與大家互動,更容易場控。

  有趣的是,此種「獎勵」的方式,就是教育學程所學的「代幣制度」,是一種行為改變技術,以獎勵增強正向的行為,此時所增強的正向行為就是指「團隊動力」。在楊醫師的演講中還有提及一個我從不知道的技巧,就是在投影片播放的同時,可以按下「B」及「W」分別使得螢幕全部變「黑」及「白」,使得觀眾不得不將目光焦點放在演講者身上,聽從演講者的指示,如:指示動作或拋出問題使觀眾想一想,這也是演講者場控的一大技巧。

  提及簡報,我也學到簡報的製作精華以及禁忌,楊醫師是利用TED十誡為例,讓我們現場練習實作簡報,了解投影片該如何製作,有趣的是不久前我才做了有關TED的簡報,也有介紹到十誡,而我使用的方法正是簡報的最大禁忌—沒有重點,我將十誡毫無增減文字,全部打在同一張投影片上,看到楊醫師秀出了簡報不好的示範時,我會心一笑了(跟我做的簡報一樣)!我因此有更深刻的體悟:簡報要運用色彩、適量文字、圖片來呈現重點,以簡潔有力為主要目標,加深觀眾印象。

  最後,我覺得楊醫師的演講讓我受益良多,親身示範精湛的演講技術比在投影片上紙上談兵來的有說服力,所提及的演講技術正好可以輔助教育學程,三小時的演講可以運用在畢生所學,願大家能將這一分想法分享給每一位世人,使得TED無所不在。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楊士比亞大肚魚》

  作者:國立成功大學文學博士/南臺副教授彭易璟

  有沒有一則楊士比亞說:「楊斯棓真心推介社會菁英,和楊斯棓吹噓人脈不同」?

  (編按:我強調,要真的跟某某人打過交道有交情,才能對外說是某某人朋友,否則就是吹噓人脈,想不到學員立刻拿來當寫心得的梗!)

   有沒有一則楊士比亞說:「老拿同一個梗(吹噓)說事,會讓人想躲起來」?

   有沒有一則楊士比亞說:「開放學生手機上網,易放難收」?

   有沒有一則楊士比亞說:「觀點 =\= Idea」?

   有沒有一則楊士比亞說:「笑容,就是那張A4的紙」?

   有沒有一則楊士比亞說:「放輕鬆,萬事一定會成功」?

  嚴謹密集如新兵訓練的創新教學培訓研習,一整天的課程上下來,對於「楊士比亞曰」的課程內容印象深刻。久久不曾遇見抄寫這檔事了,竟然在講者一聲令下,一群老學生回到小學時代,一字一句的聽寫起來。

  心下想著,有多久不曾經歷抄書寫字的聽寫情趣了?兒時燈下苦讀,兄姐濡沫,今日友朋相商,就是在課堂之上,不敢在書寫場上聽寫試作,沒想到一舉筆就成事。聽寫的心情,彷彿在世紀之門前,那個倒計時讀秒聲的催促中,不敢逐讀自己的、研習現場夥伴們的表情,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書寫的心意該定著在何處何時何地..。

  然而,這久不相見的聽寫,想必是為了聚焦重點,尤其,是整合參與者對週遭事物的觀察力和對生活的感受力。所記下的每一句話,自是不簡單地涵蓋著豐富內質,那是講說者多年的簡報經驗、悲憫的情懷、細切的叮嚀、遵從師說,新知舊聞,一字一句盡是熱血分享。




  於是,那別具特色的、小大之別的講義文字,一入眼就喚起了先民樂府古辭情景:「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北,魚戲蓮葉南。」生動地以魚兒戲水於蓮葉間暗喻青年在勞務中歡樂的情景,東、西、南、北方位的變化以魚兒的遊動為依據,一如講師的演講內容以量身訂製的結構基底,造語深層,也常繩之以自訂遊戲規則,卻一點也不拘束,西體東用仍顯得活潑、自然、有趣,格調清新健康。研習的歡快感猶如此情此景,令人在嚴密的架構中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氣。

  更有趣的是,佳句連連的提醒中,對人有情,對事有情,隨著演講者刻意的控場和安排,講義書頁裡大大小小復小小大大的字體,「楊士比亞曰」的一記、補記、再記、三記,抄寫出的書面,也好比一群悠遊嬉戲的大肚魚,穿梭於蓮葉田田,徹底搜集教學資訊後,除枝去葉地留下簡略的本質粗幹,擎起策略的風荷,向陽招展。

