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日 星期四

不擅創作的考試高手,卻在聯考的中、英文作文都拿高分,何以致之?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 楊斯棓



你記憶強還是擅思考?


你或許聽過一種說法:「大腦不是用來記憶的,而是用來思考的。」但我們大可不必把記憶跟思考視為二元對立。

很多老人家以能背出台積電等數十家的股票代號而沾沾自喜,但如果你的功夫只限於記得公司代號,可能對獲利無甚幫助。

笑傲三十年的投資常勝軍僅需要記得一些鐵律並遵守,譬如說不去預測股價漲跌,平心接受股價波動。譬如說不擇時,分批買入貼近大盤表現的ETF。譬如說分散投資標的,全球佈局。

嚴格說來,成功的投資者似乎只要擁有思考能力就夠了,他不用記什麼瑣碎知識,單單減少交易頻率這一招,省下來的手續費,厚實了資本,就把那些像發情公狗的焦躁投資人又給比下去。

奇怪,如果說記憶力在投資上不是那麼重要,那在其他事情上重要嗎?

我們再看另一件攸關許多人的大事:「聯考作文」。

很多有寫作才華的人,聯考作文成績遠不如他所預期。很多不擅創作的考試高手,卻在聯考的中、英文作文都拿高分,何以致之?

關鍵在作文時間。請問在那麼短的時間內被要求產出文章,這是讓有作家潛質的人能字斟句酌的發揮,還是讓熟背了二十篇範文的人得以大顯身手?

我的結論是:在不同的戰場上,思考跟記憶各有比重不同的角色。


記憶下對功夫,國考事半功倍


針對記憶來說,在不同的戰場(文言文、英文、化學),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記憶其內容。

以許多國家考試來說,那種考題的數量跟考試時間,並不是要考出什麼思想家,只是要考出誰對這一段死知識滾瓜爛熟,能不能及時反射選出答案。

對於那些亙古不變的瑣碎知識內容中,熟悉誰在誰分類下,誰隸屬誰,若不下工夫記憶,一遇考題就覺得每個答案都對,也都不對,那就難以通過國家考試。

《跨領域的視野》這本書的主角是大學眼科的創辦人林丕容醫師,他有七張證照:西醫師、中醫師、公共衛生、證券金融分析師、高級營業員、會計師和化工工程師。

如果你裸考中醫師執照,大概不會過,畢竟需要熟悉許多典籍內容。譬如說《靈樞‧經脈》:大腸手陽明之脈,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 ,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 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

名人褚柏菁醫師曾分享自己的記憶方法,一時傳為美談。她利用綠島小夜曲的旋律,把上述文字取代原有歌詞。以旋律為主幹,中醫知識就如藤蔓般的在我們腦海滋長,短時間內,考生在腦中蓋出一個褚氏溫室,得以迅速搶分。

無獨有偶,《我的第一堂西語課》作者游皓雲老師在教西班牙文的週一到週日以及十二個月份時,並不是叫你抄寫單字一百遍,而是播放兩段旋律不斷重複的短歌,旋律易記,如上述建立主幹,月份跟星期幾就如藤蔓,可以快速在腦海裏面有次序的排列。

西醫國考要通過並不難,但也要記上萬個瑣碎的醫學知識,譬如說股神經、股動脈、股靜脈由身體外側到內側的相對位置,要怎麼在最短時間內一次記起來,可以用英文單字海軍來輔佐記憶:navy。n是nerve(神經)、a是artery(動脈)、v是vein(靜脈)。這算最簡單的例子,我訪問過許多睡最飽又拿高分的醫學生,都很擅用acronym(如navy般的頭字語)去掌握更多瑣碎醫學知識。


臉盲者失天下,能認人得天下


學士路7-11店長姚大姊很會認人,看到不同客戶踏進店家就會精準的和顧客對上頻道:「今天來取書阿」、「今天來買咖啡阿」、「今天來吃中餐阿」,無怪乎業績在台中市名列前茅。

桃園市長鄭文燦也是一個奇葩,腦中建檔一萬五千人,第一次握手寒暄,第二次再握手,見人臉喚人名,對方行業,何時相遇,娓娓道來,於是牢牢握住一世人鐵票。

讀這本書有個訣竅,不要有壓力想一次學完美國記憶力冠軍史考特.海格伍德書中所有招式,只要記得那幾個大原則:好好睡覺、要寫日記、習慣散步、(針對記憶內容)少量多餐。

我們可以針對自己當下需求,在特定記憶範圍內先努力。譬如你在餐廳服務,你不用急著學怎麼記一排數字,你可以先熟讀《記住你是誰》的篇章,鍛鍊自己記住熟客跟其愛好的能力。當你對自己的記憶力愈來愈有自信的時候,你就不會把記憶力好的人歸因於他先天擁有擁照相記憶術,事實上書中舉艾瑞克森博士的結論:沒有人擁有照相機式的記憶。

這告訴我們沒有誰是天生的,大家都是媽生的,透過有目標有節奏的學習,記憶力確實是可以日日精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