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破除慣性,重新聯結》

  作者:南臺老師/國立成功大學 中文博士林麗美

  小時候讀到過子敏散文裡的一句話:「朋友像是一本一本的好書。」在我開始撰寫創新教學研習的課後心得時,這句話不期然從心裡冒了出來,用來形容我對楊醫師的感覺,有點老掉牙卻也頗貼切。

  


  去年此時,很幸運邀請到楊醫師來南台談反核,一來就是三場,楊醫師絲毫不皺眉頭;雖然我對楊醫師的演講功力早有耳聞,演講之間楊醫師散發的意氣與熱情仍十分令人動容。三場演講結束後,我持續拜讀楊醫師的臉書文章,看似隨筆但也擲地有聲,做為楊醫師的粉絲讀者,我知道楊醫師完成了環島反核演講的階段性任務之後,在簡報教學此一專業領域亦累積豐厚實力。所以,9月初得知楊醫師將再來南台講授簡報教學時,我立刻搶先報名,楊醫師的簡報課程在業界可是要價不斐,懷著高度期待的心情,在充實的一日研習結束後,滿載而歸,深覺這次免費受教可真是賺到了。



  
  楊醫師獨撐8小時課程,體力、耐力、學力都是我所不能及,演講中與學員互動頻繁,時時有笑聲,處處有亮點。尤其是破冰之梗,學員喊號後依號分組入座,使學員心中有忐忑、有期待,破除慣性後重新建立與新組員的聯結,真正做到有破有立





  其次簡報張張精彩,楊醫師辯才沈穩,這些我都偷偷學起來了。以下我想針對簡報課程中三項令我再三咀嚼的見解,與我自己目前的教學困境反覆對照,反思自我的教學窠臼,試圖找出解決之道,並再就教於楊醫師。

  1. 開場招式:楊醫師認為應避免開門見山,但教學所在的教室場域與單次演講並不相同,課程進度必然有延續性,甚至必須在這週課程之始,提點上週課程要點,此與「告知以利」(學習之利已於學期初告知)、「出其不意」(此或能吸引注意力,但似難聯貫前情)。至於「借力使力」之技巧,我個人常用,也能收到良好效果,楊醫師特別提醒要能站在新聞的浪潮上,不斷更新故事,謹記。





  2. 與學員有互動、有笑聲:在我自己的課程中,也很努力嘗試與學生互動,但執行上常常遇到困難:其一,研習營的學員們都帶著強烈的學習熱誠而來,課堂中必然十分配合講者,有問有答,分享時刻大家都積極主動,因為學生越積極講師越有勁是不變的真理,而學員分享的內容也時有真知灼見,不會偏離講師預設的主旋律。然而本校學生素質參差,上課時滑手機者有之、呼呼大睡者有之、與旁邊同學聊天者有之,偏偏主動參與討論者稀少,三催四請、千呼萬喚也說不出一句話,這固然可能是講師我經營課堂能力不足所致,但學生們學習態度不佳、缺乏學習熱情卻也是事實。如何能先鼓動學生們熱誠參與課程,更是老師們首先要面對的難題。





3. 幽默風趣與知識的承載度如何融洽的並存:這一點在楊醫師的簡報課程裡演繹的很好,但在我自己的課程裡卻是兩難,學生們卻往往只對好笑好玩的環節感興趣,一旦要引入正題就興緻缺缺,50幾人的大班級裡,縱有半數專注參與,但心有旁鶩的另一半影響力也很巨大,總不能為了談笑風生就只在外圍打轉,知識本身總有其艱深之處,須要學生自己的投入方能得其精髓,這個層面的引導是我自己的簡報和教學還要加強之處。




  無論如何,改變是翻轉的開始,一天下來,獲益無窮,滿載感必能轉換成動能,多謝楊醫師。