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3日 星期五

如何使用《上台的技術》

上台技術,已經問世





福哥最近推出《上台的技術》一書,過去我的演講場子,福哥親臨過五次,但我是好咖,就算是舊識,也不會去抝人家送書,我自掏腰包買五本。


解決問題,避免問題



福哥分享過往執教簡報技巧的經驗,探勘場地是福哥的習慣,這我早知道,但我從書中才得知,福哥會「帶兩台筆電」到現場,因為福哥哲學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問題的發生」,我自己則是習慣帶自己的筆電、投影機、藍芽麥克風、喇叭到現場(簡報筆、延長線、音源線、HDMI自不在話下)。我從沒想過要帶兩台筆電這一招。用自己筆電的好處就是確保PPT的版本相容以及若干字型的呈現,而我確實也有一台小筆電,經此一提醒,愈重要的演講場子,日後更當高規格應戰。


教學心得,面對自己


福哥還有一個習慣是書寫教學心得,這個做法也觸動我若干想法,一般課後心得有幾種,一種是當場請聽眾勾一勾,一種是希望聽眾寫千字心得文,一種就是講者自己面對自己的種種待改進點,檢討自己。譬如有一次我比助教還晚到(雖然對聽眾來說還是早半小時到),我就引以為恥;有一次我喇叭帶了,卻沒帶音源線(在馬偕醫院),現場也沒有,結果影音相關效果都不能如期播放;有一次偷懶不帶電腦,現場的PPT版本和我的差十年,整個效果大打折扣(我不怪主辦單位反求諸己),以上都還是比較技巧面的。更需要檢討的是授課內容跟聽眾反應。如果有些內容,聽眾反應不佳,就要快速調整;如果聽眾覺得太簡單,含金量不夠,也是要迅速補足含金量。

不斷累加這些經驗後,有一天開始接觸商業演講/教學時,我們展現的架式,跟業界資深老師相比,絲毫不遜色。


預期目標、課程效益


我的聽講跟演講經驗破千場,活動我看過太多了,很多活動根本就是幾個名人在上面社交,下面晾著聽眾不管,聽眾好像是臨演充場面,福哥書中叮嚀,請問,您這場演講/教學/交流的預期目標是什麼?預期會達到什麼效益?身為講者都要事先評估,不要讓聽眾空手回家!


時間抓緊,展現專業


無法精準掌握流程的主辦單位,嚴格講都還是不入流的主辦單位,福哥屢屢提醒我掌握時間的重要。尤其是一天的課程,如果你自己講不完,害學員中午餓肚子,學員的學習意願會遽降,同時也會對下午的課程更加擔心,搞不清楚的老師以為自己多給學生東西,學生要要感恩師父,事實上delay下課的老師唯一傳達給學生的訊息就是他還不夠專業。我說:「所有的含金量跟呈現時間,都是該事先計算好的」


上台技術,書該怎用


有些朋友跟我說難道這本書讀了三遍,就變得會上台嗎?當然不是!這本書用法不是反覆看三遍,這本書的用法我認為應該是這樣:先略讀一遍,等到下次上台後,再讀一遍,看看書中有沒有若干重點是您這次演講/教學沒注意到的;書中沒提的部分,您還想到什麼?這樣反覆操兵一百次,我保證您受益無窮,課多到上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