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超愛瑪莎拉蒂,有些人獨鍾Ducati重機;有些人期待兒孫滿堂,有些人打定主意不婚不生,但幾乎所有人,都是音樂的俘虜。
我唸小學時,是個錄音帶一統天下的時代,還記得一、二年級時,家母載我上學的那台裕隆汽車上,她會放著唱童謠或說故事的錄音帶,「秀才秀才騎馬弄弄來,佇馬頂跋落來,跋一下真厲害。喙齒疼,糊下頷。目睭疼,糊目眉。腹肚疼 糊肚臍。」多聽幾次,就會哼。
家父以前在中部看診,祖父住基隆,幾乎周日我們都會去基隆探望他,當天往返台中基隆,頗為折騰。車上的氣氛跟錄音帶內容連動,有段時間陪伴我們旅程的是羅大佑的〈愛人同志〉。家母是家中唯一駕駛,家父不諳駕車,也不擅高歌,羅大佑唱歌的速度他永遠跟不上,最多就是勉強跟唱了「愛人同志」四個字,以前我們會笑鬧他,那是一段雋永的回憶。
小學中年級時,有個暑假難得能北上玩幾天,有一次我在計程車上,車停紅燈時,穿梭在車陣的行銷人員示意我們搖下窗戶,要送我們贈品跟文宣,默默觀察車陣裡很多人都拿了,我卸下心防,徵得家母同意,一把接過了禮物,是一張白色錄音帶,上面用綠色字樣印上專輯跟歌手名,那是我第一次認識沈文程。
當時我很驚訝商家的大手筆,我認定一張錄音帶的價值是一百五十元,CD則是三百元,對方居然免費送我一卷錄音帶,我如獲至寶的反覆聆聽,就這麼學會了沈文程那首〈相欠債〉。
唸國中時,特別心儀陳昇,他的音樂撫慰了準備大小考試時的苦悶。上了高中,在台中三民路的光南買了第一台的CD Player,還讓我中了一台機車。但我生性不喜騎車,家母徵得我同意,轉送給一位生活上迫切需要交通工具的阿姨。印象中我好像沒有特別買mp3 player,不過我倒是很早就買了IPOD,把玩了幾年,因為它能輕鬆的用拇指撥弄找出一首歌,難怪市面上的眾mp3 player陸續敗陣。
唸大學的暑假在文學營認識了陳恆嘉老師,阿嘉老師是陳昇的三叔,老師逗趣的說:「陳昇喔,是我們家族阿上袂曉唱歌的!」(陳昇喔,是我們家族裡面最不會唱歌的。老師意指他們家族都有一副好嗓子)笑倒我們一群人。
串流平台是一台宇宙大的播放機
這幾年我成了Apple music的月費會員,這個月我還甚至加入了Apple One這個划算的家庭方案,和家人共享這個涵蓋Apple music、Apple TV和iCloud儲存空間等服務。
在Apple music上,我如魚得水,我可以細細品味一代歌手羅文的〈激光中〉,鍵入「激光中」,還可以聽到其他香港藝人跟羅文致敬的版本,至少包括葉德嫻、盧海鵬、黎耀祥、葉振堂等人,youtube上還有梅艷芳、郭富城各自與羅文用精湛舞技演繹本歌的舞台身影。
小時候伴我長大的錄音帶店、唱片行,漸次凋零,幾大串流音樂平台取代了大多數的唱片行,就像NETFLIX取代了百視達。
作者說:「串流媒體就像租車,而不是買車。」
過去我們買CD,我們擁有它;現在我們付月租費給串流平台,單單Apple music有七千萬首歌曲任君點播。人們為了聆聽音樂,從購買走向租賃。
哪些產業的轉變,可以類比CD跟串流平台上的音樂?
