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傾聽我們、看見我們》

  作者:國立中山大學 中文博士/南臺副教授駱育萱

  2014年11月11日參加通識中心主辦的創新教學工作坊,由講師楊斯棓醫師來談TEDxTaipei speaker的一流簡報術。工作坊的時間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半,分為四堂課:創意教學簡報通論、創意教學簡報架構、創意教學簡報技巧、及創意教學創意叮嚀。但實際上課時,我並沒有感覺到這四個課的分明層次,而比較像是順流的課程架構。

  


  課程雖然從11日才開始,但其實從我報告前,我就有心得了。本來11日我的行程是要去台中教育大學分享閱讀書寫計畫執行心得,但因為個人心理因素,我覺得目前的自己是比較沒熱情的能量去分享的,姿態或許可以強裝出來,但能量卻不行的。之前看過楊斯棓醫師在 TEDxTaipei的演講,被他的熱情和精彩的演講感動;接著我在臉書看到有人質議楊醫師的教學方式,要求學員實作卻收費頗高,講師憑什麼領這麼高的費用?再來因為個人參加閱讀書寫種子教師培訓,知道短講是下一階段要推行的方向,所以雖忙累,猶抱著好奇、學習的態度而來。

  〈編按:謝謝網路上不知名人士幫我打廣告,難怪蔡校長叫我不跟該人一般見識。我跟新思惟合作的課程確實是高單價,而且快速完銷,報名者有醫師、有建築師、有股票上市公司經理,人家肯花這種學費,一句話就是他覺得值得,若有人覺得不值得,不報名便罷,對我也沒有損失;另,我進學校教學純粹是一份回饋的心,並未要求如商業演講般的鐘點(事實上若要求,學校也不可能支付),學校以一般講師費支付給我,但我仍購買等值書籍,回贈學校老師。〉




  我必須要說三分鐘的演講是有意義的,我還沒參加過哪個培訓活動要先預習的,平常我們要學生預習、複習,但落實到自己身上時,就可以感受到那個壓力。因為之前常接觸辯論比賽的經驗,對於時間的要求是很嚴謹的,所以從題目的設計、投影片的設計,以及演講的時間,我至少練習了三四次。這看起來沒什麼,但如果實際去打聽一下,我相信學員們有準備,卻未必自己私底下試講過的。要把一個七分鐘濃度的演講縮成三分鐘,取捨的功力更重要。

  在眾多楊士比亞的句子之下,個人認為這次工作坊我學習的重點有三:

  一、一場成功的演講,簡報其實僅佔了7%,語言佔了43%,50%是在我們的肢體語言上。肢體語言正是我們內心狀態的展現,說實話這塊區域很有意思,因為肢體是超過我們頭腦意識所能控制的,表情、聲音,有時會不小心洩密。

  二、課程設計經過縝密的思考,但破冰的時間花得太長;所以關注到課程的時間,相對變少。但這個算是無心插柳的失誤,卻是整場研習的大收穫—同事之間情感的交流。在這個忙碌追求卓越的時代,有誰會去關心你看了那部電影有什麼收穫,但卻在我們自我介紹中,可以看到每個人現在的狀態。我們都要學生傾聽,但誰傾聽我們我們都說要看見他人,但誰真正看見我們?所以這樣的教學工作坊才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目標。

  (編按:駱老師也覺得矛盾,好像失誤,卻又讓大家有大收穫,其實就是一定要先破冰,破冰破的順,後面的課好上;破不順,後面會卡住)

  三、我本來以為評分拿讚是太幼稚的行為,無法拿來運用在大學生身上,但是自己實際操作後,發現這也是一個激勵的方式,解除不少我對翻轉教育的疑慮。計分活動其實是運用了人類的競賽的天性。而三分鐘演講也讓我回憶起大學時期打辯論比賽申論的經驗,有意思。

  我後來真的去谷歌了楊醫師的相關資料,對我來說,我可以知道反核的熱情可以支持一個人去做200場的環島公益演講;但轉成新思惟國際的教學講師,那個熱情又來自於什麼?生存?生活?生命?這一群人在做什麼事呢?是我的好奇。就看下回分解囉!

  (編按:蔡校長,我是出門在外,教學仍不忘新思惟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