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5日 星期五

學習帶領讀書會



簡老師領軍,素直讀書會成形


我花了兩個整天參加了「帶領讀書會」的課程,由簡靜惠老師領軍。

我為何信任簡老師的課,因為陳怡安博士曾在某場演講提到幾個人名,一位是房玄齡,一位是杜如晦(這兩位是房謀杜斷一詞的典故),另一位就是簡靜惠老師,可見簡老師在陳博士心中的份量。(簡老師、陳博士同一年生)

經過兩天的訓練,真是不虛此行,課間我有幾點觀察。

簡靜惠老師是最有活力的人,只要簡老師上台,她一定持續跟台下對話,即問即答,隨時掌握席間聽眾有沒有跟上,隨時給予聽眾刺激跟回饋。

四十二位學員,分成三組,有幾堂課分別帶開討論,各自激盪出屬於彼此的火花。

我跟同組學員分享,上課前,我把能買到的簡老師著作全買、全看了,課間聽簡老師講課,看簡老師就很有「立體感」。


故事若講不好,好好鱟殺到屎流


對我來說,每一段課程我都不斷觀摩與反思,我自己曾主持十六位教授一整天的創新教學研習營,那大概是我遇過最資深的組成(同樣人次的課程來比較,該梯十六人教學經驗超過三百二十年),我都會想,如果某個安排在那個教室行得通嗎?有沒有更好的方式?

商界常講故事行銷、故事領導,問題在於,你的故事選得好不好?你講得好不好?讓人倒彈的故事就是老掉牙、引喻失義,甚至還錯置人名、空間。

故事選的不夠好,後面就不好發揮。

故事選得好,卻講不好,那也是好好鱟殺到屎流。

回歸名牌的設計,我還是信奉我的教學法老師楊田林的作法:讓學員自己做,效果最好。楊老師教了架構,楊老師教出來的老師,每個人針對名牌的四個象限,會根據其所學各自發揮,不可能千篇一律,除非該堂課的老師懶的動腦重新針對聽眾設計問題。

針對聽眾組成,針對工作坊主軸設計四個象限的問題,讓他們自我介紹,是最好的破冰方式,如果您有更好的破冰方式,請賜教。

而讓聽眾書寫姓名後,搭配陳資璧老師教給我的一個大絕招後,我發現這個姓名欄原來還有這種玩法,不破哏,推薦對心智圖有興趣的朋友,自己找機會充電,她是正統心智圖教師,師承創始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


一個都不能少,引導討論快又有效


課間我們曾練習:討論一篇文章。我負責引導討論。

首先我請大家自己介紹自己的名字(用一個特殊方法),為什麼我要花三分之一的討論時間做這件事?重要性在於,這樣操作過一次,等一下任何一個人發言時,其他人都會更注意聽,這是促成小組良性討論的關鍵,團隊彼此的互信沒鞏固,如果有人發言,就會有人繼續竊竊私語,不信諸君未來可以試試。

我試探性的問有沒有人沒有讀完,真的還有人沒讀完,於是啟動備案:請學員濃縮這篇文章,用自己的方式講一次這篇文章,這樣的目的是要簡化,讓文章中幾個特殊角色跟值得討論的情節躍然紙上,讓大家的討論點能更集中。

繼續請聽眾角色易位,如果我們是故事中人,我們會採取什麼樣的做法。

後來我請聽眾持續發表文章給人的啟示,超過三位都講到更深層的意義,包括智慧要能駕馭財富,否則是災難等等。

其實該篇文章給我們的終極啟示不外乎那幾個觀念:辨別善與惡、健康、親情、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回饋時,學員幾乎都很滿意我的帶領方式,我的帶領當然也有缺點,就是我其實很不喜歡該篇文章汙名化醫師的情節,我花了些許時間在抱怨,或許我該等整個活動都結束後,等到「我有話要說」的時間點在做這些抱怨會好些。

過程中學員表達滿意的點包括:我營造一個讓人信任的談話空間,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安心發言,我請學員濃縮文章的手法也被好幾位學員稱讚。


幾經沉澱之後,固守價值依然堅持


第一、每個人每次發言還是要有時限,先把遊戲規則講清楚,這個遊戲才會公平好玩。否則大家會變成天南地北閒聊,閒聊就容易沒重點,想到什麼就拿出來講,就不會緊扣主題發言,這樣很可惜。

第二、如果有半數的人發言了,更該鼓勵沒發言的人,cue他們也發言,你會發現有的人只是需要一點點drive,她就可以做得很好,甚至她覺得自己沒講得很精采的話,還受到大夥讚賞,啟發別人甚深。

擔綱主持的人除了允許還沒做好準備的人可以慢一點發言,討論過程如果有失控的狀況,我們該給予情緒失控的人空間,請工作人員帶她到旁邊稍作歇息,陪伴她,不一定要一直追問她:「你怎麼了,你還好嗎」,她就是不好,才會低頭不語,無法控制情緒,她需要時間,需要一點靜謐。


靜惠領進門,成長在個人


最後,我想領進門後,修行還是在個人,讀書獲得心得的過程就像疊磚,不可能假手他人,我們各自疊出教堂城堡後可以各自欣賞。愛書成痴的人,幫忙拉一些人進來這個世界,有些人就有能力引領更多人進來,或者自己變的更悠遊在此。已經泡在這裡的人,可以各自書寫心得發表在各自的網誌上,各自分享心得,交叉點評,這不就是最理想的雲端讀書會?

讀書是為了成長,鍛鍊自己的心性,增長自己的智慧,遇事不慌,行有餘力者,幫助別人(企業)解決問題,如此爾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