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聆聽楊醫師的演講過程中,不只學到了課堂上的知識、得到課堂外的啟發之外,同時改變了固有價值觀而有了思考的契機,延伸出思辨的能力。每一張投影片切換間,見證講者不斷精進而累積下來的深厚功力;每一場從開始到結束,體認了拍案叫絕是怎麼一回事。
如果今天要製作一項實驗報告,簡單介紹理念或過程,再來呈現實驗結果,以往''至少''需要兩張投影版面。當天其中一張印象深刻的簡報裡,是先投影標題,再放出一張實驗者圖片於左半邊的版面,接著口述說明圖片的背景與故事,而與標題連結,最後說明結果時,投影出兩張影響實驗的相關圖片於右半部,兩張圖片不過是黃檸檬和三把湯匙。一張投影片明確表達故事的前因後果,沒有任何冗長贅詞,改以淺顯易懂的圖片,加上講者口語的表達,吸引聽眾注意。
楊醫師也在演講中提到,每張投影切記勿超過三個重點、三種顏色,以免形成''noise''的畫面折磨聽眾,更累了自己。當面對許多條例時,又該如何呈現?其中一張投影以看圖說故事的方式,呈現十項報告時的關鍵技巧,拿''精彩故事''為例,簡報上便用''讚''的簡圖說明,足以讓年紀小的朋友也看得懂。不過,搜尋圖片對我來說是一件麻煩的事,還在思考這個問題時,楊醫師已經在簡報中設計好搜尋圖片的方法替我解答。並不時與台下同學互動,在每位同學的分享下,有些答案又有了新的詮釋。
還沒聽這場演講之前,我認為口語表達得擅用譬喻,演說內容則是多利用圖片呈現,上述話卻在楊醫師反問我們一個問題後有了新的加註。報告中最重要的角色是誰?其實聽眾才是主角,聽眾的回饋才是講者最大的收穫,當一位聽眾提問時,講者得再覆誦一次給所有聽眾,簡報內容圖片更不能依個人喜好風格而選。這一些動作在演說過程中,縱使到了提問時間,依然要為每位聽眾著想。
有些人報告會放上許多有力數據說明,但說了一堆數據,不如把實物搬上舞台,還讓聽眾覺得印象深刻。楊醫師舉了幾位TED講者的範例中,英國廚師Jamie Oliver便是實際把一台載滿方糖的推車拉上舞台,將方糖大量傾倒出來,向聽眾說明一位孩童一年吃下多少糖,鼓勵每個人改變生活飲食觀念。在近期學校準備的報告裡,我與其他組員得做一份丹麥飲食文化報告,於是提出把丹麥餐桌搬到現場搭配演講,但也懷疑這樣是否會成功?經由Jamie Oliver例子,我已經買好了丹麥啤酒準備搭配料理啦!
這是第五次作為楊醫師的聽眾,這一次是負責在教室拍照,一邊聽楊醫師兩小時的演講,儘管只聽了一半,很慚愧沒有認真得記下當時的回饋,但似乎也在心中蠢蠢欲動著什麼,記得他向台下聽眾提問TED三個英文代表什麼時,即便了解三個字的意義,他卻說我們其實可以自己創造定義那三個英文字。人生如何定義,重要的是自己怎麼想,不管好壞與成敗,都要懂得分享,讓改變世界先從自己做起的那份熱情,如蒲公英種子那般散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