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4日 星期三

不懂勞保法規,它是雞肋尾椎,搞懂勞保法規,眼前放山雞腿 │ 楊斯棓

若您欲購買本書,點選本圖,連結博客來購書網址


若您人脈廣,想開團買本書,請點選本圖,有作者本人提供的團購優惠可參考


有一陣子,臉書上很流行一種圖片,可能四等分或六等分,用各種不同角度去看待同一主題,有時主題是科系,有時是職業。

某張以化工系為主題的圖,分別用六個小圖詮釋「朋友以為我在做的事」、「家人以為我在做的事」、「社會以為我在做的事」、「老師要教我們做的事」、「我以為化工在做的事」、「但我大學真正做的事」,很逗趣的一一詮釋所有人的想像(或誤解)。化工系學生的朋友,可能聯想他們在做炸彈,家人以為他們在做化妝品,而部份學生則自謙沒好好上課,都在打魔獸。

你會不會覺得,若把勞保當主題,討論也會很鮮?

「勞工眼中的勞保」、「眷屬眼中的勞保」、「雇主眼中的勞保」、「政府眼中的勞保」、「上帝能打造最理想的勞保」、「熟讀勞保實務教戰100%讀者眼中的勞保」究竟是什麼樣?彼此間一定存在不少歧異,誰能清楚掌握這些歧異,誰就能捍衛自己權益,甚至還有能力幫助別人。

勞工眼中的勞保,如果是針對還未領過給付的勞工朋友,可能心理多少有點怨懟,覺得都在繳錢,還得擔心不知道哪一天勞保會倒。

眷屬眼中的勞保,可能充滿問號,譬如:「好像聽過勞保有死亡給付,老爸繳一輩子勞保,過世快一年了,不知道還可以申請嗎?當初怎麼都沒人想到!也不知道可以問誰!」

雇主眼中的勞保,可能是沉重的負擔,因為許多被保險人的雇主,要替他負擔百分之七十的保險費,雇主可能天人交戰要不要短報薪資以圖「節省」保費。然而,魔鬼就藏在這,這不僅攸關勞工在工作期間的保障,更影響將來「勞保老年給付」請領金額的多寡。

政府眼中的勞保,應該是甜蜜的負荷,照顧社會本來就是政府的角色,然而勞保基金自1995年7月(與健保分戶)以來,累積收益4,487億元,平均收益率4.03%,這個數字,跟一些個人投資者相比,或許不錯,但較之「1985 年資產規模只有 13 億美元,至 2016 年達 254 億美元,30 年翻 20 倍,年化報酬率約 12% 」的耶魯校務基金,投資績效實在差強人意。

如果我們天馬行空的想像自己是上帝,那你能打造最理想的勞保,應該長什麼樣?不用提出申請,也不用擔心雇主短報薪資,因為在你統轄之地,壞事不可能發生,一切都有真確紀錄。若為女性被保險人,參加保險滿280日後分娩者,生育給付自動匯入戶頭;發生事故因而住院,第四天起,傷病給付自動匯入,持續半年;年滿六十,保險年資滿十五年,老年年金自動匯入戶頭。凡該給付的,都自動、精準、即時的匯入。

然而,那個最理想的狀況,似乎並不存在,我們需要親自辨析條文上的疑義,及時準備相關醫療證明,填寫申請書,才能順利張起我們的保護傘。

這本鄭正一(一哥)的半生精華,正是把勞保法令及其相關給付的申請書、他人有參考價值的診斷書,甚至過去政府單位對若干條文的眾多釋疑,按照章節,一一羅列,讓對勞保全然陌生者,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摸清重點。

我和一哥成為臉友超過五年,偷偷說,他每一則臉書我幾乎都有看過,我最驚訝的是,他曾至少兩度在臉書上分享,過去他從事保險業時,沒有得過獎,他說「高峰、MDRT、IDA,甚至通訊處的獎項」都沒得過,自謙說自己最弱項就是陌生開發。

可是後來一哥在勞保、失能險、重大傷病險等險種的詮釋深耕有成,很多人懂得賣這些保險,也可以帶子弟兵把這些險種賣得很好,可是當客戶真的遇到問題,需要理賠時,並不是每個人的表現,都像天使般痌瘝在抱。

我縱使家境不錯,也遇過家中支柱突然倒塌,仍有保費、房貸要繳,錢關遇燃眉之急,當時為了爭取合理給付,我曾情緒高張,和惡質的保險業務員痛快對罵,也被後來積極任事的業務員感動到幾乎掉淚,所以我深知一哥耕耘的領域是非常有價值,是一份澤披大地的志業與事業。

臺灣的二、三、四年級生應該不少人經歷過家中牆上掛有一個長方型厚紙袋,稱之「藥包仔」,裡面有仁丹、征露丸、萬金油等,定期會有「揹藥包e」來補充藥物,這動作稱之為「寄藥包」。

「藥包仔」在那醫療資源匱乏的年代,對普羅百姓的健康發揮了很大的角色。

翻讀這本《勞保實務教戰100%》,我總想起那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