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

一本新書發表,三個想法觸動

新書發表會可以怎麼「辦」?


我從大學時代就頻繁參加新書發表會,我敢說九成的新書發表會都是長這樣:講者從頭到尾坐在最前面甚至都沒有起身過,他可能邀集幾位文壇友人,一人持一支麥克風,漫談書中風景,台下若都是已經熟讀該書的文藝青年,可能聽得神采奕奕,無奈乎,百貨公司裡面的書店,熙來攘往的紅男綠女不見得對該書有興趣,可能還比較想試躺旁邊櫃位的按摩椅,駐足未久,眼神四處渙散,轉瞬已離開現場。

怎麼說,百貨公司內的書店通常不是新書發表會的好地點(但我的好友矽谷美味人妻仍辦得很成功,這是特例)。矽谷美味人妻寫的是食譜,當時我受邀站台,親見她請現場十位聽眾打奶泡,真把TED舞台效果玩得淋漓盡致。我應該封她為:來自台灣的矽谷女Jamie Oliver。




福哥反其道而行,由於有超強義務行政團隊王冠欽醫師相偕友人何佳勳、賴佳佑、張薰勻、張喬琴以及秘書阮姵儒等人積極主辦,把場地確定在有一百七十五個座位的醫院國際會議廳,在新書發表會前就採售票制,事先確定聽眾出席人數,不克前往者不退款,連同賣書所得一起捐給育幼院,這是成人之美。

既然要出書,應該就要把新書發表會辦成醬,而不是十幾人、二十幾人互相取暖便罷!這是我給自己未來出書的期許!

回頭太難?


福哥把這場九十分鐘的新書發表會呈現的像一齣電影,差別只是這位主角會隨時穿出布幕跟現場互動。

互動過程中,我對福哥提及上台技術中的回頭那一段最有感。

2013.3.29到2014.7.31我幾百場演講,每場內容微調,內容有時更迭度比較大時,我需要稍做停頓重新掌握速度,但是大多數的時候,我的節奏是可以如行雲流水般,next鍵按下去,不用回頭繼續解釋該張投影片,課後聽眾往往會驚呼接的真好為什麼都不用回頭。我懂這種感覺。

有一些朋友酸福哥的「永遠不回頭」,然後辯稱誰誰誰也回頭,所以「永遠不回頭」是錯的。

其實這是ㄧ件再簡單不過的事。

如果我有二十分鐘可以演講,我演練得夠熟,我可以不需靠回頭就掌握演講節奏,講足這二十分鐘。萬一我回頭,不是因為我要重新尋找定錨點,而是我要特別停下來說明最重要的一、兩張投影片當中的關鍵字句。

如果我不是那麼熟悉投影片內容,我需要屢屢慢下來,時時確認投影片有沒有跟我演講內容同步而回頭,這種回頭,是耽擱時間的回頭,是因為演練不夠而不得不然的回頭,這種回頭對於一個專業講者來說,是非常糟糕的事情。除非你是業餘的、玩票的。

至臻至善





如果我是行政團隊,還可以怎麼做,讓這場新書發表會變得更好。

第一, 我觀察到現場冷氣對福哥是不夠冷的(福哥有面露微微不適貌),我自己在別的場次遇過大熱天卻因為洗水塔而完全不能開冷氣,那場我的臨場反應最差,所以空調這個細節不能忽略。

第二, 當天場地屬於三大塊區域,由兩大通道分開,可以安排兩位攝影師,各守一通道,優點是最不干擾聽眾又能捕捉最多專心聆聽的身影。

第三, 是麥克風、音箱的問題。我想那天的相關設備如果更穩定,這場演出還會更精采。主辦單位都是熟人,我話就直說,以後門票賣貴一點,貴到有租金可以租一套全台中最好的系統,讓我們把講者之外的所有元素,都掌握透徹,讓講者盡情揮灑:上台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