  楊士比亞大肚魚,芊芊經典費猜疑,策略斯說有定義,安棓先生上溝渠

  同聲沸沸不用急,弦音密密猶可期,翻轉會通原不顧,拍手說讚掛旌旗
  
  向陽擎荷風不至,面湖行舟逕自己,叮嚀明魏小約術,方針暗陳大露藝

  山櫻偶遇步層雲,細雨對望漲秋池,一夕曉唱笑風塵,百般變奏應未遲

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

《2014初冬,翻轉後》

  作者:國立成功大學 中文博士/南臺科技大學 副教授 王淑蕙

  由於曾聽過楊醫師的「公民思辯──擁核?反核?」演講,見識過楊醫師快速HOLD住全場的魅力,因此當本次的「創意教學簡報技巧」的課程一開放,我當然要把握這個好機會。

  楊醫師的演講,能快速的使上百人一下子凝聚注意力,並不是他的名聲與特殊的表演,而是對聽眾的尊重。以「聽眾」的需求為主,這一點我認同。過去我以為,講者必須是「主」,聽眾是「從」。如此才能達到我的教學目的,畢竟「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達到救世主領頭羊的效果。

  「尊重」聽眾是我最大的獲益,而展現出「尊重」,並不是從口頭,或者略帶勉強的微笑。老師講一套、做一套,別以為學生不知道。首先、比任何聽眾都早到,這種對於聽眾的尊重,是我從踏進南台第一天開始,不曾做到的。如果我們能因早到,而使有疑問的同學從容問答,也能因此展開上課前的一切準備。其次、專屬的講義,使聽眾更加看重這份講義,從而多次翻閱,多次翻閱的益處很多,不僅「溫故知新」還能加入「省思」,而逐漸主動的修正自我意識,從而達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再者、講者本身是醫師身份,醫師在臺灣擁有高地位,但表現出的尊重與傾聽,以最大的真誠,使聽眾願意打開心胸,激起認真的學習態度。

  楊田林老師的楊士比亞曰:「老師沒有遲到的權利。」

  請注意,如果一位講者在開講前就能達到以上的成效,那麼他接下來的授課自然是事半功倍。這也是當天開場的活動中,一半以上的聽眾在手折的A4紙寫下「興奮、期待」心情的原因,而且這些聽眾大多已任教多年。教過的學生有工程、商管、人文、數位學院;有本國籍、外國籍;有日、夜間部;有短期、長期學制等。多年的教學經驗與理念,大多擁有不錯的教學自信,因此講者能在這樣的場子中,10分鐘內收攏注意力,激發學習熱情,這絕對不是偶然,而是千錘百鍊的必然。




  「充分準備」是我第二大的獲益,楊醫師的串場,言語與圖片的表達,已達到百老匯魔術師的水準(編按:真不敢當),聽眾從搶答與下一秒圖片的出場間,感受到知與學的盛宴,這一點在百萬劇場很容易做到,但在四面牆壁的教室裏卻非常的困難。這必須事先多多、多多練習,與長時間的圖片蒐集。目前大學教師在「胡(服務)(教學)(研究)」的被要求下,往往只能著重於其一或其二。如此一來、最重要又不討好的「教學」就被忽視。加上人至中年,良知與正義感被各種利益所左右(編按:副教授您實在太可愛了),於是影響國家百年大計的「教學」,就被丟到「服務」或「研究」之後。

  過去的教師有「經師」與「人師」之別,所謂「經師易得,人師難求」。楊醫師就展現「人師」的一面,上了這門課後,我以後還真不好意思,未經匆匆「充分準備」而上臺。說真的,即使是賣藥也得先準備好銷售品、折扣品、禮品與贈品吧?

  編按:上一次聽到有老師談「經師」與「人師」之別,正是在楊田林老師的課堂。

  「基本功」是我第三大的獲益,過去我認為「大學生應該是…、大學生應該會…」總之,基本或基礎的教學,不適用大學生。但楊醫師運用了一些教學技巧,如破冰、團隊、競爭、牽手打氣、手動折紙、依次寫答、舉手得讚等,看似基本或基礎的活動設計,其實我在其中當個學員,樂的很!回歸赤子之心,高度的服從,才有高度的學習。這些基礎的活動設計,可除化個人色彩,如蘇東坡說的「竹解虛心是我師」,掏空自己,才能融入講者營造的學習氣氛中,從中獲益。

  綜上所述,是當了多年大學教師之後,2014初冬被翻轉後的小小心得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台灣的沃草也能搬上世界舞台》

  作者:彭孟庭/創新教師研習營受邀學生

  有沒有哪一堂課,學生會感到受用太多而捨不下課?很多時候,盯著錶低喃著,還有二十分鐘才下課,老師講完沒?能不能提早下課都快睡著了,又或是早已睡死,醒來書本還殘留口水漬的冏況…...

