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4日 星期六

《250人的爆滿傳奇:楊斯棓醫師北市圖每月一書演講活動心得》

作者:林曜聖副教授



2015.1.24在北市圖10樓講堂的每月一書活動中,斯棓醫師設立了「楊斯棓障礙」,不管是學員人數、助教人數及報名方式,都是空前,我想以後其他的講者,頂多也只能追平,無法超越,我看連追平的機會都很渺茫!




嚴謹的精神



0121才剛當完斯棓醫師的助教,2次的助教工作,看見斯棓醫師面對不同人數、不同主題、不同場地、不同性質、不同文化的演講及課程,卻是同樣的嚴謹、同樣的專業、同樣的堅持、同樣的無私、同樣的貢獻,真是令人佩服!




縝密的規劃



250人的演講(原訂150人),經過講者適當的規劃與縝密的設計,居然還是可以進行分組競賽,而且還可以有事前測驗卷及演練和點評,真是令人大開眼界!更印證了楊田林老師所言(楊士比亞曰):「教師不能接受命運的安排!」即使場地再複雜、主辦單位再不專業,(講師)只要經過充分的準備與思考,還是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事前的測驗



在斯棓醫師所設計的測驗卷中,讓人激賞的是題目的設計扣緊書籍精神及演講的主題,更設計「沒有答案」及「複選題」來比喻人生!真是有效、有趣、有創意!利用全體對答案的過程,巧妙地將書中的精神及講者個人的經歷一一呈現,相當高明的處理方式。



演練的力量



在此場演講中,斯棓醫師不是用傳統畫重點式的分享,而是將書中的精神直接體現出來,因此,他公開徵求上台分享者,每人給予3分鐘分享各自的主題,以實際的演練來突顯TED表達精神。比起說教及分享式的書籍介紹演講,這樣的呈現方式,讓讀者更容易掌握書中的精神,更能撩起翻閱此書的意願。可惜由於時間的關係,斯棓醫師最後沒有機會作一統整的點評,回扣到書籍的三大部分(表達情感、有新鮮感、令人印象深刻)。不過,經過斯棓醫師的引導,講者們的實踐,已賦予這場書籍介紹的講座,不同於以往的新生命。(編按:謝謝教授提醒,我確實應該要來一段回顧十二位講者的總結



微型的TED



12個上台分享的來賓,有醫學相關背景者、有社會工作者、有從事科技工作者、有學生,整體份為就像是微型的TED。每位講者充分把握3分鐘,將自己的生命故事、專業理念、行動呼籲、土地情懷、社會關注等,呈現給250位現場的聽眾,每一位講者都令人動容。呼吸貓老師為我們帶來的呼吸困難體驗、阮國彰醫師用火影忍者的血輪眼所做的妙喻、王俞寧用富含生命力的手繪圖為我們介紹生物科技、何蕙萍老師善用手銬作為道具,讓我們更瞭解高牆內所發生的感人故事、王冠欽醫師的旅行經驗讓人佩服與羨慕3分鐘的短講,能讓人意猶未盡,引發繼續瞭解與行動的動力,表示這場講座的成功,也展現這場講座的影響力。



講者的智慧



250人的演講,若只是「講」,沒有「演」,不用互動,那其實沒有什麼難度,但也不容易有效度。斯棓醫師選擇一條不一樣的道路,選擇在250人的演講會場與聽眾互動,一個人綜理全場的反應,且適時適當予以回應,這需要細緻的事前準備與絕佳的臨場反應,而此兩項便是大智慧的表現!由這場演講中,可以充分見識到楊醫師的smart。此外,斯棓醫師的幽默又是一絕,整場在幽默又言之有物的氛圍中,讓人感覺3小時的時間飛快,這其實也是講者智慧的另一項表現。事前準備、臨場反應、幽默風趣三者合一,造就了這場完勝的演講!



助教的功能



龐大的助教軍團,這也是此次演講的另一項特色!斯棓醫師的魅力果然不同凡響,登高一呼,就立即有來自四面八方的英雄好漢熱烈響應助教工作。當日現場,每位助教也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努力帶動學生與氣氛。其實,這場演講的助教工作是不輕鬆的,成員不是固定的,甚至於有些組別的人數也不是固定的,但從此場演講中,也充分見證了助教的重要性,以及講者的良好規劃,能讓助教更加容易上手,完成所交付的任務。



創新的道路



所謂的「創新」(innovation),包含了「無中生有」、「有中求變」、「變中生新」的意涵。「無中生有」是難的,沒有多少人能夠作得到完全的無中生有;許多的發明家懂得從既有的事物中尋求改變,並且從改變中獲得新的意義與事物,這樣的創新是一種「革新」!斯棓醫師的這場演講,改變了書籍介紹的演講形式,顛覆了大家對新書講座的印象,這是一種創新,更是一種革新!要從有中求變,需要智慧與勇氣的集合,需要有妥善準備及隨機應變的智慧,更要有堅持到底,接受挑戰的勇氣。這次的活動,對主辦單位而言,應是空前,或許也可能是絕後(能突破的可能只有斯棓醫師自己),但對斯棓醫師而言,我想這將只是他的革新習慣中的一部份而已!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