飛利浦也做了類似的轉型。過去飛利浦賣燈泡,後來他嘗試賣「照明」。荷蘭的史基浦機場就跟飛利浦簽訂15年的照明服務解決方案,這是一個多贏局面。以前機場要編列預算採購燈泡,現在是飛利浦向史基浦機場提供照明服務收月租,飛利浦透過遠端監控了解照明系統是否正常運作,一壞他就換,愈不常壞,他賺愈多,所以他更有誘因製作不易壞的燈具跟高效的監控系統。
縱使一技傍身,世間仍難容身
很多人都羨慕頂尖歌手財力驚人可以不眨眼的買下連棟豪宅成排名車,但更常盤旋在我腦海的是大多數歌星並不是長青樹,就算紅過,他們都得經歷一段從星光大道走向殘酷舞台,不再有人注目,不再被掌聲圍繞,無論是金錢上的困窘或精神上的壓力,都叫人難忍。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經濟學教授亞倫.克魯格選擇用音樂產業的諸多面向為探討主題,以經濟學原理一一詮釋何以致之。目的很簡單:讓我們看懂遊戲規則,讓我們看懂當中變化,讓我們藉此習得生存法則。
我年過四十。相較之下,工作的意義,對我們父祖輩的人來說,其實單純很多。
對他們來說,就是習得一技伴一生。
祖父的父親,可能這一「技」就是種田,種一世人。
祖父那輩,有些人會去「學功夫」,舉凡木雕、下廚或泥水,三年四個月出師。
父親那輩人的選擇,有些人的「技」是通過國家考試,能考上公務員代表一張終身飯票,老師、律師、醫師乍看都是安定收入的好選擇,似乎都不用擔心別人會搬走他的乳酪。
到我們這輩人,縱使習得一技,可能不過十年,該技已不為社會所需。想安然度日,要不得一針頂天,又或者,必須不斷習得新技,讓科技為自己賦能。
馬太效應源自聖經那段:「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馬太效應就是一九八零年ABBA合唱團的主題曲唱的:「贏者全拿」。
在音樂產業裡,贏家與輸家之間的距離特別大,而贏家之間的差距也很大。我稱之為「超級馬太效應」。
賽斯‧高汀的《低谷》寫著:「我們的文化讚揚超級明星,我們獎賞第一名的產品、歌曲、組織或員工。這類獎賞相當驚人,第一名獲得的獎賞通常是第十名的十倍,是第一百名的一百倍。」
科技持續拉大了這個距離,人們會聆聽什麼歌?那些已經有很多人聆聽過的歌!作者說:「大眾對超級巨星的需求上升了,但對B咖藝人的需求卻下降了。」信然,人們根本沒時間也沒機會聽到B咖藝人的作品。
彈月琴不會紅,彈吉他才會紅?
換個角度想,我們或許不該認為:「彈月琴不會紅,彈吉他才會紅」。
月琴彈到TOP 1,一樣會紅,而吉他如果沒有彈到一國TOP 10的水準,第十一名和第一百名的收入的受眾之小以及悲催程度可能相去不遠。
這給我們在職業上的的啟發是什麼呢?
你應該成為一個細分領域的王者。如果你的指名度是第二名,可能很快會被追上,完全沒有持盈保泰的餘裕。
最後,我想聊聊音樂本身帶給人們的意義。我的母親身體逐步退化,當她心情不錯的時候,她總喜歡哼唱年輕時就喜歡的歌,其中一首是:〈一支小雨傘〉。
已故醫師奧利佛·薩克斯曾說:「即使其他形式的記憶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音樂感知、音樂感性、音樂情緒和音樂記憶仍然可以留存下來。」
作者說:「幸福感最重要的來源是經歷、家庭、友情、健康和個人價值,而不是我們購買商品的多寡。」說來我們真是人類最幸福的一代,從一九九九年以來,平均每個人聽音樂的時間不斷增加,開銷卻減少了八成。
佛家說:「剎那即永恆,永恆即當下。」我想,音樂最大的意義就是讓我們在苦悶的人生旅途上舒緩我們的情緒,帶給我們瞬間的幸福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