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說一套,真的做到這一套》

  作者:國立成功大學 中文博士/南臺科大副教授蔡蕙如

  今天2014/11/11參與〈創新教學工作坊〉本應該做個專注的學生,專注於楊醫師的上課內容。然而我卻更樂於當個觀察者,因為我很好奇楊醫師如何實際帶動他的簡報觀念運用課堂上及營造課堂氛圍。希冀能從中學得一些經驗運用於課堂上。以下分享一下我的小小觀察…

  1. 小動作,大用心: 一大早,一進入會場拿到楊醫師特製的研習手冊,看見每本封面竟然有著同仁個人的名字,這是一本專屬個人的研習手冊。心想老師都如此用心,身為學員的我怎能不用心呢?果真一開始就不同凡響風聞中楊醫師的用心在此已可見一斑

  2. 不動聲色,原來如此:就一般參與研習若進行自我介紹時段,總是聽到「大家好,我叫○○○,謝謝大家」。可是在這場研習中,楊醫師首先要大家個折紙折成一個桌名牌。原以為直接寫名字以好辨識,結果竟是要寫當下的感覺(兩個字),後來才在背面置中位置寫上名字,並在左上角寫上任課科目,右上角標示不能忍受課堂情景,右下角註明興趣,左下角是最近看的電影,緊接才一一分享,此時的分享即是自我介紹。原來如此,原來一切的動作是為自我介紹鋪敘,其實在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下無形中也將自己沈澱一下。因此等到自我介紹時那種共同重點的介紹,發現不論是講者或聽者都能更能聚焦地認識到對方。



  3. 33問答互動,開啟新議題:其實整場研習楊醫師皆以問答式進行,巧妙地運用33問答法(各以三個正面思考、三個反向思考問答)來引導出想討論的議題,似乎跳脫了制式的章節標目,所以整個流程是流暢的,一個議題緊接著一個議題,一個觀念環扣一個觀念。我想這時若不夠專注,其實是很容易跟丟了節奏,不過還好每部分之後回顧想想,倒是可以做個重點重整。畢竟記得住的即是學到要點。




4. 條列文字圖示化:因為之前看過高橋風格的簡報法,簡約的簡報風格大體有個基本概念。不過楊醫師提出「一頁一重點」可說是精簡之精髓。只是我個人對於圖片的運用總是有些質疑,總覺得「圖片會比精簡的關鍵詞,來得聚焦嗎?」、「圖片能夠傳達較艱澀的觀點嗎?」直看到楊醫師簡報中所呈現「觀點+願景=Big Idea」畫面時,竟然能將一般硬梆梆的條列式的課程動機、目標以簡單圖示方式呈現(並非一般既定的圖表),果真真的能用簡單圖示法傳達艱澀觀點,這可所謂的「說一套,真的做到這一套。」



  5.時間運用,限時思考:整過研習過程時間是緊湊的。在此發現楊醫師很巧妙地運用音樂來掌控學員的作答時間,這種方式比起在課堂看著錶、喊著說時間到,來得有趣生動,尤其運用那首小雞嗶嗶洗腦歌,真的把時間的律動都帶出來了。不過時間總是不夠,後來報告暨討論時間緊促至極,前後報告時間的掌控往往有所偏頗,我想這也是在課堂帶報告討論常遇到的共同問題,是值得留意的。




  6.借力使力、翻轉要訣:整個研習會過程楊醫師那招「借力使力」,如同太極拳般引導方式貫串整場,引導下所帶出來的力道「楊式比亞曰」即是精華所在,我想這種能放能收的功力是不著痕跡地把師生角色翻轉的要訣。

  希冀將些小小的觀察所得,嘗試運用我的課堂,帶來多點笑聲….多點互動..多點樂趣…..

  謝謝你楊醫師,辛苦了!

  備註:題外話

  當楊醫師問我跟日治時期的「蔡惠如」是否有關係時,頓時時光回到研究生時代,猶記得第一堂課馬森老師也是如此問我。當時的我並不認識他後來我找出他的傳記讀一讀,只有「敬佩」二字可言。可喜的是讓我突破以往執政者給我的思維,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沒想到楊醫師再次問我時,我回答說「我的蕙有艸」,這一回答也打開塵封已久的記憶了,記得剛執教鞭時自我介紹時,我往往介紹「蔡惠如/ 蔡蕙如」,末了我總會說:你不記得「蔡蕙如」沒關係,但務必記得「蔡惠如」為台灣的努力。只是許久以來的第一堂課不再想自我介紹了….「蔡惠如/ 蔡蕙如」二者都省略了……..直接進入課程簡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