  但是當學生知道自己想要學習什麼,授課老師教學更是春風化雨時,這樣學生絕不會是等著下課,上課的動機也完全不一樣了。聽過楊醫師的演講後,我告訴自己,無論如何,都要抓住每一次楊醫師前來演講的機會,就算是課堂上的一句話、一個概念或一段發人深省之言,沒有任何理由值得我們錯過,都足以證明得快跟上楊醫師的腳步,不能再揮霍課堂上的時間,也不會再謀殺身為學生該有的學習動力,此時學生早已忘記還有下課的時間。

  這一次有幸參與楊醫師創意教學工作坊,從還沒開講前,拿到楊醫師替每位學員製作專屬個人姓名講義的那一刻起,便領會了楊醫師對於授課的用心與重視。翻開內容其中一頁的設計令我莞爾,採用楊醫師的恩師楊田林老師發想的’’楊士比亞曰:’’使聽眾能在演講過程中記下楊醫師的經典語錄。回過頭也印證了楊士比亞第十二點-成功簡報三標準:有效、有趣、有創意,不僅外行聽懂、內行更懂。經由條列式筆記與精簡化重點的方式,我們更快速掌握教學技巧,也多了一點樂趣與溫度,比起一般的教學方式,更來的記憶深刻、撼動人心。

  由於楊醫師採分組競賽,為了提振每組氣勢與默契,他要求每位組員在每個問題作答完成後,立馬牽起兩旁隔壁組員的手大聲齊喊’’第X組完成’’,沒想到這個動作也讓組員之間玩上癮。在我書寫作答時,左手被一位老師抓住,可能我天生慢半拍吧,還嚇了一跳心想怎麼會有老師突然牽我的手,反應過來後才回神進行組員之間的小默契,到最後幾個問題,還有老師嚷著怎麼不用牽手。經由這個簡單動作,楊醫師成功帶動教學氣氛、掌握進度,並讓學員完成所有問題。

  另外,在如何開場的簡報教學中,楊醫師以一張時事照片為例,幽默連結主題,要我們不要剝奪學生的想像,但也指出這張照片背後顯現了社會的變相,大家一味模仿跟拍,鮮少有人願意創造自己的想像。在反芻後我想著,或許台灣教育總是太忙著要我們吸收、卻忘了要我們反思。




  觀點 + 願景 = Big idea .楊醫師循序漸進引導台下老師發想每個人教學上的Big idea,當中他舉了參加TED巴西演講時聽到的故事,住在巴西當地貧民窟的人們通常缺乏自信,藝術家為了讓當地人更有自信,彩繪他們的家園變成一座藝術村。還推薦了一位監督阿根廷政府的講者,楊醫師同時在想,TED如果在台灣舉辦有什麼不可能,台灣的沃草也能搬上世界舞台,說到彩繪村,台灣各個鄉鎮都有不同的故事與成功案例,並鼓勵大家異想天開、dream come true。

  記得去年底在楊醫師的一場演講中,光是搶答就得到《素人政治與柯語錄》、《福島核災啟示錄》、《有核不可》……等書,不過,現在改由徵文比賽,在有限時間內上傳心得,便能收到楊醫師以郵寄致贈的書,有時候還真的需要一點壓力,至少不是當下聽得熱血沸騰事後就忘,而是認真檢視得到應有回饋,何況藉由書寫不也增加了更多的渲染力。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什麼是講義?

  去聽演講的朋友50%不會拿到任何講義,49%的朋友會拿到一張張A4上面有六格資訊,就是由投影片的圖片翻製的,而有的講者會全給,有的不會,其實這兩種給法,意義都不大。(當然依我定義,你若走高橋流就不在此限)

  其實這根本不叫講義,很多講者連這一點都搞不清楚!

