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

置之死地而「厚森」,要你當個明白人! │ 楊斯棓醫師

 



學生時代的國文課,總覺得老師闡述枯燥煩悶,要人默寫加倍殘忍。

也許是舊時代包袱,我們那時的課文,在地連結太弱,不易讓人有共鳴,遑論大腦做體操。

若吃慣麵衣厚重的天婦羅,可能誤以為麵衣若薄如蟬翼,就非正統天婦羅。

若吃慣了腥臭濃重的海膽,哪一天嚐了一口聖塔芭芭拉的海膽,可能還不敢相信剛剛吃下了什麼。

過往落伍的文本、僵化的考試型式,若不幸再遇到呆板的教師,自然對於國文乃至閱讀任何素材都興味索然,所以不少人在確定不繼續升學之際,就扔了燒了所有課本,發誓再也不讀書。

大塊文化創辦人郝明義畢業自台大商學系,他提過一位總在安靜讀書的同學,該生在考上台大前一年,「沒上床睡過覺」,儼然懸粱刺骨的現代版,考上台大後,不是泡圖書館,就是在前往教室的路上,直到赴美後,「聲明不再讀書,認為自己的義務已了,已經對母親有所交代」。

郝明義先生在「社會化閱讀的好處與壞處」一文提及天下雜誌訪問前台北市長郝龍斌,郝市長畢業自台大農化系,他說:「我印象深刻,畢業那天,坐在旁邊那位女生對我說:『今天畢業,我這輩子再也不需要讀書了。』」

回過頭想,假設本文讀者都是國文課程制定委員,我們來設計一套十二年的國文課程,前六年我們以打好地基(注音、生字、新詞、作文)為主,你認為後六年的重點要放在哪?要加強什麼?

你覺得學會在紅包上題字重不重要?親朋師長的大喜之日,包足了禮金,題字卻有別字或用錯成語,最簡單的地方卻失了禮數,你覺得冤不冤?

想邀約專業人士,無論是演講、合作或餐敘,怎麼寫邀約信成功率才會高?

我一票任職企業講師的朋友,都曾被大學生演講邀約信觸怒,無非是邀約人不具名,不說何時,沒訂主題,沒說人數,這樣竟然也可以讓一封邀約信振翅送出。

火星爺爺的經典演講:「跟沒有借東西」既是當頭棒喝,也是醍醐灌頂。

「跟沒有借東西」既可以自我檢視,也可以檢視它人,藉此記取教訓,切莫再犯。

不諳邀約訣竅的大學生寫信給講者「沒有」什麼:去信沒有邀約人名字、沒有說明演講的時間地點、沒有說明演講主題、沒有揭露與會者的人數及組成、沒有提及演講場地是否位處偏遠,給予講者什麼程度的交通支援、甚至連講師費也付之闕如。

反過來想就很簡單了,成功的邀約信,其實也就只是把人事時地物講清楚。

如果你說國文課是一門讓我們學著把意思表達清楚的課,我也完全同意。先求清楚,才能練達。

人:邀約人得自我介紹,不寫錯講者頭銜、名字只是最基本要求。

事:演講主題是什麼,為什麼當下選擇這個主題?

時:哪一天要進行?演講及QA時間各多長?

地:場地在哪?計程車能否駛入?有沒有電梯?當天學校有沒有安排洗水塔?(有的話,可能冷氣就不能開,冬天便罷,夏天午後,保證大家叫苦連天,淚汗俱如雨下)

物:飲水、點心、器材以及講師費(主辦單位一定要準備,決定收或不收的是講者。主辦方不能用公益為名拗人免費,這是情感綁架,既非公益,更不公不義)。

寫好一封邀約信,只是一道最簡單的國文應用題。

本書是王老師「新媒體時代」跨領域國文課十八堂的教案分享,讀者應該邊讀邊換位思考,自我挑戰設計出跟王老師一樣精彩的教案。

台諺云:「有狀元學生,無狀元先生」。

您的反芻若虛應故事,王老師一定有:「七日不見,如隔一週」之感。

您的反芻若精彩出眾,王老師一定視您為國文界的高玩,高級玩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