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下一回合的《疫苗戰爭》,人類會不會更快獲勝? │ 楊斯棓

 

圖片引用來源:https://reurl.cc/L7EKLx


這兩年武漢(新冠)肺炎讓舉世震盪,飯店業首當其衝。相較世界,台灣算是很有「擋頭」,到去年初撐到今年五月上旬,人心雖慌,還不至於亂。


擔任講師的朋友,快速上手線上授課,力圖轉型;開設餐廳的朋友,得學習和Uber Eats合作,快速又品質不墜的出餐。最辛苦的,是部分科別的診所營運者,民眾戴上口罩,上呼吸道疾病患者大量減少,診所無奈也只能接受(我親耳聽到一位前醫師公會理事長說他一天剩下三個病患)。


到了五月下旬,確診人數上升,疫情持續延燒,疫苗一時無望(只有極少量的疫苗,離群體免疫的標準很遠),警戒層級拉升,舉國氛圍已經很明顯從慌走到亂,網路上到處充斥「高端仔」、「OO仔」等對罵聲。


違規插隊施打AZ疫苗的過氣或現役政治人物,卻鼓吹其他台灣人要接受中國製或是從中國而來的疫苗,明明是害國賊,卻以一付領主嘴臉喝斥百姓。


六月四日,日本贈台疫苗百來萬劑,局勢逆轉,美國以及歐洲諸國也伸出援手,各國暖心接踵而至,因疫情而竄燒的民怨之火,有漸漸平息的跡象。


在達到群體免疫的標準前,台灣人較之過去一年,更不愛出門。


素負盛名的亞都麗緻飯店,過往月營收可達六千到八千萬。今年六月營收,首度跌破一千萬;隔月更是來到谷底,只剩下三百多萬。


在此同時,疫苗施打率也在穩定成長中,六月二日到九月二日,接種一劑疫苗佔人口比率,從2.4%迅速提升到42.6%。


飯店業的生意也慢慢回穩,亞都麗緻的九月業績回到一千兩百萬,十月更是將近兩千萬。


十二月八號,相熟的Uber司機陳大哥說:「這陣子生意好,高鐵站「人足濟」(人很多)。」以當天的統計數字來論,接種一劑的台灣人將近八成,接種兩劑的超過六成。


接著,他問了一句:「是不是以後不會再有這種病毒?」


我跟他說:「不是。」


類似這樣的事情,每隔幾年一定會再發生,但先進國家們因為累積更多和病毒對抗的經驗,若能捐棄成見,當能更快佈局,攜手合作,共度難關。


每個國家有他因應疫情的最佳策略,像新加坡跟加拿大就直接放棄製造,加拿大更是大舉購買,近四千萬人口,跟八個藥廠(或機構)下訂四億劑疫苗,這個富國才負擔得起的策略考量的是:並不知道哪一批貨會先到(甚至有的藥廠最後做不出來,如賽諾菲),唯有這樣佈局,才能在最短時間內達成群體免疫(今年六月二號,加拿大打完第一劑疫苗者已近六成),剩下的疫苗,也不會浪費,都有捐贈途徑(如COVAX)可以安排給需要的國家。


和加拿大比鄰的美國,全世界以他馬首是瞻,美國是世界上極少數不能把「跟別國買疫苗」當策略的國家,他就是大家所倚賴的「別國」。


這本《疫苗戰爭》正是在回顧2020年的美國政府各部門,是如何折衝樽俎,催生出足以保護美國、保護世界的公衛奇蹟:Covid-19疫苗。


有時候,政府中一個有為有守的小螺絲釘,往往能造福幾千萬甚至幾億人。


《疫苗戰爭》一書中,我最感動的是華盛頓特區衛生部防備應變處助理部長羅伯特·凱雷克的事蹟。


凱雷克曾協助草擬創立衛生部防備應變處的法律,二十多年後,他是該處的領導者。他主張「美國需要一個有效能、經過演練,而且協調一致的反應機制,能夠結合不同機構的衛生相關機能。」


深究武漢肺炎的另一本巨作《預兆》一書中,有一段話遙相呼應凱雷克的主張:「美國政府是由很多小單位(盒子)組成的。每一個盒子都是在特定問題出現時,為了解決問題而誕生。例如『如何確保食物安全』、『如何避免銀行擠兌』、『如何預防恐怖攻擊』。每個盒子都由具備解決能力的專業人才負責帶領。通常過了一段時間後,這些人會以問題為中心,創造出一種和別的盒子截然不同的文化。每個盒子會變成自己的小小世界,無法獨立存在,卻也對別的盒子裡可能發生的事沒有興趣。...這種小盒子之間無法互通,才是真正的浪費。」