  這不過是縮小版的、印成黑白的投影片。我不是說發這種東西不對,而是要對學員說清楚:這是投影片,不是講義。

  ***

  講者本來就沒有義務提供全部投影片給主辦單位或聽眾,若聽眾不知所以便罷,部分主辦單位還想強索投影片,這會讓講者日後列為拒絕往來戶的。

  有的講者的投影片是自己拍攝或購自圖庫,講者能合法使用,但主辦單位可沒有這些權力。

  試想,如果「講義」上印的小圖跟投影機投射出來的圖一樣,請問你身為講者,你要聽眾的眼睛看著你、看投影機投射出來的大圖,還是眼前A4的小圖,凡此種講者,根本不諳講義用處!

  ***

  講義大概是什麼形式?

  對我來說,講義比較像是一篇篇文章,言簡意賅,而不是六格、六格湊出來的一疊紙。

  一般我的講義有兩種用法,一種是課前用,我先把該堂課一些基本觀念寫成一篇文章,發給現場學員,早到的人先讀先看,上正課時,吸收效果會更好。

  一種是課後用,鼓勵他們上課時想抄抄大重點即可(注意聽講、參與討論、重視互動,而不必拘泥抄寫講者的字字句句),因為最後會給他們一份summary。

  ***

  下次你發現那些老師直接把投影片當講義用,請小心!

《當資深成為事實,進化就是義務》

  作者:國立政治大學 中文博士/南臺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張秀惠

  結束了一整天的教學研習,一個句型浮現在腦中:

  當資深成為事實,下句可接什麼動詞?

  改變?(但是原來累積的好東西不應該放棄)
  改革?(我是人,不是制度或組織)





  蛻變?(有點接近了)
  升級?(嗄,是指待遇嗎)
  進化!(不錯,就像從陽春手機進化到iphone6,是因為從未停止思惟的創新。)




  高空彈跳,還是從溫水跳出的青蛙?

  哇,前所未見,在研習手冊的封面印上學員姓名。連這種小地方也用心的講者,封面的圖絕對不會是隨便放的。高空彈跳!楊醫師想傳達什麼呢?這場研習會像高空彈跳一樣驚險刺激嗎?




  我的聯想是:冒險、勇敢、新體驗、樂在其中。(樂在其中是重點中的重點)

  所謂創新教學,必須勇於面對自己的不足、敢於嘗試新作法。離開原來的舒適圈,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有時改變是不得不然,青蛙留在持續加溫的水中,最後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一樣是跳,是為了生存奮力一搏,還是樂於展開英雄內在的旅程?

  好課值得一修再修

  這是第一次接觸楊醫師的課程。為了務必、一定、絕對要參加這次研習,報名過程頗費一番周折。就是這種勢在必得的決心,讓我在學員名單上名列1號。





  研習從早上9點到下午5點半,午餐加午休只有半小時。楊醫師獨撐全場,始終維持高度張力,妙語如珠、熱力四射,令人由衷佩服。

  課程中用許多實例說明簡報的架構規劃和技巧,圖片和設計都非常有吸引力,連帶討論教學方法,激發不少共鳴。每當楊醫師講「楊氏比亞曰」,大家就乖乖的像小學生一樣,在老師規定的地方寫下老師要大家寫的句子。那畫面應該滿有趣的。




  一天下來學到很多。對我而言最棒的是:從楊醫師的課程本身,直接看到了什麼是有效、有趣、有創意

  就像真愛,留下來的才是你的。

  不管是聽了一場振奮人心的演講,還是備受啟發的課程,過程中激盪的火花要能持續發展、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才是最重要的。

  享受高空彈跳吧,大家一起加油!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在星合,看見星河 │楊斯棓

2014.11.17  左為陳星合,右為楊斯棓(《人生路引》、《要有一個人》作者)




  和星合相識於去年TEDXTaipei,一見如故。

  我的環島演講,他曾意外現身,嚇壞我也。猶記是在台中中港澄清醫院,辦得非常好,主辦人是主治醫師王冠欽。




  星合今天到靜宜大學演講,很榮幸受他邀請,我依約前往。




  我提早半小時到現場,打過招呼後,靜靜地坐在第一排正中間。

  正式開始前,星合不講話,兀自做起暖身操,表演藝術就是他的強項,演講前就以暖身操暖身,再適合不過。這個暖身的動作就讓講者進入備戰狀態。

  星合很會跟聽眾互動,有時是本人直接跟聽眾互動,有時用投影片跟聽眾打招呼(同時放一段音樂,很像我手邊一張CD:麗池酒店的狂歡舞會(Puttin' on the Ritz)),然後聽眾會很自然地跟他本人回應,整場演講,流利順暢。

