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6日 星期五

用凱因斯的智慧羅盤,規劃最心適的投資航道 │楊斯棓醫師



此書為《在號子遇到凱因斯》的新版書。

二十四歲時得到芥川獎的作者村上龍曾有一本百萬暢銷作:《工作大未來》。他持論:十三到二十八歲,我們有十五年可以去選職業,二十八歲時就該選定職業,到三十五歲前,則持續累積該項職業所需的訓練跟經驗。

這個職業時間軸也可以應用在個人金錢觀及投資之道的養成。譬如:十三到二十八歲時,我們可以利用這十五年去建立對於金錢的正確觀念,二十八歲到三十五歲這七年,則去追尋、摸索自己的「投資之道」。沉澱堆疊自己的「投資之道」或許可以視為打造一艘「投資之舶」,此後,就順著自己三十五歲時打造好的船舶,朝既定方向,緩緩駛向目的地。

上述的「投資之道」,可能完全無涉股票,僅是投資自己及儲蓄。譬如在新加坡,有些科別的醫師,如果表現秀異,月薪可以遠遠超過某些國家醫師的年薪,若然,這樣的醫師在三十五歲之際,若選擇持續投資自己,精進自己的手術技術或投身研究治療方法,縱使不涉足股票或其他投資標的,量入為出,憑其工作收入跟現金存款,也能安享退休生活。

但成為高收入專業人士何其困難?如果因為先後天條件不具此等優勢,從事一般差事者,難道晚年退休生活就此不保?

非也!

《致富心態》一書提及名為羅納‧瑞德(Ronald Read)的美國人,出身鄉下,上學時沒有交通工具,只能伸手比大拇哥搭人便車上學,後來他在一間加油站修車修了二十五年,也在美國知名的百貨公司打掃了十七年,他在九十二歲時過世時,淨資產超過八百萬美金。熟人深感困惑:他何以致富?

不服氣者可能會猜他矇對飆股,或者獲得遺產,不然就是中樂透,答案通通不對。

他其實就做對了那麼幾件事:1.省吃儉用、2.投資績優股、3.將股息再購買股票、4.耐心等待幾十年。

他的人生,從平凡的起點,一路到不平凡的八百萬句點蔚為傳奇,正是因為出身背景跟他雷同,甚至工作時領的月薪比他十倍的人,通常是:1.入不敷出,動輒信貸、2.把錢拿去押注一些飆股但常押錯寶、3.短進短出,根本沒等到股息發放就賣出股票,自然無法以股息再滾大雪球、4.無法耐心等待,最後不是苟延殘喘,甚至牽扯官非。

羅納‧瑞德的投資心法,我用四個字做結:很巴菲特。

我敬重的綠角在其粉絲團《綠角財經筆記》分享了2021年巴菲特致股東信的讀後感,他引述巴菲特信中提及「具生產力的資產」,這是什麼呢?「譬如農田、不動產與企業所有權,會產生財富。」而「股票成為一個最簡單的讓一般人持有生產資產的方式」,識者買進、持有、再投入,不斷滾雪球,俗人則不斷在買賣間循環,被種種稅費跟買賣失誤侵蝕本金,最終雪球愈滾愈小,化作千風。

巴菲特信中說明:「享有生產力資產的成果有四大條件:時間、平定的內心、充足的分散、降低成本。」

先前提及的美國人羅納‧瑞德一生安於省吃儉用過生活,也相當程度的分散投資標的,選定各類型藍籌股,股利再投入購置股票,不斷滾雪球,體現了巴菲特所說的「充足的分散與降低成本」,他還夠長壽,讓自己的投資組合日益滾大。這就是為什麼我稱之他「很巴菲特」。

巴菲特開始在華頓商學院念書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凱因斯剛過世一年。由巴菲特歷年寫給股東的信提及凱因斯的頻率,不難得知他非常推崇凱因斯,他稱凱因斯「投資績效與理論思想一樣卓越」。

Justyn Walsh則是研究凱因斯的專家,筆鋒勾勒他一生的精彩,凱因斯出身良好,心高氣傲,恃才傲物,深諳金錢妙用。雖炒作期貨吃鱉,但後來回過神,在藝術品跟股票投資都有傲人成績。相較之下,牛頓一生英明,老年卻一頭栽在南海公司,哀嘆「我會算出天體如何運行,卻算不出人的瘋狂如何進行」,徒然落人笑柄。

該書也分享巴菲特的投資智慧,亦引用許多投資界巨人如指數型基金教父約翰‧柏格的決斷智慧。

巴菲特曾說:「如果要設立一座雕像來表揚為美國投資者付出最多的靈魂人物,約翰 · 柏格應該會是眾所依歸的選擇。幾十年來柏格不斷敦促著投資人,大家理當選擇超低成本的指數基金。」

順著這些智慧指引,任何人都可以把羅納‧瑞德的方法再優化為:1.省吃儉用、2.把錢投資約翰‧柏格的vanguand公司大範圍ETF產品如VT、VTI、3.將股息再購買VT、VTI、4.耐心等待幾十年。

一本攸關投資的好書通常對我們有兩種意義:校正我們的看法或堅定我們的想法。

活讀Justyn Walsh筆下的凱因斯,必須從他踩過的坑學到教訓,他替我們涉過的險,我們不必多笨一次。

讀一本著作,有人僅僅把書翻過,有人誤讀卻以為讀過。

我們應該細細品讀,據此微調(或更堅定)自己既定的投資航道,航向屬於自己的金銀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