《疫苗戰爭》的最後一句話是「川普頒發了總統表揚給五十餘人,感謝他們在曲速行動上的卓越貢獻。凱雷克醫師不在表揚名單上」,很明顯在幫他平反。


《預兆》中提到:「關於那種流感(一九七六年的豬流感),專家們所知不多,但也並非一無所知。他們發現一個規律,大約每隔十年,流感基因就會找到某種避開人類免疫系統的新方法。」


《預兆》中也提到了另一群偉大的小螺絲釘:加州五十八個郡的衛生醫療官。


醫學上關於技術或原料等難題,總有孜孜矻矻的頂尖科學家會在努力多時或因為霎時的幸運而解決。


捐棄成見,不黨同伐異,反而是最難的環節。


《誰是接班人》這個川普擔綱仲裁者的熱門影集過去家喻戶曉,當初很多人排隊報名這個實境秀節目,每季節目都會遴選十幾位參賽者,每集節目都是兩隊競賽,如何分隊則由川普隨性決定,每集的商業競賽都有一個很明確的競賽標準:業績。譬如:路邊賣檸檬水較勁銷售額,業績較差的整隊被叫進辦公室,由川普跟另外兩位裁判官提出問題,讓對方還有若干的答辯機會,最後川普決定開除誰(他曾一口氣開除四人)。


一輪又一輪的競賽之後,最後一集的節目,兩隊只刷到剩下一位參賽者(這時川普會給予他權利,讓他挑先前「陣亡」的隊友擔任決戰賽的夥伴),誰勝利,可望到川普旗下企業任職主管。


在這樣的競賽中,川普從頭到尾是一位全知全能者,任何一個商業手段,川普說絕妙就是絕妙,說爛透就是爛透,川普叫誰滾,誰只能欠著身離開辦公室。只要一季節目最後如期產生一個讓大家歡呼的贏家,所有的人都贏了:贏家開心、觀眾看得爽快,川普滿意收視率,就連那些一路上的輸家們,至少也賺到了萬千蟻民的關注。


2020年的美國,川普(及其團隊)可能以為自己再度扮演全知全能者。


這回參與競賽的,是包含默克、賽諾菲、莫德納、輝瑞、嬌生、Novavaxı、AZ等多家疫苗廠,而和《誰是接班人》不同的是,人類需要不只一間冠軍疫苗公司,全人類同時需要好幾個贏家,贏家們得盡快研發、製造、輸送疫苗,各國、各州政府得盡快分配及施打疫苗,才能挽救人類受武漢肺炎所迫的頹勢。


川普一路上的作為,曾讓許多人心驚膽跳。


譬如一月二十日,川普說:「我們已完全控制它。那只是來自中國的一個人。一切都會很好。」


《疫苗戰爭》書中提及:「川普在尚未有任何數據之前,就逕自宣布這兩種藥物(氯奎寧以及羥氯奎寧羥)可能治療COVID-19。」


時任華盛頓特區美國衛生部防備應變處助理部長凱雷克說:「事後來看,川普吹捧這些神奇療法的方式,就像過去民主黨籍的總統詹森在越戰時挑選轟炸目標一樣,都是在亂槍打鳥。」


有時作為為人激賞,有時堪稱任性妄為的川普,好幾個月都不聽人勸不戴口罩,結果他也染疫,血氧一度掉到百分之八十幾,曾住進華特里德國家軍事醫療中心,好在過了幾天,幸運康復。


挪威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的主席哈契特和退伍軍人事務部顧問卡特梅契爾曾在西元兩千年的時候,重新回顧八十二年前的那場瘟疫,他們的研究證明:「缺乏藥物或疫苗時,低科技的方法在對抗疫情爆發上有潛在的價值」。他們發現:「一九一八年的流感大流行時,像是關閉學校和教堂,和勸告大眾避免群聚等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使城市的死亡率降低了一半。」


《疫苗戰爭》亦可以看作一部精彩的疫苗催生史,不是為了咎責,而是為了借鑒歷史,甚至是回顧更早先的歷史,挖掘思索尚未領悟之道。


企業家、政治家、主治醫師跟高階主管,都不該錯過這本年度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