  表演開始沒多久,星合邊耍弄幾顆球,邊走向我,竟然示意我跟他互動,我勉為其難的配合,直到他示意我跟著做後空翻...。

  這樣的互動很棒,連我都出乎意料。(如果是明確知道會有這個動作的暗樁,互動起來大概不會太自然)

  星合頭頂紅球,亦步亦趨,我有了一些新想法,已私下給他本人建議,恕我就不在文章上破梗。

  星合提到他過去學的是豫劇,我立刻想到台大數學系教授楊維哲的女兒楊汗如唱崑曲,作家白先勇誇楊汗如是台崑裡最好的小生。

  演講時,星合突然正經的提到京劇的角色扮演則是分為生、旦、淨、丑四大類,他問聽眾他像哪一種,有人說丑,他不疾不徐的接招:「我覺得你很沒禮貌...」,現場笑聲一片。成功的講者懂得自嘲,上週我到南臺科大主持一天的「創新教學研習營」,結束前一小時,我自己水壺沒蓋緊,喝水時,撒的我的褲檔都是,我怕教授們擔心出了什麼事,就自我解嘲交待始末,然後開自己玩笑說,我怕我不講,你們還以為我壓力太大尿失禁,說完,笑聲一片,化解不必要的尷尬,繼續演練到最後一刻。

  星合演講時,有很強的聲音表情,還可以同時飾演好幾個角色,宛如群口相聲。

  他為何十年追到自己的夢?(進入太陽劇團)他一直提到的戲碼是CIRQUE DU SOLEIL: QUIDAM,跨世紀巡禮

  他說他的三個法寶是:picture、video、link。

  他很善用三來歸納重點:舉個例子:肌耐力、柔軟度、協調性。

  所以看他表演時有畫面,聽他演講時很有節奏感。

  靠著上述三法寶,星合用最少的成本,認識了表演界的諸多大師,靠著勇氣跟不放棄,他主動趁大師表演來台時,釋出他的熱情跟善意,大師們也很樂意跟這麼熱情的人分享心得,星合也會大方的讓這些A咖知道他的實力,一步一步,星合離星河,愈來愈近。

  星合的成功心法就是:直接請教最強的人,如何成為「你」。

  星合自勉的座右銘是:放棄,是最容易的選擇。

  星合今天那段耗矮子實在精彩!超級有哏的!

《累人充實,緊湊愉快》

  作者:國立成功大學 文學碩士陳憶蘇/南臺科大老師




  印象中似乎沒有參加過這樣的工作坊,學員們不但事前要準備、會場中要報告,事後還要寫「功課」(心得),弄得我們在來上課之前很焦慮,但也很期待。仔細想想,這不也正是同學們第一次要走進教室的心情,看來在學習如何翻轉教室之前,我們已先被翻轉了

  這是一個只有十幾個人的工作坊,除了通識中心的文史老師,還有少數幾位專業科目的同仁,從分組破冰開始,我們便一起踏上了學習的旅程,成了不折不扣的學生,楊醫師的熱情和「招數」成功地抓住我們的目光,自然而然地將大家的心留在課堂上、把焦點放在共同的學習中,一方面我們實際體驗到同學們在分組學習中的狀態與情緒,另一方面我們更學到了如何運用各種技巧及小道具活化分組活動(討論)的運作,以達到課堂參與及團隊合作的目的。

  在破冰之後,現場氣氛熱了起來,我們的心也是!接著楊醫師以其豐富的演說經驗和簡報技巧很流暢地帶領我們去進入主題,頻繁的互動為我們下午個人的三分鐘短講做了最好的鋪陳。說真的,在簡報實務方面,無論是有效、有趣、有創意的標準,還是圖文運用的各種原則,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但楊醫師總能以鮮活的例子、風趣的言語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楊醫師的表達方式正是其理念的實踐,我們不是透過理論去了解理論,而是藉由楊醫師這個活生生的載體去看到理論被實踐的成果




  此外!讓我很受用的還有「創意+願景=Big idea」的思考模式;「分析聽眾」的六大要素則是對我們非常重要的提點,實際且實用;還有「楊氏比亞曰」這招很厲害,「寫下來」不僅能讓人上課更專注、印象更深刻,最有意思的是許多句子是楊醫師在現場的靈感或因互動而產生的火花,這無形中拉大了課程主題的幅度,讓人有額外的體悟。足足七小時的課程很累人但很充實;很緊湊但很愉快,走出教室讓人有不需此行之感,如果南臺的學生上我們的課也能有此感覺,那我們便成功了!

