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

《2014初冬,翻轉後》

  作者:國立成功大學 中文博士/南臺科技大學 副教授 王淑蕙

  由於曾聽過楊醫師的「公民思辯──擁核?反核?」演講,見識過楊醫師快速HOLD住全場的魅力,因此當本次的「創意教學簡報技巧」的課程一開放,我當然要把握這個好機會。

  楊醫師的演講,能快速的使上百人一下子凝聚注意力,並不是他的名聲與特殊的表演,而是對聽眾的尊重。以「聽眾」的需求為主,這一點我認同。過去我以為,講者必須是「主」,聽眾是「從」。如此才能達到我的教學目的,畢竟「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達到救世主領頭羊的效果。

  「尊重」聽眾是我最大的獲益,而展現出「尊重」,並不是從口頭,或者略帶勉強的微笑。老師講一套、做一套,別以為學生不知道。首先、比任何聽眾都早到,這種對於聽眾的尊重,是我從踏進南台第一天開始,不曾做到的。如果我們能因早到,而使有疑問的同學從容問答,也能因此展開上課前的一切準備。其次、專屬的講義,使聽眾更加看重這份講義,從而多次翻閱,多次翻閱的益處很多,不僅「溫故知新」還能加入「省思」,而逐漸主動的修正自我意識,從而達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再者、講者本身是醫師身份,醫師在臺灣擁有高地位,但表現出的尊重與傾聽,以最大的真誠,使聽眾願意打開心胸,激起認真的學習態度。

  楊田林老師的楊士比亞曰:「老師沒有遲到的權利。」

  請注意,如果一位講者在開講前就能達到以上的成效,那麼他接下來的授課自然是事半功倍。這也是當天開場的活動中,一半以上的聽眾在手折的A4紙寫下「興奮、期待」心情的原因,而且這些聽眾大多已任教多年。教過的學生有工程、商管、人文、數位學院;有本國籍、外國籍;有日、夜間部;有短期、長期學制等。多年的教學經驗與理念,大多擁有不錯的教學自信,因此講者能在這樣的場子中,10分鐘內收攏注意力,激發學習熱情,這絕對不是偶然,而是千錘百鍊的必然。




  「充分準備」是我第二大的獲益,楊醫師的串場,言語與圖片的表達,已達到百老匯魔術師的水準(編按:真不敢當),聽眾從搶答與下一秒圖片的出場間,感受到知與學的盛宴,這一點在百萬劇場很容易做到,但在四面牆壁的教室裏卻非常的困難。這必須事先多多、多多練習,與長時間的圖片蒐集。目前大學教師在「胡(服務)(教學)(研究)」的被要求下,往往只能著重於其一或其二。如此一來、最重要又不討好的「教學」就被忽視。加上人至中年,良知與正義感被各種利益所左右(編按:副教授您實在太可愛了),於是影響國家百年大計的「教學」,就被丟到「服務」或「研究」之後。

  過去的教師有「經師」與「人師」之別,所謂「經師易得,人師難求」。楊醫師就展現「人師」的一面,上了這門課後,我以後還真不好意思,未經匆匆「充分準備」而上臺。說真的,即使是賣藥也得先準備好銷售品、折扣品、禮品與贈品吧?

  編按:上一次聽到有老師談「經師」與「人師」之別,正是在楊田林老師的課堂。

  「基本功」是我第三大的獲益,過去我認為「大學生應該是…、大學生應該會…」總之,基本或基礎的教學,不適用大學生。但楊醫師運用了一些教學技巧,如破冰、團隊、競爭、牽手打氣、手動折紙、依次寫答、舉手得讚等,看似基本或基礎的活動設計,其實我在其中當個學員,樂的很!回歸赤子之心,高度的服從,才有高度的學習。這些基礎的活動設計,可除化個人色彩,如蘇東坡說的「竹解虛心是我師」,掏空自己,才能融入講者營造的學習氣氛中,從中獲益。

  綜上所述,是當了多年大學教師之後,2014初冬被翻轉後的小小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