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9日 星期五

《愛還是錯愛》讀後感



  這是作家顏擇雅在親子天下專欄文章的集結,其實我已經看過若干文章(那也是當年我願意訂閱親子天下的關鍵原因),但反覆翻讀《愛還是錯愛》一書仍深有所獲。
  
  北市圖今年五月二十四日推出:「《愛還是錯愛》作家與讀者有約講座」,既能親炙顏澤雅,又能聽聞寫究該書的絮語,我割捨既定行程,和她首度見面,令人驚喜的是,本以為距離遙遠的偶像告訴我她曾跟我同校,我可以堂而皇之的喚她一聲學姐,她還說該書第一篇文章說的是OOO,我嚇一大跳,這篇《我的白色恐怖》我讀過阿,怎麼都沒聯想到作者跟我身處同一個校園?怎麼都沒聯想過該篇文章的主角亦是我曾經的夢魘?我以後一定更不敢脫口而出某書「我看過」、「我看完了」,我可能只是囫圇吞棗,根本還沒有發揮足夠的察覺力去試著想像別人字斟句酌下的空間場景曾經劇烈碰撞過的人事物。

  作者自序就解答了「小孩能不能寵」,解釋了「大義滅親」的典故,也拆解了「寶寶爬行比賽」的荒謬本質。一句「寶寶哪知道什麼是冠軍?寶寶哪有輸贏心?」不知道能不能喚醒一些父母?「大人如果不刻意學習,通常是沒辦法理解小孩的」猶如當頭棒喝,一個過去不常用大腦的女人絕對不可能因為生產後就瞬間變身成適格的媽,可是很多人都這麼自以為,不是嗎?

  再回頭看那篇《我的白色恐怖》,文章中出現了時間點跟角色,一九七九、小六、修女,想像一下搭著一台時光機到一九七九年的台灣,有修女的小學,一定是私立小學,當時台灣有幾間,應該不難推敲。

  「升小五,重新編班」,也是另外一個線索,可以從符合上段條件的小學中再抽絲剝繭。「他在黑板旁放置一書櫃,當作我們班的專屬圖書館」,這段敘述讓主角更呼之欲出,我根本就是用看偵探小說的心境回頭咀嚼這篇專欄。

  「何況在威權時代,爸媽總相信天下無不是的老師,小孩就更不可能跟爸媽講老師五四三了」,學姐這句真是深得我心。

  ***
  
  我父親是背過英文字典的人,所以學姐的「背英文字典的經驗談」解答了我多年疑惑,過往頁頁都要查許多生字的學習經驗,真的讓人「邊讀邊撞牆」。學姊短短幾個字替英文下註腳:「無分陰陽、易於學習、單字奇多、血統奇雜」,話鋒一轉講到法蘭西學院,冰釋了我好奇為何法文字典的單字遠少於英文字典。

 「讀那個會吃不飽」一文我想也打中很多人,其實學姐很務實,才會寫下:「永遠都在懷疑自己沒有一技之長,隨時保持學習上的高度飢渴」,學姐的建議,為人父母者非常受用,譬如她說:「我贊成的,是父母應儘早讓孩子對生涯選擇感到戒慎恐懼」、「也許等到孩子上國中,就開始讓孩子用聽故事的方式,學到外面世界的殘酷一二。」

  關於教育與人格養成的思辨,就請您自行繼續看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