  教學技巧是知性的學習,其實這一整天真正觸動我的,是在那技巧之外的東西:




  首先是楊醫師那藏在細節中的溫暖,從讓我們人手一本印有自己名字的研習手冊上就可看到他對人的尊重,特別是在他點出我們的缺點時,總會有一套說詞,讓人覺得即使被批評也有尊嚴。此外,他更細心地斟酌我們所舉例子或畫面,敏感於每一位聽者的立場、關注聽者的感受。我覺得這樣的用心,正是一個想要翻轉教室的老師最該具備的能力。




  再者是我們彼此共融的感覺,在楊醫師的經營帶領下,一整天我們很自然地分享交流,已是有別於一般的研習,最後我們每人三分鐘的簡報短講更是讓我感到悸動,雖然評分讓大家有很大的心理壓力,但每個人仍是很真誠的分享自己,不管是濃縮的上課內容、生活的所思所感、還是動人的生命故事,或娓娓道來、或情緒起伏,生命的能量在教室裡流動著,在我們的工作環境裡已經很久沒有這種感覺了,不管我們表現得如何,同事之間能夠像朋友般彼此分享與聆聽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一件事!

  任何的創意教學方案都需「熱情」來啟動、來延續,在楊醫師那一盞出其不意的燭光裡,我體會到熱情不一定要像一把火,誠如大家所言,寧靜、溫暖、感性更能展現力量。感謝所有的安排與存在讓我們在2014年11月11日這一天獲得了知性的學習與感性的滋養,楊醫師說教室裡學生才是hero,這一天本是老師的我們成了hero,而他是king!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什麼是一份好的投影片?

  有的人很拘泥,他就學會他們峨嵋派的功夫,看到別人耍刀弄槍,就不認為那是功夫。

  文無定法,簡報亦然。

  我看過的所謂好的投影片,有幾種風格:

  第一種、高橋流,幾乎不用圖片,特色是用極少量、極大型的文字跟聽眾溝通。內容構思的好的話,幾乎不用講者的存在,聽眾可以一張一張看下去,就有看懂了的感覺。如果講者強,演繹得好,那當然會讓聽眾更牢記不忘其內容。

  第二種、自己慢慢去弄出他心中理想的icon,其實做得好的話,這些作品可以單獨賣錢的。

  第三種、付費圖庫,搭配講題,恰如其份的搭配。

  第四種、自己的投影片自己拍,只相信自己的相機。

  第五種、有手繪天份的,才可以嘗試。

  ***

  製作單張高橋流根本不難,舉個例子,你在一張全白版面,扔兩個字:「危險」塞滿畫面,就很有高橋流的感覺。

  但是沒有人會因此佩服你,那不是功夫,那就是一聲每個人都喊得出的狗叫聲,你還誤以為是謝遜的獅子吼。

  高橋流難在你事先的故事鋪陳,你要講什麼故事?你的故事有獨特性嗎?能打動聽眾嗎?聽眾因此有收穫嗎?你去蕪存菁到什麼程度?你篩選過的,是真的金玉良言大重點,還是你把重點去掉了,只留下廢言?

  而且你留下的重點,彼此之間,是否能流暢的起承轉合,還是像天女散花,聽眾只看了你一地的美麗,卻拾不起任何一瓣,好像嗅到短暫的一息馨香,卻稍縱即逝。

  高橋流玩得好,那可不得了,很像是先用暗器,再用短刀斬刈,一鼓作氣,長刀利刃往敵人喉頭一劃,讓他斷氣。

  ***

  高手弄出來的icon,婦孺皆解。好的icon讓講者更輕鬆,用更少的話溝通。

  icon是幫助聽眾理解用的工具,如果置入它,反而增加了溝通的困難,那等於你又拋出了一個專有名詞,你當然得多力氣去解釋,那就是一個失敗的icon。怪你自己,別怪聽眾。

  ***

  回過頭來還是要先有好的故事,爬梳出關鍵字後,根據其關鍵字去付費圖庫挖寶,高手會找地替口述加分的增色圖片,更強的找到的圖片還很有一致性,達到無違和感。

  ***

  第四種在我眼中是最強講者,這種人身兼攝影師,他講名人,每一張都是親驗,每一個故事他都娓娓道來,但其實你被他騙,他通通都在杜莎夫人蠟像館取景。

  他講南極,每一張投影片都是他的相機所拍,同為背包客的義大利男孩與他舉杯,撒尿結冰凍到自己的小頭、興奮地把默契咖啡老闆製作的旗幟插在雪地上,每一張都那麼獨一無二,是的,親驗就是有這麼強的不可取代性,你的故事別人偷不走,就算偷走也學不像。

