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6日 星期二

《青年入陣》一書為光作見證,照光世間人 楊斯棓醫師



多年前在慈林文教基金會相識的老友盛安,請我推薦介紹十二位青年政治工作者的養成之路合輯,這些內容,正是沉痾台灣最需要的解方。

此書勾起我的塵封回憶,一九九三年,月旦出版社出了一本《台灣政壇明日之星》,介紹了蘇貞昌、蔡式淵、高植澎等人的崛起。透過該書,我得知屏東鄉親簇擁著會說七國語言的耆老邱連輝,隨著他演講結束而離去時,初出茅廬,接著邱前輩演說的蘇貞昌,面對只剩下四位觀眾的唏噓舞台,如何抖擻精神,堅持自己鬥志到投票前一刻。沒有該書紀錄,實難想像蘇貞昌在政壇上從零到一的坎坷之路。

這正是今年盛安奔走編纂最大的價值:揭櫫這些政治新星跨入政壇的起點,沒人沒錢沒後援,有血有汗有SOP。

台灣大選投票率往往在七成上下,將近三成的人不投票,再加上投票者蓋廢票的比率,幾乎三分之一的選民在歷屆大選中,都不願意把一份對於公共事務的信任託付給任何一個候選人。

這代表什麼,這不是失望,失望是我上次投呂國華我失望,我這次投林聰賢,失望是我上次投柯文哲我失望,我這次投姚文智。

不投票代表絕望。一個島若絕望如霧霾般籠罩,怎會有一朝清朗。

太陽花後的台灣土壤,孵出許多新芽。過往國民黨長於組織票,民進黨長於理念票,而理念票難恃,組織票易持,所以有些政治人物會迷失,於是乎有些民進黨地方型政治人物,走上國民黨樁腳政治的老路,逐漸放棄理念,但理念型選民並未因此消失,甚至年輕選民也多屬理念型選民,所以小黨自有其空間,陸續崛起的綠黨、基進黨、社民黨、時代力量、(真正的)無黨籍候選人,都愈來愈有機會靠著宣揚理念、實踐理想脫穎而出。

書中薛呈懿、陳紀衡的故事非常精彩。今年幾位來我診所拜訪我的少壯輩政治人物,我都請他們要跟薛、陳二人請益,甚至進行全島型的無黨、小黨大串聯,互相分享從政經驗。

薛呈懿選上議員後,問政表現頗獲肯定,我本來看好她連任幾屆議員之後繼續向上層樓,誰知道她今年就直接參選羅東鎮長。書中剛好也提及宜蘭在地人也勸她再當一屆議員也不遲,薛呈懿回答:「我本來就不是為了好選才參選的阿。」

說的真好,其實薛呈懿前一次問鼎縣議員何嘗「不是為了好選才參選」,雖然當時學運光芒乍看似乎庇佑新生代候選人,但前鎮、小港選區優秀的陳信諭以一萬多票鎩羽而歸(再六千票就當選了),新竹香山區的黃彥儒,得票是超過最後一位當選者的,因為對方有婦女保障名額黃君不幸敗北,真是贏了選票,輸了性別。

陳紀衡更是以素人之姿,第一次就挑戰鎮長選舉而且成功,新對舊,囝也對大舅,竟然對方擱大輸。陳紀衡分享了怎麼跨過決定參選的內心關卡、怎麼運用有限資源在關鍵處克敵?地方頭人拒訪怎麼走下一步?這些正是我文章落筆之初提到的:「有血有汗有SOP」。

一個薛呈懿、一個陳紀衡、一個洪慈庸都是一盞一盞的星燈,愈多這樣的星燈守護著台灣,愈能照亮民主之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