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推倒高牆知識障
視覺化簡報,能不能用?
關於可行性—親切簡單的概念圖若應用在專業場合,是否會在主觀地降低其專業度?
消化剪裁,才能聽懂!
關於必要性—在專業場合中,一個奇怪的迷思,似乎聽眾對於生硬知識的理解能力是不需要被體諒的,甚至會以此作為聽眾專業度的評斷標準,好像「聽懂」這件事情,不是講者,而是聽眾的責任。
拆解TB,縮短距離!
然而,今天的演講卻讓我看見專業簡報視覺化呈現的無限可能。
胸腔科黃國揚醫師演講,當天簡報大受好評 |
在黃國揚醫師「待我來解TB鈴」的演講中,簡單以一張圖表達粒子大小-傳播路徑-傳播距離,以專業卻又淺顯易懂的方式縮短了知識與觀眾的距離。
今天的簡報,有許多仍舊是以衛教或是護理人員的在職進修為角度出發。但我想,由當中幾個比較需要呈在專業知識的例子,可以發現,即便是極專業的醫學研討會,視覺化呈現所帶來的簡煉和聚焦,其凸顯概念,並增加整體順暢度、精闢程的作用,絕對可以為原先武功高強的關雲長,配上一把青龍偃月刀!
二、 聽進耳裡打中心
有路無厝,有溝沒通
想想也是,別說自己上台報告了,就連一些專業知識的課程,比較艱澀的部分,也常是入了耳裡,沒進腦裡,更別說是打進心裡了。
宋公提醒,貴在傾聽
回想我三年級時學生會邀請相聲瓦舍的宋少卿先生來演講,講題「溝通的藝術」。
宋先生問:「大家認為對表演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呀?」
台下聽眾答案五花八門:答道,自信、張力、情感…云云。
最後宋少卿先生公布答案—對表演來說,最重要的,是「傾聽」。
中翻中,通不通
林俊成心理師,當天簡報深受歡迎 |
林俊成心理師這次在「善言撫慰徬徨心」的演講中,提到幾點—「不只英翻中,更要中翻中。」、「如果你是他,你想聽什麼?」事後想想,這原則似乎不只用在心理師的溝通,更是演講的心法。
一如宋少卿先生插科打諢走蕩舞台這麼多年,最後將最重要的心法,歸給「傾聽」,這樣樸樸實實、安安靜靜的要素。要表達需先傾聽,傾聽台下觀眾的語言,傾聽他們的需要。
當台下的聽眾不同,就應當用他們的語言、針對他們的需要來表達。對於護理人員,可以編撰口訣幫助他們記憶。
如在黃虹瑜醫師「神經檢查探究竟」的演講當中,楊斯棓醫師就臨場操刀地把神經檢查中口語陳述的部分,趣味十足地把原先生硬的項目,改成「問東答東、問東答西、問東答啊、問東不理你」,讓人邊笑邊拍案叫絕。
對於學生,則強調應用更容易理解的方式,用他們聽得懂的話,表達他們原本不知道的事,來取代「just memorize」。
如在「腦部CT說分明」的演講中,若能用更形象化的譬喻,例如平地、喜馬拉雅山、深海海溝,來譬喻抽象的影像正負值,就更能讓學生有切身的感受。
除去其他關鍵且需慢慢琢磨、領悟的視覺化技巧,一場成功且為觀眾所用的演講,其實來自最根本的貼心。
三、 我既學習也批判
這場講座很有趣,作為一個台下聽眾,我們都是該講題內容的學習者,同時是簡報技巧的批判者。
經過楊斯棓學長第一個小時的簡報技巧講解,以及接下來許多優秀講者的簡報範例,從原本懵懵懂懂,到後來漸漸有了「心目中的簡報」雛形。
會在講者演講的時候心想「原來這也可以這樣做!這大概就是剛剛XXX技巧的應用了吧!」,思考其他呈現方法的各種可能性,遇到之前沒有接觸過的技巧時也會擊節讚賞。
李艾玲醫師上台簡報,扁平化設計獨樹一幟 |
李艾玲醫師在「規律運動會好命」的講題當中就,用到了一個之前沒有提到過的技巧—
「一般年輕人運動很簡單,只要一顆球,像籃球、桌球,或羽球」,李醫師邊說邊點出圖片。「但是這樣的運動總要有道具,或者要有場地」說著,投影幕上便出現了一個框住所有道具的框框。
「因此,」李醫師這才打下投影片的標題,「完美的運動,不應該有任何道具、場地的限制。」
從點拓展,先給圖(情境),再下標(提要)。
先下標題往往令人感覺生冷,但李醫師巧妙地先以可愛的扁平化圖形帶出情境,再輕巧地點出註解。
「比起講者的敘述,聽眾比較容易被自己的領悟所說服。」
除去一開始過簡單、需要額外解釋的標題文字所帶來的距離感,先讓聽眾藉由圖片的情境「自己」建立一個「印象」之後,再把標題帶出來,讓聽眾覺得「啊,果然如此!」於是口袋名單又多了一個以後可以應用的技巧囉!
四、 哪些潮梗有共鳴?
台下的我們觀察講者,但可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在事後的餐會中,呼吸貓老師告訴我們:「你們在觀察台上的講者,我卻在觀察你們這些台下的聽眾呢。」
「我就一面聽著台上的講者,一面猜想著台下的反應。光是背部有沒有離開椅背、身體有沒有前傾、頭是低著還是看著台上的,都是資訊喔。
要是台下反應跟我想的一模一樣,那就是我對了,要是不一樣,就要想,是因為講者的關係?聽眾背景的關係?或者是,梗是不是跟不上時代,太老舊了?」
「我以前在台上講許純美,大家都會笑,漸漸地發現笑得人少了,才想原來來這梗已經被時代淘汰了。就算是別人的演講,也可以藉由聽眾的反應,培養預測觀眾反應的精準度呢。」
才想著身為台下聽眾角色的多樣性覺的有趣而值得玩味,沒想到有經驗的講者,所看的東西,更高、更高呢。
五、 「正在發生」的conclusion!
「簡報中最重要的是第一張投影片,其次便是最後一張。」
而我們今天的整場講座,也有屬於我們的「最後一張投影片」—而且是在我們眼皮底下,逐漸完成的。
曉風說,世上最動人的莫過於「正在發生」。我們花成倍的價錢買綿羊剃毛秀旁邊的毛線,剛搓洗完的愛玉,拿回家其實不一定會有用的街頭速寫—當一個人目睹某件事情「正在發生」,那件事物便會具有不同於尋常的魔力。(編按:您說的是張曉風嗎?)
TEDxTaipei2014視覺紀錄師在我們現場 |
那張隨著講座地進行逐漸被填滿的壁報紙便有這樣的魔法,讓人興奮又心癢難耐地時不時一瞅,眼球禁不住地被吸引。壁報紙上有每位講者的conclusion,一如同時濃縮地看每位講者的「最後一張投影片」,掌握那場演講的核心,同時又包含了聽眾對於簡報技巧的建議,亦是這場講座「表達力」的核心。
雖然是太多概念的大雜燴,但我們整場講座,便因此有了我們的,「最後一張投影片」。就講座而言,十足的吸引力和張力!
今天這場講座,真的獲益良多,很感謝楊斯棓醫師的指導,感謝林俊成心理師的籌畫與主辦,感謝十位講者的自告奮勇,其他助教團的支援,以及台下所有聽眾的回饋。
希望也能在四處琢磨、思考的過程中,累積自身的涵養,有一天,成為站在台上能和聽眾分享更多東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