  他講亞馬遜叢林的原住民,秀出原住民用弓箭攻擊小飛機的圖片強烈凸顯文明衝突與待建立的新秩序,原住民裸露乳房餵食嬰孩又讓聽眾反思:「我們沒有不同」。

  一條腰帶,僅繫住陰囊,乍看還以為是你我祖先。

  

「投影片」跟「簡報」的差別



無論是兩小時的演講,七小時、十四小時的簡報培訓課程,我想先花點時間釐清「簡報」一詞,對學員會有莫大幫助。


「投影片」跟「簡報」的差別





我自己學習簡報的過程中,發現很多老師都自稱是「教簡報的老師」,不過其實他們並不完全一樣,有些人應稱之「教單張投影片製作的老師」,他可以用好幾小時教你做出一張漂漂亮亮的簡報,如果你的工作性質允許你耗費多時做出一張,然後用該張決勝負,那他其實也有幫到你。

但他有沒有幫你提升「簡報能力」,你要自我評估。這樣的課堂,他的學生把他那套學完了,到了職場卻發現,簡報能力可能還是不足,因為他們師生從一開始就誤解了「投影片製作能力」跟「簡報能力」的差別。

簡報是進行一段有效說服,重點是用對方聽得懂的話,講對方本來不知道或不認同的事。

簡報能力還蠻廣的,投影片製作只是其中之一,其他至少包括精巧的拿捏字句、點子發想的創意、起承轉合鋪排、穿插甜蜜點、變換陳述手法,如果你更講究的話,甚至還可講究到字句的韻律、聲音表情(這個就要找周震宇老師了)。




混用了簡報一詞


市面上的投影片製作課程混用了簡報一詞,但由老師的教法跟依賴的工具,其實不難分別誰教的是簡報,誰教的是投影片製作,我不是說教簡報能力的高尚,教投影片製作的就較初階,而是身為老師,應該清清楚楚地讓學生知道,上完你的課,到底哪些部份的能力會提升,哪部份的能力其實仍原地打轉。

私以為,以簡報為名開課,就要有本事提升學生的簡報能力。

若僅以投影片製作課程為名,只要能提升學生投影片單張製作能力就過關。

如果想通吃,那就更要兩方面都讓學生有收穫。

 

投影片製作




一般專門教「投影片製作」的課程,九成九依賴電腦,而且人手一機,老師不動,你就不動,老師一動,你就暴動。

教簡報的課程,不一定需要依賴電腦,甚至可以兩天工作坊完全不碰到電腦。(舉個例子:美國前副總統Al Gore的簡報老師Nancy Duarte兩天的簡報工作坊學員完全不需要碰到電腦。我跟我的朋友王冠欽醫師都參與過這個工作坊,這叫親驗。(他會提升你的簡報能力,但不見得會提升你的投影片製作能力)

話說回來,如果你請自稱能提升你簡報能力的老師,完全不用電腦來教你一天簡報課,你看看他還能教你什麼?他能不依賴電腦教你的那些東西,那就真的是再幫你練簡報內功了。




郭三條


郭台銘,業界稱郭三條,最愛用「三句話」拆解觀念和行動步驟。

在布達命令時,郭董常拿起簽字筆,就直接在白報紙上清楚寫下自己的想法,和他對產業的分析。這一頁寫完就翻到下一頁。郭董土城的辦公室裡有三個白報紙架,供郭董邊說邊寫。

郭董說:「白紙黑字既清楚、又留下紀錄。」

郭董有用到電腦嗎?但郭董的簡報清楚條列、留下檔案,也順利傳達說服。


簡報能力是啥


簡報可能只靠一把口。

簡報時的搭配工具可能是一張白報紙(或若干張)。

簡報時的搭配工具可能是若干張slides。(軟體就隨你高興)

