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2日 星期六

朱醫師用電影當翅膀,帶我們飛越衰老幽谷直視死亡 │ 楊斯棓

 



朱醫師又一本精彩大作問世。


我和他畢業自同一所國中,都在那所學校因寫文章得過獎。

我和他都曾獲邀在TEDXTaipei上演講。

我們都出過書。我的作品《人生路引》也特別介紹了朱醫師的前作《人生的最後期末考》,我想是朱醫師幫我帶來好運,很多陌生人主動幫我推薦這本書,我也不愧對這些支持,版稅六十四萬一千九百八十九元,全數捐出。

款項共捐給七個基金會,其中一條八萬元我指名捐給:門諾基金會的110年度守護東部老人暨身障弱勢家庭照護計畫。這正是跟朱醫師的老年醫學專科身份致敬,台灣即將從高齡社會邁向超高齡社會,我們需要更多有心人關注這些老大人,請記得:你我都會老。

以前人們若用「著作等身」一詞來形容朋友,通常是恭維之語,但朱醫師確實愈來愈接近這個目標,然而他身高一百九,若想完成等身著作,難度比一般作者高!

這回出書,他嘗試帶領讀者從觀賞電影中學著思考兩大議題:老年照顧與安寧療護。

講師界有幾位高手擅長用電影帶領主題討論,一位是張譯文,一位是謝文憲,如果朱醫師斜槓挑戰此領域,我想假以時日,他就是第三人。

有些人或許不以為然,認為在紙張上也可以用文字描述一段情境,或用幾張投影片也能再現場景,為何非得用電影片段,甚至是看完整部電影才能據此討論,這樣當真可以學到更多?

試想,拍得愈好的電影,譬如《悲情城市》或《賽德克巴萊》,如果我們嘗試擷取一分鐘影片,你試著用文字描述一個又一個畫面給未聞者看,你有多少把握能還原其時空背景以及演員們細緻幽微的臉部線條變化或眼神靈動的奕奕神采?陳松勇飾演的林文雄的台詞不算多,但你能用文字還原其草莽豪氣跟鏗鏘台詞嗎?

如果你想通了,應該清楚電影片段其實蘊含海量訊息,有時隱喻,有時倒敘,有時A想找的答案,在B的一舉一動裡;而C脫口的一句偈語,恰恰是D一生的尋尋覓覓。

醫生養成過程中,見過不少病人臨終的徬徨與氣弱,安寧專科醫師的親歷尤多。即使如此,醫師面對至親的死關災劫,在家人間尋求共識就已經相當不易。人若驟然失去至親,頓時茫然無助,生無可戀的孤寂感讓人感覺被整個世間遺棄,如果有人說他的感覺是胃裡翻騰硫酸,我完全相信。

既然每個人在死前,都有可能要和(好幾位)至親別離,那我們該如何做好準備?我們該如何打造強大堅韌的內心以接受這一切?我想就是這本書要帶給讀者的終極意義。

試想,十歲的我們,最在乎什麼?也許是希望那個心儀的,右眼皮下有顆痣的女生,輕甩她的麻花辮,對我們回頭一笑?

二十歲的我們,最在乎什麼?夜唱的爽快?趁夜遊表白?又或者是期中、期末考的ALL PASS?

三十歲的我們,最在乎什麼?工作上有自我實現感?金錢上不要入不敷出?同儕間獲得尊敬?

我們向來在乎的事,其實隨年紀而更迭,四十歲的我們,愈來愈被身邊的大小事情追著跑,自己最在乎什麼似乎愈來愈模糊,光是家庭成員抱恙,就足以耗費我們大量心力。

眨個眼,我們猛然步入中老年,一堆夢想,淪為空想。這時驚覺:我們離生命的終點,已經不遠。

朱醫師這本書的核心價值,我認為是透過咀嚼電影裡面諸多角色的智慧,增加我們的膽識,壯大我們的內心,讓我們活著的時候,努力在自己的舞台上揮灑,離世的時候,帶著最少程度的遺憾,不再眷戀世間。

如果說這本書請我用一首歌來形容,我會選楊培安的:《我相信》,其中一段歌詞是這麼唱的:

「想飛上天 和太陽肩並肩 世界等著我去改變

想作的夢從不怕別人看見 在這裡我都能實現

大聲歡笑 讓你我肩並肩 何處不能歡樂無限

拋開煩惱勇敢的大步向前 我就站在舞台中間

我相信我就是我 我相信明天

我相信青春沒有地平線

在日落的海邊 在熱鬧的大街

都是我心中最美的樂園」

歌詞中的明天,我會改為今天。因為今天此刻,是我可以把握的,而孔子公無收隔暝帖。

歌詞中的青春,我會改為人生。

用錯誤的心態,不敢突破人生難關,以為不下場打球,就能保持不輸球紀錄,最後,人生終將充滿悔恨。

以正確的心態,學習面對死亡,把握有限人生,屢敗也無畏,繼續昂首迎戰。如此人生,才能奏起自己的凱歌!

附註:推薦您讀本書的其中一種方法:先找出朱醫師推薦的電影來看,然後才去看書中內容,看看哪些段落是自己看電影時未特別留心注意的,然後再回去看電影,這次觀影時,把重點放在「朱醫師有提,但自己第一次看時未加留心的部份」,若然,您和自己內心對話了好幾次,必定會有豐沛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