簡報時的搭配工具可能是一個道具。

當你有這些認識,你才算開始認識簡報。

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說一套,真的做到這一套》

  作者:國立成功大學 中文博士/南臺科大副教授蔡蕙如

  今天2014/11/11參與〈創新教學工作坊〉本應該做個專注的學生,專注於楊醫師的上課內容。然而我卻更樂於當個觀察者,因為我很好奇楊醫師如何實際帶動他的簡報觀念運用課堂上及營造課堂氛圍。希冀能從中學得一些經驗運用於課堂上。以下分享一下我的小小觀察…

  1. 小動作,大用心: 一大早,一進入會場拿到楊醫師特製的研習手冊,看見每本封面竟然有著同仁個人的名字,這是一本專屬個人的研習手冊。心想老師都如此用心,身為學員的我怎能不用心呢?果真一開始就不同凡響風聞中楊醫師的用心在此已可見一斑

  2. 不動聲色,原來如此:就一般參與研習若進行自我介紹時段,總是聽到「大家好,我叫○○○,謝謝大家」。可是在這場研習中,楊醫師首先要大家個折紙折成一個桌名牌。原以為直接寫名字以好辨識,結果竟是要寫當下的感覺(兩個字),後來才在背面置中位置寫上名字,並在左上角寫上任課科目,右上角標示不能忍受課堂情景,右下角註明興趣,左下角是最近看的電影,緊接才一一分享,此時的分享即是自我介紹。原來如此,原來一切的動作是為自我介紹鋪敘,其實在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下無形中也將自己沈澱一下。因此等到自我介紹時那種共同重點的介紹,發現不論是講者或聽者都能更能聚焦地認識到對方。



  3. 33問答互動,開啟新議題:其實整場研習楊醫師皆以問答式進行,巧妙地運用33問答法(各以三個正面思考、三個反向思考問答)來引導出想討論的議題,似乎跳脫了制式的章節標目,所以整個流程是流暢的,一個議題緊接著一個議題,一個觀念環扣一個觀念。我想這時若不夠專注,其實是很容易跟丟了節奏,不過還好每部分之後回顧想想,倒是可以做個重點重整。畢竟記得住的即是學到要點。




4. 條列文字圖示化:因為之前看過高橋風格的簡報法,簡約的簡報風格大體有個基本概念。不過楊醫師提出「一頁一重點」可說是精簡之精髓。只是我個人對於圖片的運用總是有些質疑,總覺得「圖片會比精簡的關鍵詞,來得聚焦嗎?」、「圖片能夠傳達較艱澀的觀點嗎?」直看到楊醫師簡報中所呈現「觀點+願景=Big Idea」畫面時,竟然能將一般硬梆梆的條列式的課程動機、目標以簡單圖示方式呈現(並非一般既定的圖表),果真真的能用簡單圖示法傳達艱澀觀點,這可所謂的「說一套,真的做到這一套。」



  5.時間運用,限時思考:整過研習過程時間是緊湊的。在此發現楊醫師很巧妙地運用音樂來掌控學員的作答時間,這種方式比起在課堂看著錶、喊著說時間到,來得有趣生動,尤其運用那首小雞嗶嗶洗腦歌,真的把時間的律動都帶出來了。不過時間總是不夠,後來報告暨討論時間緊促至極,前後報告時間的掌控往往有所偏頗,我想這也是在課堂帶報告討論常遇到的共同問題,是值得留意的。




  6.借力使力、翻轉要訣:整個研習會過程楊醫師那招「借力使力」,如同太極拳般引導方式貫串整場,引導下所帶出來的力道「楊式比亞曰」即是精華所在,我想這種能放能收的功力是不著痕跡地把師生角色翻轉的要訣。

  希冀將些小小的觀察所得,嘗試運用我的課堂,帶來多點笑聲….多點互動..多點樂趣…..

  謝謝你楊醫師,辛苦了!

  備註:題外話

  當楊醫師問我跟日治時期的「蔡惠如」是否有關係時,頓時時光回到研究生時代,猶記得第一堂課馬森老師也是如此問我。當時的我並不認識他後來我找出他的傳記讀一讀,只有「敬佩」二字可言。可喜的是讓我突破以往執政者給我的思維,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沒想到楊醫師再次問我時,我回答說「我的蕙有艸」,這一回答也打開塵封已久的記憶了,記得剛執教鞭時自我介紹時,我往往介紹「蔡惠如/ 蔡蕙如」,末了我總會說:你不記得「蔡蕙如」沒關係,但務必記得「蔡惠如」為台灣的努力。只是許久以來的第一堂課不再想自我介紹了….「蔡惠如/ 蔡蕙如」二者都省略了……..直接進入課程簡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